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萍+彭慧+賀海濤
摘 要: 在言語交際過程中,有時有必要禁止或忌諱人們說某些詞語或話語,這就是語言禁忌。本文通過實例分析,對禁忌語的主要類型、語用特點及其語用失誤等方面加以論述。
關鍵詞: 禁忌語 語用失誤 言語交際
1.引言
在言語交際過程中,有時有必要禁止或忌諱人們說某些詞語或話語,這就是語言禁忌。它的產生和存在有明顯的社會與歷史根源,任何一種社會和文化都存在語言禁忌。由于中西方的歷史、社會制度、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和價值觀念等存在差異,英漢語言禁忌的內容和形式都有所不同。筆者通過分析英漢語言中的禁忌現(xiàn)象,探討跨文化交際時違反語言禁忌導致的語用失誤問題。
2.禁忌語的主要類型
筆者從詞匯禁忌和話題禁忌兩方面,對英漢兩種語言中存在的語言禁忌現(xiàn)象進行分析。
2.1詞匯禁忌
禁忌詞匯廣泛存在于社會和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本文主要從宗教信仰、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疾病與死亡,以及表示不雅或同性有關的詞語等方面加以介紹。
宗教信仰是禁忌存在的一個重要領域。英語中有一個短語:for christs sake(看在基督的面上),表示請求幫助或厭惡某事,一般情況下禁用這一詞語,而用for goodness sake(看在老天爺的面上)替代。
中國人多崇拜神,人們自然對崇拜物產生了諸多禁忌,尤其忌諱提到崇拜物的名字。比如安徽一些地方有以狐為神的風俗,當地人忌諱直呼其名,而改稱“仙姑”。
英漢語言中表示不雅或與性有關的詞語都要盡量避免使用。如英文中“gay”一詞本義為“開心”,但自從它和“同性戀”有聯(lián)系后,人們就忌諱說“We are happy and gay.”之類的話,以免引起誤解而導致語用失誤。英語中一些所謂“四字母詞”,如fuck(他媽的),damn(該死的)等,在講禮貌的場合禁忌使用。
表示疾病、死亡等兇禍方面的詞匯,在英漢語言中均屬禁忌范疇。人們忌諱用“die”(死)這樣的詞匯談及去世的親人,而用“pass away”(逝世)或“see Marx”(見馬克思)等詞語取而代之。
在種族方面,英漢語言都有禁忌詞匯。漢語中,“蒙古大夫”(不稱職的醫(yī)生)這個帶有貶低少數民族意味的詞顯然屬禁忌之列。英語中的“nigger”(黑鬼)帶有侮辱性,屬禁忌語,現(xiàn)在人們稱黑人為“blacks”或“colored people”。
性別歧視語言主要指歧視婦女的語言。比如漢語中的“婦人之見”、“頭發(fā)長,見識短”等反映了男人對女人的輕視。英語中,如果描述男孩子有女相或女孩子舉止,就稱之為帶有貶義的sissy(女里女氣);如果女孩子的行為舉止像男孩子,就稱之為帶有褒義的tomboy(女漢子)。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文明的進化,在語言上,對女性的稱呼和評價在不斷改善,許多輕視女性的語言逐漸成為禁忌語,無論是在公共場合還是私下,使用這些語言都會引起人們的反感。
2.2話題禁忌
英語和漢語在話題禁忌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中國,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幾乎是無話不說的。而英美人強調自己獨立的個性(individualism),他們的privacy和private affairs是絕對禁止他人過問的,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稱謂方式、年齡輩分、經濟收入、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及政治態(tài)度等。因此,同英美人說話時,忌諱涉及這些話題。比如:
How old are you?(你多大了?)
How much money do you make in a year?(你一年掙多少?)
You look so beautiful!How much did that new coat cost you?(你真漂亮!你的新大衣花多少錢買的?)
Are you married?(你結婚了嗎?)
3.禁忌語的語用特點及其語用失誤分析
3.1語用特點
首先,禁忌語具有相對性。不管是哪個國家哪個時代,完全被禁說的話是不存在的。如果一句話完全、徹底地被禁止了,那么這句話就徹底消失了。其次,禁忌語具有時代性。禁忌語將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生變異。
例如英語中woman(婦女)一詞在英國歷史上的維多利亞時代就是禁忌語,意為情婦,后來該詞被female取代,19世紀,female又被lady(女士)取代,但lady一詞用得時間長了,也變得粗俗了,最后,woman被指稱女性(M.R.Schulz1978)??偟恼f來,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得越快,禁忌語消亡得越快。在社會的變革、先進生產力的沖擊下,很多建立在迷信與愚昧基礎上的禁忌語逐漸消亡,也有一些禁忌語演化成為民族文化的歷史積淀而得以傳承。比如民間風俗結婚時,婆家人端一盤不熟的餃子給新郎新娘品嘗,并大聲地問:“生不生?”當著滿堂賓客,新郎、新娘一定得回答“生”,而忌答“不生”。因為此時“生”是一個雙關詞語,既表生熟之義又含生育的內容,原先禁忌的內容已經淡化,為民間婚俗增添了許多情趣。
3.2語用失誤
語言表達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防止語用失誤。語用失誤不是指一般遣詞造句中出現(xiàn)的語言運用錯誤,而是說話方式不妥、表達不合習慣等導致交際不能取得預期效果的失誤。筆者認為,違背語言禁忌是一個引起語用失誤的重要原因。因為在言語交際過程中,如不了解或忽視說話雙方的語言禁忌,該說的沒說,不該說的卻說了,就會造成語用失誤。
3.2.1誤用禁忌詞匯所引起的語用失誤
某些領域的詞匯屬禁忌范疇,犯了忌,就會引起語用失誤,導致交際障礙。這方面的例子可以說是舉不勝舉。
一位杰出的黑人社會學家講述了他青年時經歷的一件事。有一次,他在遠離家鄉(xiāng)的地方旅行,一對白人夫婦對他非常友好、熱情,為他提供膳食,但是他們一直叫他“l(fā)ittle nigger”(小黑鬼)。盡管他對他們的友善十分感激,但這種稱呼依然使他非常不愉快。最后,他鼓起勇氣請求他們不要用那種“侮辱性的字眼”稱呼他。
“誰侮辱你了,孩子?”男主人問。
“是你,先生,你老是對我用那種稱呼?!?/p>
“什么稱呼?”
“唔,你知道?!?/p>
“我沒有罵你,孩子?!?/p>
“我是說你叫我‘黑鬼(nigger)?!?/p>
“嗅,那算什么侮辱?你是黑人,不是嗎?”
在上述語言交際中,那個白人在使用nigger這個詞的時候,顯然沒有意識到它屬禁忌詞匯,造成語用失誤。
4.禁忌語研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何自然教授指出:“語言交際時,語法錯誤只表明說話者使用語言不夠熟練,而語用失誤卻說明說話人的品質?!保?988:238)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在外語教學中可以得到兩點啟示:首先,在詞語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吃透那些帶有濃厚文化內涵的詞語,分析指出其英漢文化內涵的異同。其次,在口語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重點說明,哪些屬于英美人士忌諱的話題,否則在交流時犯忌會顯得唐突無禮,導致語用失誤。
5.結語
禁忌語在民間流傳已逾千年,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化風俗,它已成為各民族文化發(fā)展中一個十分神秘而有趣的文化現(xiàn)象,引起文化史學、社會學、民俗學等學科學者們的濃厚興趣。然而,目前對語言禁忌的研究和描述依然十分薄弱。因此,對研究外語和從事外語教學的人來說,深入對語言禁忌及其語用失誤的研究,無疑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程娟.禁忌語瑣談[J].語言與文化論叢,1997(1).
[2]葛校琴.英漢語言禁忌的深層文化映現(xiàn)[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2).
[3]李桂媛.英漢禁忌語及委婉語探討[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5).
[4]李杰.語言禁忌與語用失誤探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6(4).
[5]梁紅梅.用語用的角度看英語禁忌話題[J].邵陽學院學報,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