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波
【摘 要】素質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光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更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初中思想品德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在初中教育中,要注意思想品德這門課程的學科特點,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教育 思想品德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4.081
初中教育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階段,初中生的身心、智力、思想等各方面都還不成熟,在這個時期更要需要學校和教師的正確引導,才能使初中生各方面得到發(fā)展。思想品德是一門特殊的學科,是一門塑造學生靈魂的學科,自然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作為教師,要時刻反思思想品德教學,及時調(diào)整與之不適應的部分。當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一些誤區(qū)和問題,許多教師和學生都認為學好思想品德就是要靠死記硬背,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另外,學生普遍認為這門課是抽象枯燥的理論說教,對學習思想品德沒有興趣。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也比較陳舊,課堂上照本宣科,這些都導致了思想品德課堂死氣沉沉,效率低下,學生不愿學,教師教得沒有勁,自然學生的成績不好。
作為教師,不能對這種情況聽之任之,要有與時俱進的精神,不斷進行教學規(guī)律的探索,根據(jù)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重新審視思想品德課堂,進行教學革新,讓思想品德教學煥發(fā)活力,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作用。那么,針對目前狀況,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要從哪幾方面著手呢?
一、培養(yǎng)興趣,樹立信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愿意學并且學好思想品德的關鍵。學生對這門課有了興趣,自然就愿意學、認真學。
首先用融洽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學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不乏這樣的事例,如果教師和學生的關系融洽,那么課堂教學就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生也愿意與教師積極互動,主動學習本門課程。相反,如果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只注重教材傳授,忽略學生的情感需求,那么課堂教學效果就沒那么令人滿意。因此,教師要建立正確的師生關系,概括來說就是平等、民主、自由,多與學生交流,換位思考,多考慮學生的感受與需求。
其次用精湛的講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方式,教師的業(yè)務水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作為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呈現(xiàn)一堂堂精彩的思想品德課。注重導語的設計,讓每節(jié)課在開頭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講課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語言的魅力,并加上手勢、姿態(tài)等,把靜態(tài)的、抽象的理論知識,變成動態(tài)的、鮮活的語言描述,始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把精力集中在教材和教師的講解上來。這樣,不僅學生有學習的興趣,理解掌握起來也比較容易。
另外,學生的信心也非常重要。有信心才有動力,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教師要幫助樹立學生的信心,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水平制定不同的目標,由低到高、由易到難,逐步提高。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成功,比如通過提問、布置作業(yè)等,讓學生能夠品嘗成功的喜悅,對學習思想品德有信心。
二、注重方法,事半功倍
學習沒有捷徑,但是有方法可循,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在思想品德學習中運用正確的方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學習思想品德過程中,也要注意正確的方法,不光讓學生學會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怎樣學習知識。第一,要做好預習工作。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好習慣,這樣可以使學習更有針對性。在預習過程中,學生自己學習教材,自己思考,特別要把不懂的內(nèi)容記下來,聽課時更有針對性。對這一點,教師可以運用導學案,把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以問題的形式,向學生明確下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找準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第二,認真聽、課。這是學習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學生要養(yǎng)成認真聽講的好習慣,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一般就是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的講解使得理解起來更深刻。此外,再結合學生自己預習的成果,就能達到查缺補漏、融會貫通的效果。第三,學習理論知識要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思想品德的內(nèi)容關系到社會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人的道德、情感、責任等等。利用生活中的事例進行輔助教學,可以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擺脫沉悶局面。此外,還能讓學生對這門課產(chǎn)生情感上的認同。
三、適當練習,靈活運用
學習掌握了知識還要具備靈活運用的能力,學以致用才是教學的目的。有些學生會反映這樣的現(xiàn)象,雖然背誦了教材知識,可是做題的時候還是覺得無從下手,不解題義。針對這樣的情況,就要注意知識的遷移與運用能力。
材料題是思想品德考試中一個重要的題型,也是學生得分困難的題型。這個題型考查基礎知識的運用,因此,教師在平時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多做這方面的練習,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題方法必不可少。首先在對材料進行分析時,要多角度、多方面思考,注意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性,并且有意識地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答題要全面,不要只是生搬硬套材料和教材上的知識點,而是能夠根據(jù)理解把知識系統(tǒng)化,形成自己的答案,避免漏答錯答。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作業(yè)和練習,讓學生逐漸掌握恰當?shù)慕忸}方法。同時注意良好的答題習慣,書寫規(guī)范,答案有條理,不能把一部分知識胡亂拼湊。把平時當考試,才能在考試中發(fā)揮出最好水平。
此外,在練習過程中,還要注意適當擴展知識面,多閱讀一些相關的政治書籍、報紙等,多看新聞,了解國內(nèi)外發(fā)生的大事件??荚囍型鶗信c時事、社會熱點結合的題目,因此,學生也要注意這一點。在平時多關注日常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形成社會責任感。
在思想品德學習中也可以適當用探究的方法,能夠對某一個問題或現(xiàn)象進行探究,讓學生參與到探究過程中來,發(fā)揮主動性,自己制定探究方案,列出探究的問題、原因、方法等,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談論交流,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師起指導作用,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做適當?shù)木v,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不要過多干預。
總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過程,學好思想品德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教師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思考,根據(jù)學科特點和學生需求進行教學方式的革新。讓思想品德教學更有時代性、先進性,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作為教師,不斷對教學進行思考,尋找適應學生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