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美琳++++戴斌
一
師:初讀課文之后你們知道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生1:課文主要講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第一次變成了村姑,孫悟空劈臉一棒,白骨精虎化成一溜煙逃走了;白骨精第二次變成一位老婦人,悟空當頭一棒,白骨精又用法術(shù)脫了身;白骨精第三次變成一位白發(fā)老公公,孫悟空一棒打死了它。
師:故事大家讀得都很明白,概括來說,就是白骨精——三變,孫悟空——三打,情節(jié)非常相似。同學們平時在寫作當中寫情節(jié)相似的事件一般怎么寫呢?
生1:我會選一件詳細,其他的略寫。
生2:我不敢寫那么多的事情,一般只選一件來寫,不然的話,讀起來都差不多,覺得很單調(diào),老師您還會說我們啰唆。
(其他學生紛紛應(yīng)和)
師:老師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咱們今天就向作者吳承恩學一學如何寫類似的事件。請大家對比讀寫“三變”、“三打”的段落,找一找其中的變化之處,做上標記。
評析:一線老師都知道,學生寫人時多有將人物寫成紙片的毛病,無法豐滿,即使懂得用多件事情表現(xiàn)人物,但又會走入表達單調(diào)甚至啰唆的境地。針對這一現(xiàn)象,師直指閱讀重點,從讀開始,學習這種“三”的變化描寫方法,將品讀人物與品鑒寫法一并引出,自然而然。
二
生1:我發(fā)現(xiàn)白骨精三次變的模樣都不相同。
生2:孫悟空三次打的力度也不相同。
師:哦?
生2:第一次是劈臉一棒,第二次是當頭一棒,第三次是掄起一棒。
生3:孫悟空第一次打的時候說她是妖精,是來騙人的,第二次什么話都沒說,第三次呢,請神仙來作證,還把棍子藏在身后,最后才把妖精打死了。
師:你很會讀書!
生4:我發(fā)現(xiàn)每次打完之后,唐僧對孫悟空態(tài)度越來越“深”了。
師:什么意思???
生4:孫悟空第一次打死白骨精后,唐僧只是責備他,第二次呢就念二十遍緊箍咒,對孫悟空越來越生氣。
師:老師以為大家只能夠發(fā)現(xiàn)前面的兩點,變的方式不同,打的方式不同,沒想到還有同學發(fā)現(xiàn)了唐僧的態(tài)度也在變,的確都很會讀書。
評析:品讀孫悟空堅定、機智、勇敢的人物形象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yīng)著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讓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不僅僅是人物的形象,寫作手法、表達技巧同樣也可以引領(lǐng)學生感受一番,課題中的“三”字就是一個切入點。
三
師:看來吳承恩是很有心的在寫這三打,每次都得寫出不同之處來。有的同學可能覺得多麻煩呀,不如寫一棒打死不就完了嗎,多省事兒呀!
生:那好像就不精彩了吧?
生:故事也不具體啦。
師:那就寫四打、五打、六打好了,更加具體了。
(學生紛紛表示不行,可也說不出為什么不行。)
師:常言道:事不過三,凡事都有度,漢語言中“三”常常代表著一定的度,你們看,劉備誠心誠意請諸葛亮,那是——
生:三顧茅廬。
師:武松過景陽岡時喝多了,因為他不顧酒旗上的幾個大字——
生:三碗不過岡!
師:你非常想念某個人,那叫——
生: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學生因為對“三”字的發(fā)現(xiàn)興奮不已。)
師:老子說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現(xiàn)在再讀課題,想一想,作者吳承恩通過這不多不少的“三打”想表現(xiàn)什么?
生1:這白骨精被打一次,變一次,還是想吃唐僧肉,真是妖性不改。
生2:孫悟空會七十二變,白骨精也能多變,真是道行不淺呀!
師:我來請同學讀一讀這妖精的三次出場——
師:變的次數(shù)真多!這三變讓你感覺到了什么?
生1:白骨精用了連環(huán)計呢。
生2:真是狡猾,用了美人計,還裝可憐,博取唐僧的同情。
師:三變,白骨精真是詭計多端!
(師引領(lǐng)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品讀孫悟空的三打,學生能夠自己感受出孫悟空的機智、聰敏,對師父忠心不二、嫉妖如仇的個性。)
師:妙用“三”字,可以豐富人物形象,讓故事情節(jié)曲折生動。在我國古代四大名著里,有不少章節(jié)都用到“三”字,請同學們課后找出來讀一讀,好好品味一下“三”字運用的妙處。
……
評析:“三”是漢語言中使用頻率極高的一個數(shù)詞,虛實之間將漢語言的精妙演繹得豐富多彩。我們在古典名著的閱讀教學路上,會不斷發(fā)現(xiàn)許多旖旎風光。這篇課文不僅使用了常見的表現(xiàn)人物手法,還在“三變”之中突出了白骨精的詭計多端,于“三打”之中展露了孫悟空的機智勇猛,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變化促進人物形象不斷豐滿,這正是課文值得借鑒的一個地方。教學中,教師通過品讀、點悟,進行舉一反三的探究,讓學生感悟“三”字的妙用,重點啟發(fā)學生如何將多件事例寫出變化,有效落實語言文字的運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