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白艷萍
【摘要】 目的 探討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血脂在女性更年期綜合征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測定90例更年期綜合征婦女(其中排除合并其他病癥者52例為觀察組I;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38例為觀察組II)和43例健康婦女(對照組)的hs-CRP及血脂, 并做比較分析。結果 觀察組I與對照組相比, 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明顯升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hs-CRP、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降低,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I與對照組相比, hs-CRP、TC、TG、LDL-C明顯升高, HDL-C明顯降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I與觀察組I相比, hs-CRP、TC、TG、LDL-C明顯升高, HDL-C明顯降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hs-CRP與TC、TG、LDL-C呈正相關(P<0.05), 與HDL-C成負相關(P<0.05)。結論 單純更年期綜合征患者存在血脂異常及hs-CRP開始增高, 更年期綜合征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血脂及hs-CRP明顯異常, 炎癥可能參與了更年期綜合征的進展, hs-CRP、血脂是預測未來風險的良好指標。
【關鍵詞】 更年期綜合征;超敏C-反應蛋白;血脂
更年期女性隨著雌激素水平波動性下降, 雌激素對調節(jié)血脂構成、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也減弱, 失去了對血管的保護作用, 而hs-CRP水平變化和血脂變化存在一定關系, 從而與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有著必然的聯系[1]。目前更年期心血管病的發(fā)病率明顯升高, 已受到廣泛重視, 本組觀察了女性更年期綜合征患者hs-CRP、血脂水平, 旨在探討hs-CRP、血脂在女性更年期綜合征及更年期綜合征合并心血管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09年2~12月更年期綜合征的婦女90例, 其中排除合并其他病癥者52例為觀察組I, 年齡41~59歲, 平均年齡53.4歲;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38例(高血壓20例, 冠心病13例, 腦梗死5例) 為觀察組II, 年齡42~58歲, 平均年齡53.2歲。另抽取43例健康婦女為對照組, 年齡42~57歲, 平均年齡52.7歲。所有研究對象3個月內未用過性激素類制劑或避孕藥, 未服用或至少停服降血脂藥4周以上。三組間年齡、體質量指數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更年期綜合征診斷標準 參照鄭筱萸主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997年版圍絕經期綜合證的診斷標準, 年齡在41~60歲的婦女;出現烘熱汗出、煩躁易怒、心悸失眠、胸悶頭痛、情志異常、記憶力減退、血壓波動、腰腿酸痛等。
1. 3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檢查前3 d素食或盡可能少食含脂類食物。取靜脈血5 ml注入玻璃試管內, 靜置10 min, 3000 r/min離心分離血清。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hs-CRP含量, hs-CRP檢測儀由上海復星公司提供, hs-CRP正常參考值0~6.4 mg/L。血脂檢測儀器為日立7060全自動生化儀, 試劑盒由上海榮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
1. 4 統計學方法 所有統計學分析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各組均數間比較前先進行正態(tài)分布及方差齊性檢驗, 各組間均數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分析采用直線回歸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對照組與觀察組血脂、hs-CRP檢測結果 觀察組I與對照組相比, TC、TG明顯升高(P<0.05), hs-CRP、LDL-C升高, HDL-C降低,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I與對照組相比, hs-CRP、TC、TG、LDL-C明顯升高, HDL-C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II與觀察組I相比, hs-CRP、TC、TG、LDL-C明顯升高, HDL-C明顯降低(P<0.05)。見表1。
2. 2 hs-CRP與血脂指標的相關關系 相關性分析表明, hs-CRP與TC、TG、LDL-C呈正相關(r=0.306、0.397、0.344, P<0.05), 與HDL-C成負相關(r=-0.312, P<0.05)。
3 討論
現代醫(yī)學認為婦女進入更年期后, 卵巢功能開始衰退, 雌激素分泌逐漸減少, 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這些內分泌環(huán)境使血 TC、TG、、LDL-C升高, HDL-C下降, 動脈粥樣斑塊形成, 心腦血管病發(fā)病率明顯上升[2, 3]。目前, 人們已經認識到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腦血管病的基礎病變, 不僅僅指脂質聚集, 而且是一個低水平的慢性炎癥過程[4]。CRP與LDL-C結合, 通過經典途徑激活補體系統, 產生大量終末產物, 損傷血管內膜, 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5, 6]。同時炎癥影響脂質代謝, 導致降低HDL-C, 升高TG, TC, 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C)。目前的研究顯示相對于傳統的危險因素, hs-CRP是一項獨立的動脈粥樣硬化發(fā)展預測指標, 對心血管事件風險的預測有一定價值[7]。本研究結果顯示hs-CRP與TC、TG、 LDL-C呈正相關, 與HDL-C成負相關, 證實了血脂代謝異常與炎癥反應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8]。單純更年期綜合征患者存在血脂異常及hs-CRP開始增高, 更年期綜合征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血脂及hs-CRP明顯異常, 表明炎癥可能參與了更年期綜合征的進展, hs-CRP、血脂將會成為判斷更年期綜合征進展程度、預測未來風險的良好指標, 這樣也有助于采取新的預防治療策略而減少更年期綜合征合并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雖然目前尚無特定的方法可以降低hs-CRP, 也無直接證據說明降低hs-CRP可以降低未來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但是研究已經顯示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調脂藥物可以通過降低hs-CRP濃度來抑制炎癥反應, 達到阻礙動脈粥樣硬化進展的目的, 有效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
總之, 更年期綜合征患者應適時補充適量的雌激素, 著重降脂, 改善微循環(huán)以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展, 能有效的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靖濤, 盧娜, 宋志軍.血清C反應蛋白血糖及血脂檢測及臨床意義.黑龍江醫(yī)學, 2006, 30(4):289.
[2] 許娜, 成麗. 圍絕經期相關問題——圍絕經期定義.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 2008, 15(8):1.
[3] 許娜, 位淑梅.圍絕經期綜合征.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 2008, 15(8):1-3.
[4] 賀平.超敏C-反應蛋白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進展.華夏醫(yī)學, 2006, 19(6):1293-1295.
[5] 鄢盛愷.超敏C-反應蛋白測定在動脈粥樣硬化疾病診治中的應用.診斷學理論與實踐, 2003, 1(4):267.
[6] 尹海波, 孫欣, 尹建軍.血清C反應蛋白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性研究近況.黑龍江醫(yī)學, 2004, 28(7):522.
[7] Curb JD, Abvott RD, Rodriguez BL,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and the future risk of thromboembolic stroke in health men. Circulation, 2003(107):2016.
[8] 全貞玉, 崔蓮花, 金愛蓮.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脂水平的相關性研究.現代預防醫(yī)學, 2008, 35(6):1034-1035.
[收稿日期:2014-05-04]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血脂在女性更年期綜合征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測定90例更年期綜合征婦女(其中排除合并其他病癥者52例為觀察組I;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38例為觀察組II)和43例健康婦女(對照組)的hs-CRP及血脂, 并做比較分析。結果 觀察組I與對照組相比, 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明顯升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hs-CRP、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降低,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I與對照組相比, hs-CRP、TC、TG、LDL-C明顯升高, HDL-C明顯降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I與觀察組I相比, hs-CRP、TC、TG、LDL-C明顯升高, HDL-C明顯降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hs-CRP與TC、TG、LDL-C呈正相關(P<0.05), 與HDL-C成負相關(P<0.05)。結論 單純更年期綜合征患者存在血脂異常及hs-CRP開始增高, 更年期綜合征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血脂及hs-CRP明顯異常, 炎癥可能參與了更年期綜合征的進展, hs-CRP、血脂是預測未來風險的良好指標。
【關鍵詞】 更年期綜合征;超敏C-反應蛋白;血脂
更年期女性隨著雌激素水平波動性下降, 雌激素對調節(jié)血脂構成、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也減弱, 失去了對血管的保護作用, 而hs-CRP水平變化和血脂變化存在一定關系, 從而與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有著必然的聯系[1]。目前更年期心血管病的發(fā)病率明顯升高, 已受到廣泛重視, 本組觀察了女性更年期綜合征患者hs-CRP、血脂水平, 旨在探討hs-CRP、血脂在女性更年期綜合征及更年期綜合征合并心血管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09年2~12月更年期綜合征的婦女90例, 其中排除合并其他病癥者52例為觀察組I, 年齡41~59歲, 平均年齡53.4歲;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38例(高血壓20例, 冠心病13例, 腦梗死5例) 為觀察組II, 年齡42~58歲, 平均年齡53.2歲。另抽取43例健康婦女為對照組, 年齡42~57歲, 平均年齡52.7歲。所有研究對象3個月內未用過性激素類制劑或避孕藥, 未服用或至少停服降血脂藥4周以上。三組間年齡、體質量指數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更年期綜合征診斷標準 參照鄭筱萸主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997年版圍絕經期綜合證的診斷標準, 年齡在41~60歲的婦女;出現烘熱汗出、煩躁易怒、心悸失眠、胸悶頭痛、情志異常、記憶力減退、血壓波動、腰腿酸痛等。
1. 3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檢查前3 d素食或盡可能少食含脂類食物。取靜脈血5 ml注入玻璃試管內, 靜置10 min, 3000 r/min離心分離血清。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hs-CRP含量, hs-CRP檢測儀由上海復星公司提供, hs-CRP正常參考值0~6.4 mg/L。血脂檢測儀器為日立7060全自動生化儀, 試劑盒由上海榮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
1. 4 統計學方法 所有統計學分析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各組均數間比較前先進行正態(tài)分布及方差齊性檢驗, 各組間均數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分析采用直線回歸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對照組與觀察組血脂、hs-CRP檢測結果 觀察組I與對照組相比, TC、TG明顯升高(P<0.05), hs-CRP、LDL-C升高, HDL-C降低,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I與對照組相比, hs-CRP、TC、TG、LDL-C明顯升高, HDL-C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II與觀察組I相比, hs-CRP、TC、TG、LDL-C明顯升高, HDL-C明顯降低(P<0.05)。見表1。
2. 2 hs-CRP與血脂指標的相關關系 相關性分析表明, hs-CRP與TC、TG、LDL-C呈正相關(r=0.306、0.397、0.344, P<0.05), 與HDL-C成負相關(r=-0.312, P<0.05)。
3 討論
現代醫(yī)學認為婦女進入更年期后, 卵巢功能開始衰退, 雌激素分泌逐漸減少, 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這些內分泌環(huán)境使血 TC、TG、、LDL-C升高, HDL-C下降, 動脈粥樣斑塊形成, 心腦血管病發(fā)病率明顯上升[2, 3]。目前, 人們已經認識到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腦血管病的基礎病變, 不僅僅指脂質聚集, 而且是一個低水平的慢性炎癥過程[4]。CRP與LDL-C結合, 通過經典途徑激活補體系統, 產生大量終末產物, 損傷血管內膜, 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5, 6]。同時炎癥影響脂質代謝, 導致降低HDL-C, 升高TG, TC, 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C)。目前的研究顯示相對于傳統的危險因素, hs-CRP是一項獨立的動脈粥樣硬化發(fā)展預測指標, 對心血管事件風險的預測有一定價值[7]。本研究結果顯示hs-CRP與TC、TG、 LDL-C呈正相關, 與HDL-C成負相關, 證實了血脂代謝異常與炎癥反應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8]。單純更年期綜合征患者存在血脂異常及hs-CRP開始增高, 更年期綜合征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血脂及hs-CRP明顯異常, 表明炎癥可能參與了更年期綜合征的進展, hs-CRP、血脂將會成為判斷更年期綜合征進展程度、預測未來風險的良好指標, 這樣也有助于采取新的預防治療策略而減少更年期綜合征合并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雖然目前尚無特定的方法可以降低hs-CRP, 也無直接證據說明降低hs-CRP可以降低未來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但是研究已經顯示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調脂藥物可以通過降低hs-CRP濃度來抑制炎癥反應, 達到阻礙動脈粥樣硬化進展的目的, 有效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
總之, 更年期綜合征患者應適時補充適量的雌激素, 著重降脂, 改善微循環(huán)以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展, 能有效的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靖濤, 盧娜, 宋志軍.血清C反應蛋白血糖及血脂檢測及臨床意義.黑龍江醫(yī)學, 2006, 30(4):289.
[2] 許娜, 成麗. 圍絕經期相關問題——圍絕經期定義.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 2008, 15(8):1.
[3] 許娜, 位淑梅.圍絕經期綜合征.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 2008, 15(8):1-3.
[4] 賀平.超敏C-反應蛋白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進展.華夏醫(yī)學, 2006, 19(6):1293-1295.
[5] 鄢盛愷.超敏C-反應蛋白測定在動脈粥樣硬化疾病診治中的應用.診斷學理論與實踐, 2003, 1(4):267.
[6] 尹海波, 孫欣, 尹建軍.血清C反應蛋白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性研究近況.黑龍江醫(yī)學, 2004, 28(7):522.
[7] Curb JD, Abvott RD, Rodriguez BL,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and the future risk of thromboembolic stroke in health men. Circulation, 2003(107):2016.
[8] 全貞玉, 崔蓮花, 金愛蓮.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脂水平的相關性研究.現代預防醫(yī)學, 2008, 35(6):1034-1035.
[收稿日期:2014-05-04]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血脂在女性更年期綜合征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測定90例更年期綜合征婦女(其中排除合并其他病癥者52例為觀察組I;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38例為觀察組II)和43例健康婦女(對照組)的hs-CRP及血脂, 并做比較分析。結果 觀察組I與對照組相比, 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明顯升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hs-CRP、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降低,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I與對照組相比, hs-CRP、TC、TG、LDL-C明顯升高, HDL-C明顯降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I與觀察組I相比, hs-CRP、TC、TG、LDL-C明顯升高, HDL-C明顯降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hs-CRP與TC、TG、LDL-C呈正相關(P<0.05), 與HDL-C成負相關(P<0.05)。結論 單純更年期綜合征患者存在血脂異常及hs-CRP開始增高, 更年期綜合征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血脂及hs-CRP明顯異常, 炎癥可能參與了更年期綜合征的進展, hs-CRP、血脂是預測未來風險的良好指標。
【關鍵詞】 更年期綜合征;超敏C-反應蛋白;血脂
更年期女性隨著雌激素水平波動性下降, 雌激素對調節(jié)血脂構成、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也減弱, 失去了對血管的保護作用, 而hs-CRP水平變化和血脂變化存在一定關系, 從而與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有著必然的聯系[1]。目前更年期心血管病的發(fā)病率明顯升高, 已受到廣泛重視, 本組觀察了女性更年期綜合征患者hs-CRP、血脂水平, 旨在探討hs-CRP、血脂在女性更年期綜合征及更年期綜合征合并心血管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09年2~12月更年期綜合征的婦女90例, 其中排除合并其他病癥者52例為觀察組I, 年齡41~59歲, 平均年齡53.4歲;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38例(高血壓20例, 冠心病13例, 腦梗死5例) 為觀察組II, 年齡42~58歲, 平均年齡53.2歲。另抽取43例健康婦女為對照組, 年齡42~57歲, 平均年齡52.7歲。所有研究對象3個月內未用過性激素類制劑或避孕藥, 未服用或至少停服降血脂藥4周以上。三組間年齡、體質量指數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更年期綜合征診斷標準 參照鄭筱萸主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997年版圍絕經期綜合證的診斷標準, 年齡在41~60歲的婦女;出現烘熱汗出、煩躁易怒、心悸失眠、胸悶頭痛、情志異常、記憶力減退、血壓波動、腰腿酸痛等。
1. 3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檢查前3 d素食或盡可能少食含脂類食物。取靜脈血5 ml注入玻璃試管內, 靜置10 min, 3000 r/min離心分離血清。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hs-CRP含量, hs-CRP檢測儀由上海復星公司提供, hs-CRP正常參考值0~6.4 mg/L。血脂檢測儀器為日立7060全自動生化儀, 試劑盒由上海榮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
1. 4 統計學方法 所有統計學分析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各組均數間比較前先進行正態(tài)分布及方差齊性檢驗, 各組間均數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分析采用直線回歸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對照組與觀察組血脂、hs-CRP檢測結果 觀察組I與對照組相比, TC、TG明顯升高(P<0.05), hs-CRP、LDL-C升高, HDL-C降低,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I與對照組相比, hs-CRP、TC、TG、LDL-C明顯升高, HDL-C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II與觀察組I相比, hs-CRP、TC、TG、LDL-C明顯升高, HDL-C明顯降低(P<0.05)。見表1。
2. 2 hs-CRP與血脂指標的相關關系 相關性分析表明, hs-CRP與TC、TG、LDL-C呈正相關(r=0.306、0.397、0.344, P<0.05), 與HDL-C成負相關(r=-0.312, P<0.05)。
3 討論
現代醫(yī)學認為婦女進入更年期后, 卵巢功能開始衰退, 雌激素分泌逐漸減少, 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這些內分泌環(huán)境使血 TC、TG、、LDL-C升高, HDL-C下降, 動脈粥樣斑塊形成, 心腦血管病發(fā)病率明顯上升[2, 3]。目前, 人們已經認識到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腦血管病的基礎病變, 不僅僅指脂質聚集, 而且是一個低水平的慢性炎癥過程[4]。CRP與LDL-C結合, 通過經典途徑激活補體系統, 產生大量終末產物, 損傷血管內膜, 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5, 6]。同時炎癥影響脂質代謝, 導致降低HDL-C, 升高TG, TC, 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C)。目前的研究顯示相對于傳統的危險因素, hs-CRP是一項獨立的動脈粥樣硬化發(fā)展預測指標, 對心血管事件風險的預測有一定價值[7]。本研究結果顯示hs-CRP與TC、TG、 LDL-C呈正相關, 與HDL-C成負相關, 證實了血脂代謝異常與炎癥反應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8]。單純更年期綜合征患者存在血脂異常及hs-CRP開始增高, 更年期綜合征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血脂及hs-CRP明顯異常, 表明炎癥可能參與了更年期綜合征的進展, hs-CRP、血脂將會成為判斷更年期綜合征進展程度、預測未來風險的良好指標, 這樣也有助于采取新的預防治療策略而減少更年期綜合征合并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雖然目前尚無特定的方法可以降低hs-CRP, 也無直接證據說明降低hs-CRP可以降低未來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但是研究已經顯示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調脂藥物可以通過降低hs-CRP濃度來抑制炎癥反應, 達到阻礙動脈粥樣硬化進展的目的, 有效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
總之, 更年期綜合征患者應適時補充適量的雌激素, 著重降脂, 改善微循環(huán)以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展, 能有效的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靖濤, 盧娜, 宋志軍.血清C反應蛋白血糖及血脂檢測及臨床意義.黑龍江醫(yī)學, 2006, 30(4):289.
[2] 許娜, 成麗. 圍絕經期相關問題——圍絕經期定義.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 2008, 15(8):1.
[3] 許娜, 位淑梅.圍絕經期綜合征.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 2008, 15(8):1-3.
[4] 賀平.超敏C-反應蛋白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進展.華夏醫(yī)學, 2006, 19(6):1293-1295.
[5] 鄢盛愷.超敏C-反應蛋白測定在動脈粥樣硬化疾病診治中的應用.診斷學理論與實踐, 2003, 1(4):267.
[6] 尹海波, 孫欣, 尹建軍.血清C反應蛋白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性研究近況.黑龍江醫(yī)學, 2004, 28(7):522.
[7] Curb JD, Abvott RD, Rodriguez BL,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and the future risk of thromboembolic stroke in health men. Circulation, 2003(107):2016.
[8] 全貞玉, 崔蓮花, 金愛蓮.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脂水平的相關性研究.現代預防醫(yī)學, 2008, 35(6):1034-1035.
[收稿日期:2014-05-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