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賦漁
古人認為,一年四季變換,寒暑交替,是因為天地間有著陰陽二氣。秋分的“分”是“半”的意思,秋天剛好過了一半。秋分之夜,要祭月。
秋分之夜,在院子里月光最好的地方,供上香案,案上擺上瓜果和月餅。月餅形式多樣,口味不一。我家鄉(xiāng)的月餅有兩種,一種是買的,小小的,外面是一層層脆皮,里面是甜得厲害的冰糖杏仁餡子。一種是自家做的,由發(fā)酵的面粉,在圓底的大鍋里,用小火烘成。做成的餅,有臉盆大小。外表金黃香脆,里面甜軟而有韌性。
拜月之后,一家人圍坐在桌旁,開始分吃月餅。家中幾人,就把月餅切成幾份,要是有人遠在外地,未能趕回,也要給他留上一份。邊吃月餅邊聽老人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偷吃了西王母送給后羿的靈藥,身子輕了,慢慢地飛了起來……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孩子們對月宮里多愁寂寞的嫦娥沒有太多興趣,倒是對那只搗藥的玉兔十分喜歡。因為他們手里都有一只照玉兔的樣子,用泥做成的“兔兒爺”?!巴脙籂敗保L著兩只長耳朵,粉白的臉,戴著金盔,身披戰(zhàn)袍,左手拿著盛藥的臼,右手拿著搗藥的杵,背上插著小旗,胯下騎著老虎,威風凜凜。
故事講到深夜,大人們終于要睡了??墒羌榔穮s不能收回,要一直擺放在院子里,直到月亮消失。然而這是危險的,因為四周潛伏著許多的頑童,
他們就等著大人們睡去,好偷去桌上的月餅。孩子們在中秋之夜
的偷盜行為,是不被指責的。
于是,皎皎月光下,孩子們毫無睡意,拎著“兔兒燈”,在一家一家的門前游蕩著。一不小心,就聽到大聲的呼喊與雜沓的腳步——又是哪一個得手了。
這一晚,大部分孩子都有收獲。他們會帶著自己的戰(zhàn)利品喜悅地進入夢鄉(xiāng)?!巴翟嘛灐敝皇菫榱税凳尽版隙鸨I藥”的一個游戲。事實上,第二天一早,媽媽就會按照月餅上不同的記號,笑容可掬地送還。
因為秋分在農(nóng)歷八月里,每年日期不同,有時看不到最好的月亮,慢慢地,人們就把祭月,固定在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秋分與中秋的關系也有講究。如果秋分在中秋之前,就會五谷豐登;如果秋分在中秋之后呢,莊稼會歉收。
在母親送還月餅的同時,對方會回贈桂花糕、桂花栗子,或者桂花糖芋艿。秋分桂花開。《清嘉錄》上說:秋分節(jié)開者曰早桂,寒露節(jié)開者曰晚桂。人們喜歡桂花的味道,幾乎在秋分時的每一種食品中,都摻進了桂花。據(jù)說香桂的種子,就來自月宮那棵五百丈高的桂樹。所以人們用摘得“桂冠”,表示獲得了第一;用“折桂”比喻考試得中。
秋分食桂花,又是一種含蓄的祝福。
(有刪節(jié))
秋分過,寒露來?!昂稌r節(jié)人人忙”,對于辛苦勞作的農(nóng)民來說,寒露是一個豐收喜悅的節(jié)氣,這是為什么呢?下期“光陰流轉(zhuǎn)”將為你揭曉答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