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嬋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0-0039-02
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已然成為教學改革的一大熱點。全國各地的教學改革大致都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觀點,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了學生在學習過程、學習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究其根本,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結合我校“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理念,我將從導學、互學、自學、評學四個方面談談我的體會和探索:
一、導學,是誘導學生思考的基礎
蘇格拉底曾經(jīng)說過:“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訴人們答案,而是向他們提問?!倍釂柕木柙谟谡T導學生的思維,提出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矛盾和懸疑的思考性問題,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讓學生在質(zhì)疑、釋疑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思維能力,從而使課堂充滿思維的沖擊。因此,導學階段提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可以引起學生的思考的興奮點。
1.從課文的題目入手,設置懸疑。
比如:《秋天的雨》一課,從“秋”的字形、字義入手。“為什么‘秋字是由禾加火組合而成呢?”“為什么這個季節(jié)叫做‘秋季呢?”“‘秋字下面加一個心就是愁,但今天學的課文卻一點愁的味道都沒有?”這三個問題的設計圍繞“秋”字的內(nèi)涵和情感色彩,制造了閱讀沖擊,讓學生在課堂開始就被深深地吸引住。
2.從課文的文本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本不同的尋常之處。
比如:《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主要寫秋天的五彩繽紛,可作者不僅描寫出秋天的景物色彩豐富,還花了大筆墨在描寫秋天的景物的特點,難道作者抓錯了重點,該詳細描寫的為什么不詳寫呢?“為什么作者不直接寫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就結束,還要寫它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制造這種懸念,可以讓學生關注到作者的寫法,為當堂訓練的練筆做輔助,并夯實本節(jié)課需要達到的目標。
二、師生互學,是教會學生方法的關鍵
第斯多惠曾說過:“一個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fā)現(xiàn)真理?!闭缰祆渌f的“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不疑則不進。”
可是在我們的課堂上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的提問,一般是關于一些內(nèi)容上的細枝末節(jié),與主題關聯(lián)不大,討論的價值作用不大。表面上課堂氣氛熱熱鬧鬧,情緒激昂,而實際上,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如果就此而放棄,為完成教師預設的教學流程和目標而越俎代庖,豈不是穿新鞋走老路嗎?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才是語文教學旨歸所在。所以,遇到問題時要冷靜,要理性地分析學生提問不當?shù)脑?,引導學生掌握提出確切、合理的問題的方法。
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指導:一是提問的角度和方式,二是提問的思路和內(nèi)容。教會學生掌握一些提問方式:(1)圍繞課文的題目問,對全文了如指掌;(2)抓住全文的主旨句問,弄清主題;(3)圍繞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問,明確思路;(4)抓住關鍵詞句問,培養(yǎng)語感;(5)注意“陷阱”問,挖掘深度;(6)放眼課外問,培養(yǎng)遷移能力。
三、生生自學,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點
在自主學習的課堂中,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自學的能力,也要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學會在討論中學習,共享資源、想法等。在初讀課文的時候,可以提倡學生先自學,老師出示自學的內(nèi)容、方法及步驟;在每個學生對課文的生字詞、內(nèi)容都有了不同層次的理解之后,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最后提出小組的疑問。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前發(fā)現(xiàn)自己不懂的知識,再大膽地提出自己的問題。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他們各自學習的興趣點也不同,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老師要適時指導,允許不同學生探究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問題。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們要珍視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自覺思考后獲得的不同感受、體驗、理解和看法。分享他們在思考過程中經(jīng)歷的挫折、失敗、成功與興奮,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避免學生“假學”和“空學”的現(xiàn)象。
四、評學,是促進學生敢于展示自我的催化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蔽覀儜竽懛攀肿寣W生提出疑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在課堂上,老師要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解決從不懂到懂,從淺入深的導學過程,刺激學生學習求知的細胞,這樣課堂才能充滿活力,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精神狀態(tài)。
在教《找駱駝》一課時,我注重調(diào)整自己的評價語,多運用延時性評價,嘗試讓更多的學生敢于發(fā)言。學生自由讀課文,回答“老人是怎么知道丟失的駱駝的特點?”朱添說:“老人因為善于觀察,認真思考,所以知道丟失的駱駝的特點。”他讀懂了全文,理解了課文講述的道理,回答很正確。我說:“嗯,你讀懂了全文,回答得很清楚。我們再來聽聽其他同學的想法?!边@個評價是對其他同學提出心理暗示:你們還會有更多好的答案或想法嗎?于是,又有幾個同學迫不及待把老人如何通過觀察,推測出駱駝的特征的事情說清楚和完整。從細節(jié)入手,從內(nèi)容入手,把這個問題回答得很透徹。問題的答案不止一個,等一等,不要馬上下終結性的評價,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敢于發(fā)言,形成回答問題的多元性。
不管哪個學生總想得到教師的贊揚與肯定,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學習習慣的表揚還是思維訓練的表揚,盡可能多一些表揚與鼓勵,才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獲得被認可的滿足感與成就感。比爾·蓋茨曾說過:“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成功的努力”。
讓課堂還給學生,讓自主還給學生,需要學生學會提出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學貴在有疑,由疑而促思,善誘則通,善思則得。有了學生自主的思考與回答,課堂才多一份笑容,多一份思考,才能提高教學的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