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
摘 要:體育教育在創(chuàng)新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正在針對自身做出改變,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由單一的課堂教學方式向綜合教學轉變。創(chuàng)新教育是繼素質教育之后又一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具有對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的途徑。對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進行了一定的詮釋,提出目前的應用狀況下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遇到的一些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建議。希望能夠對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的體育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體育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1-0223-02
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的體育教學要求體育課不可以是以往的“教師講解相關技巧——學生自由活動,教師也自由活動”的隨意狀態(tài),體育課搖身一變,變成了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自主探究運動技巧并且真正愛上體育運動、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場所。教師在體育課程的設置上也不可以單純由教師的角度出發(fā),在體育課程的設置中,必須體現(xiàn)出從學生角度思考的痕跡,例如,要有益于學生的健康,課程設置多種多樣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余地,課程設置具有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等等。體育課的定位不再是學生的活動課,而是學生進行室外學習的課程。由此,我們就需要對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和體育教學等等相關概念進行一個梳理,幫助我們更好的定位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的體育教學,也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這種情況下的體育教學方法。
一、什么是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的體育教學方法
所謂創(chuàng)新教育,實際上是素質教育的延伸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教育是指通過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弘揚人的主體精神的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是培養(yǎng)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必須途徑。
體育教育方法則因其特殊的地位而一直沒能在各方學者的爭論中確定一個明確的定義,但筆者在對比了一些專家學者的界定之后,認為對體育教育方法定義雖無定論,但有幾點是共通的:(1)體育教學方法是為達到特定的教育目標而采取的必要的手段或者方式、方法。(2)體育教學活動需要師生共同進行,是一種互動活動。(3)體育教學方法不能單單指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應該包括學生的活動、學習。
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的體育教學方法則是以上二者的綜合體,關于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的體育教學方法分類方法也是眾說紛紜。分類的標準從教學原則、師生角色、整體教學方法到教學方法的來源、信息感知途徑等等,每一種分類方法都有其道理,并無對錯之分。每一種分類方法都能從一定程度上給予我們啟示。
二、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的體育教學方法在實踐中出現(xiàn)的問題
(一)學生體質不能達到預期水平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等自1979年起組織實施的“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自1985至2005年表現(xiàn)出:(1)學生的肺功能持續(xù)降低;(2)學生耐力、速度等整體水平總體呈下降趨勢;(3)學生中近視率較高;(4)學生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情況較為嚴重。在2010年的調查中這些情況均表現(xiàn)出了一定程度上的好轉,但總體情況仍讓人堪憂。
(二)學校對體育課重視程度不夠
長期以來學校體育課的設置一直得不到其應得的重視,有些學校和地區(qū)甚至還會出現(xiàn)將體育課挪用做其他課程講課之用的情況。學校對體育課的忽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學校不夠重視體育課,還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shù)量上減少體育課的課程設置
根據(jù)國家相關規(guī)定,1-2年級體育課相當于每周4課時,3-6年級體育課和7-9年級體育與健康課相當于每周3學時。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許多學校在課程表上安排的體育課數(shù)量往往大大少于國家規(guī)定的數(shù)目,還常??v容教師利用體育課的時間對學生進行“主科”的授課。學生和家長往往還對這種現(xiàn)象習以為常。
2.體育課上課方式存在問題
體育課的主要功能是增強學生的體質,創(chuàng)新教育要求體育課起到的種種作用都基于這一點,然而,根據(jù)現(xiàn)在我國體育課的上課狀況,體育課連基本的增強學生體質的作用都無法起到,更何況是更高級的作用呢。體育課沒有具體的課本,體育課到底應該教什么?教到什么樣的程度?怎么樣才算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老師教授的內容?這些都還很模糊。這就導致教師在上課時為求保險一直采取陳舊單一的方法、教授老套的內容,對創(chuàng)新一直采取較為保守的觀望態(tài)度。這就導致了教師對創(chuàng)新束手束腳、學生對體育課厭倦抵觸的尷尬狀況。體育課的質量大幅縮水。
(三)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和質量均無法保證
長期以來我國學校教育的習慣就是重成績輕其他一切,這就導致了學生有一種“只要成績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有那玩的時間還不如做張卷子了”的想法,家長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大抵也是“有出去瘋的時間在家學學習多好”。這就在主觀和客觀方面都導致了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和質量的大幅下降。
(四)家庭中對于學生體育鍛煉重要性認識不足
在我國,每天聽到家長教育孩子使用頻率最高的語言就是“你又出去瘋/不干正事,你作業(yè)做好了?預習過了?復習完了?”在家長的心中,早就默認了學生只有“學習”才是正經(jīng)事,其余的什么都不做,每天都待在家里或者學校里“學習”才是好孩子??墒牵@里的“學習”只是單純的接收文化知識,學生的肢體平衡、見識等等都得不到足夠的鍛煉,長此以往,學生被養(yǎng)成了“溫室里的花朵”,經(jīng)不起一點風雨,甚至在軍訓的第一天就能傳出有數(shù)名學生接連暈倒的新聞,社會在批判學生的脆弱時,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我們長期積累下來的教育方式?
三、針對以上問題的幾點建議
(一)提高整個社會對體育教學的認識程度
像樹立終身學習的概念一樣樹立起終身鍛煉的概念。目前大眾不是認識不到鍛煉的重要性,只是大家認為與體育鍛煉相比學生學習文化知識更加重要。畢竟,高考的時候要的是文化課成績,體育特長生在大眾的眼光里是文化課不過關時不得已的選擇。想要提高大眾對于體育教學的認可程度,必須讓大家先了解到體育教學的益處?;蛘咴诟呖汲煽冎羞m當加上學生身體素質的分數(shù),這樣迫使學生不得不鍛煉身體。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應該參考的是學生的身體總體狀況而不是高考時體育考試的成績。
(二)優(yōu)化體育課程的設置
1.教師根據(jù)一定的原則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教師在設置課程時,要注意課程的系統(tǒng)性、方向性、組織性、針對性、趣味性、可操作性還要符合學生生理特征。教師設計的體育課堂,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要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主要目的,讓學生對著門課程產(chǎn)生了學習興趣,課程進行才會順利,否則將會困難重重。
2.教師注意發(fā)揮自己作為教師所能發(fā)揮的作用,引導學生
首先,體育課堂應該讓學生感到輕松。因此,在采用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的同時,務必注意要對所有同學一視同仁。無論學生文化課成績如何,都不應讓其參與到體育課堂的教學中來。文化課成績會在學生中劃下一條看不見摸不著確實在存在的線,學生會因此產(chǎn)生距離感。體育課是消除這種距離感的最佳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只要努力就能獲得好成績,與基礎無關。因此,只要教師稍加引導,就能夠使班級更加和諧。其次,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家長也許心疼孩子或者由于種種原因導致了自家孩子受不得一點委屈,學校里教師應該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到在生活中出現(xiàn)的種種挫折,畢竟,沒有誰的生活一帆風順,在學校里老師的引導下經(jīng)歷這些總比進入社會后自己摔個頭破血流要好得多。
3.在課程中充分體現(xiàn)出運動的娛樂性
目前已有的體育課設置里,體育課過分強調了整齊和規(guī)范。這樣就導致運動失去了它本身愉悅人們的身心的功效。運動其實也是玩的一種。只有在課程設置中體現(xiàn)出運動的這個本質才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玩得高興才能讓教師在不知不覺中完成這一節(jié)課應該達到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體育課上充分運動起來,才能讓學生真的達到運動鍛煉的目的,也只有這樣才能真的幫助學生在下一門課的學習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
(三)加強關于體育課設置的監(jiān)管力度
現(xiàn)在學校敢公然違背教育部下達的關于課程設置的命令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監(jiān)管力度的缺乏。畢竟每所學校都想要更高的升學率作為自己的招牌,而少上一節(jié)體育課有沒有什么嚴重后果,那么為什么還要上這門看上去毫無用處的課程呢?如果能夠加強監(jiān)管力度,迫使學校放棄鉆空子的行為,對于真的保證學生每天的運動時間是極為有利的。完善政策,是從根本上避免學校課程設置不合理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但這一點還需要配合著加強宣傳力度進行。強硬的手段是為了確保體育課的課時,真正提高體育課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所遭遇的尷尬的問題。
總之,創(chuàng)新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是多樣化的、行之有效的。要體現(xiàn)它的這些優(yōu)點還需要學校和社會等多方的配合。創(chuàng)新教育有著很美好的目標,要達成這些目標需要教師、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教師在課堂上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本科的興趣、學校加強對體育的重視、社會加強對體育課重要性的認識,三方合作才能最終使創(chuàng)新理念下的體育教學發(fā)揮其最大的功效。
參考文獻:
[1]羅少功.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理論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13.
[2]柴嬌.我國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6.
[3]孫利民,周明文.新教育理念下初中體育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3(25).
[4]楊衛(wèi)華,郭云冰.創(chuàng)新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與實踐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23).
[5]霍軍.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2.
[6]古曉剛.從素質教育角度中看中學體育課程改革[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