安洪江
摘要: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新課程的教育改革?這是語文老師都感興趣、值得討論的話題。身為語文教師,我沒有停止過對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思考,沒有停止過對新課程理論的學習,更沒有停止過對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觀察與反思。
關鍵詞:新課標;課堂改革;高效課堂;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2-052-01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國家各項工作都在進行改革,教育工作也不例外,特別是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新的教學理念告訴我們,過去的課程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教學模式,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性,而現(xiàn)在的教學倡導為學生為主體,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學生主動參與、勤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如此反思過去自己曾經(jīng)努力求索的課,過于注重知識灌輸,作為一名教師,怎樣才能改變舊的教學模式,打造新的高效課堂呢?以下是我的幾點粗略的看法:
一、創(chuàng)設愉悅、民主、開放的課堂
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創(chuàng)設一個互相尊重、理解、寬容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親近感,即情感上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輕松感。有時教師形象生動的富于智慧的語言,一個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富有啟發(fā)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一個激發(fā)學生強烈學習動機的探索活動,這些都能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形成了技能,也能獲得情感上的豐富體驗。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才不會受到壓抑,不同的聲音才會產(chǎn)生,不同的觀點才得以自由綻放,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充滿情感愉悅的課堂,讓學生的情感得以舒展,個性得以張揚,生命的潛能才會不斷的開發(fā),生活品質才能不斷提升。每一個孩子的潛能才會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教師要讓“愛”充盈課堂,愛每一個學生,細心呵護每一顆幼小的心靈,用自己的快樂為學生打造一個快樂的家園。
二、創(chuàng)設激發(fā)興趣的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不是負擔”,這句話飽含深刻的道理。當學生對知識不感興趣時,一個再小的任務對他來說也是負擔,是不可逾越的“鴻溝”,反之對知識有濃厚興趣時,就會產(chǎn)生不斷前進,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強烈渴望,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興趣的學習中,教師的責任在于以豐富的教育經(jīng)驗、智慧和教育藝術來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使之處于“激活”狀態(tài),從而爆發(fā)出強烈的學習動機,教師之責任不在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所教學科內容,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興趣,這樣不但課堂效果好,更主要的是學生全身心投入,這樣有利于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否則就變“我要學”為“要我學”,課堂效果不會太好。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抓住每課的內容,巧設導語或問題或聯(lián)系生活的課堂活動,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創(chuàng)設平常、實在的課堂
我們大多數(shù)教師受公開課的影響太深,當有人聽課的時候,容易出的毛病是準備過度。教師課前備課很辛苦、學生很興奮,到了課堂上成了準備好的東西來表演,就是演戲一樣。但是,大量的準備使課堂上沒有新的東西生成出來,是準備好的東西的再現(xiàn)。這樣的課就談不上是一堂好課。當然課前的準備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但課堂有它獨特的價值,這個價值就在于它有自由的空間,這個空間需要有思維的碰撞、相應的討論,最后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地生成許多新的東西。所以教師要做到,哪怕是上級領導來了,你都要旁若無人,你是在為學生上課,不是給聽課的人聽的,所以我認為教師要上的課應該是這樣的課——平實的課,即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課。我們上的每一節(jié)課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十全十美的課做秀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也沒什么,因為它是真實的一個指標。公開課要上成是沒有一點點問題的課,那么這個預設的目標本身就是錯誤的,這樣的預設給教師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壓力,然后作大量的準備,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所以一堂課教師要上的課應該是真實的課,要是沒有實際的價值,就難以適應新課標的要求。
四、創(chuàng)設成功、高效的課堂
這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生而言。一堂課下來,對全班學生中的多少學生是有效的,包括優(yōu)秀生、中等生、差生。二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是對少數(shù)學生有效率,那么這節(jié)課都不能算是比較成功的課。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節(jié)課應該是充實的課。整個過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過教學,學生都發(fā)生了一些變化。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學生都是具體的,一個班學生學習習慣,行為方式,思維品質和愛好都存在著不同,要求我們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成長”。
總之,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本,還課堂給學生。教師應著力構建自主的課堂,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狀態(tài)中高效率地學習。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體會;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給學生一種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自己去開拓。“教無定法,各有各法”,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打造出高效的課堂,相信隨著我們不斷探索研究,實施高效課堂的步驟將會越來越完善,最終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