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莉
摘要:當前,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形式單一,又沒能夠?qū)ζ溥M行一定的創(chuàng)新改革,導致整個初中語文教育的思路沒有新意。這對初中語文教育起著消極的影響,甚至降低了在讀初中生對學習語文的熱情。針對這一現(xiàn)象,本文提出了一個新的教學方法——閱讀教學法,并結(jié)合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對新的閱讀教學法及其問題設計環(huán)節(jié)進行概述分析,并提出一些具體措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困惑;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8-0059-01
一、概述閱讀教學及其問題設計
想要推廣初中閱讀教學法,就要對其概念及基本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深入研究它的具體策略。
1.閱讀教學的概念及基本方法。閱讀教學是一種雙向互動行為,通過教學材料,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互相交流溝通。具體行為表現(xiàn)為教師幫助學生理解和領會整個教學材料中所要表現(xiàn)的具體內(nèi)容,包括了各種文字形式和深層次含義。在使用閱讀教學法時,教師應該考慮到學生對新事物和新知識的接受和適應能力,只有學生真正適應了這種教學方法,才能夠使其發(fā)揮到最大的作用。閱讀教學法除了提高學生對教學材料的理解外,更應該將其與實踐相結(jié)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培養(yǎng)一種發(fā)散性思維,使其不只是理解教學材料中所包含的知識、寓意。更應該發(fā)揮自己獨特的想象,探索更多教學材料以外的,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閱讀教學教會學生的不只是收獲課本上單一的知識,而是使其能夠?qū)⑦@些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并且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財富。
2.閱讀教學的問題設計及其原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環(huán)節(jié)對閱讀教學的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閱讀教學的問題設計指的是教師為了引導學生能夠更好地對教學材料進行閱讀和理解而設計的一些問題。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教學材料,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使他們更加主動地想要去了解這些材料。這使得學生能夠更加快速地掌握教學材料的內(nèi)容。因此,要使閱讀教學的效果達到最佳,就要設計一些比較優(yōu)秀的問題。以下,是在進行問題設計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原則性問題。(1)設計的問題要與實際教學結(jié)合,不能脫離教學大綱的內(nèi)容、不能超出學生的適應能力;(2)設計的問題不要過于簡單,要給學生一定的想象空間,鍛煉他們的發(fā)散思維與想象空間;(3)設計的問題要聯(lián)系教學材料,對教學有實際的引導作用,有一定的意義和內(nèi)涵。
二、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當前的困惑及對策
1.當前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的困惑。閱讀教學法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育中已經(jīng)得到了一定范圍的應用,但是效果還不夠明顯,通過對初中語文的閱讀教育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主要原因是當前閱讀教學中問題的設計存在以下兩點不足:(1)問題設計單一化。有一部分教師在設計問題時,總是采用同一種提問方式,學生對這些問題早已經(jīng)司空見慣,很難提起興趣繼續(xù)閱讀,這就促使閱讀教學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2)問題設計沒有體現(xiàn)實際應用意義。部分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沒有實際起到引導學生的目的,只是一味追求問題數(shù)量的多少,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沒有真正思考他們所要獵取的內(nèi)容,導致了閱讀教學效果不佳,制約了閱讀教學的發(fā)展。
2.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的對策。(1)問題的設計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適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都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科目學習。所以,根據(jù)這一特點,在問題的設計上,可以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還可以通過設置一些問題情境,使學生更快地融入到這些問題中,從而幫助他們對教學材料有更好的理解。教師可以通過一些高科技的教學儀器來跟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比如現(xiàn)在初中教學中會經(jīng)常使用到的投影儀、幻燈片等等。如在蘇教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魯迅先生“故鄉(xiāng)”這一章節(jié)中,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關于魯迅先生生平的簡介,讓學生對作者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逐步引導學生進入課文,在講解課文的時候,還可以播放一些關于故鄉(xiāng)這篇文章的視頻,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理解。通過視頻,可以使學生感受這個故事中有哪些情節(jié)是課文中未提及的,然后通過提問與思考,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來完成閱讀教學。(2)問題的設計與學生的適應能力相適應。每一個學生對新事物與新知識的接受與適應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與適應能力。只有這樣設計問題,才能使閱讀教育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如在蘇教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成功”一節(jié)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對有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有所差異的學生進行分組,每一個小組都應該包括不同類型的學生。這樣所分出的小組全面性更突出,組員之間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分完組后,教師可以讓每一組都來討論對成功的認識與理解,然后每個組派出一名代表對本組的理解進行歸納總結(jié)。(3)問題的設計與學生的探索能力相適應。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相當強的學科。如何才能使其能夠得到更好的應用,就要在設計問題的時候突出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如在上述問題“成功”一節(jié)中,小組討論之后,教師可以設置一個自由辯論的時間,讓持有不同觀點的同學來進行自由辯論,看他們哪個組的論據(jù)更加具有說服力。通過自由辯論,可以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激發(fā)學生對未知生命的探索欲望。這樣,閱讀教學就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結(jié)語
初中語文教育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教育,所以,它的效果如何,直接影響著我國文化的傳承效果。因此,本文從何如進行閱讀教育、閱讀教育中設計問題環(huán)節(jié)的注意原則以及現(xiàn)階段閱讀教育依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一一剖析,提出了一些設計問題時的具體對策。通過這些措施,能夠真正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榮生.新課標與語文教學內(nèi)容[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
[2]董寶華.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人民教育,2013,(0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