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中
【摘 要】隨著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當前煤炭企業(yè)形勢不容樂觀,如何提高企業(yè)管理水平成為應對嚴峻形勢的重要法寶。本文通過對壓庫減存工作進行闡述,提高煤礦應對嚴峻經濟形勢的能力。
【關鍵詞】壓庫減存;代儲代銷;物資調劑;價格對標
隨著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當前煤炭企業(yè)形勢不容樂觀,市場低位運行將成為常態(tài),市場競爭將會進一步加劇,內部管理水平的高低,將成為決定企業(yè)未來生存的關鍵。作為煤炭企業(yè)物資供應部門,要從自身管理中挖掘潛力,開展壓庫減存工作是一項有力措施。壓庫減存工作有利于優(yōu)化庫存結構、挖掘庫存潛力,是積極應對當前嚴峻煤炭形勢的有效舉措。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談一下煤炭企業(yè)壓庫減存工作。
一、壓庫減存的含義
壓庫減存工作主要是對庫存進行優(yōu)化管理、對閑置積壓物資進行調劑、對回撤物資修舊利廢,同時采取代儲代銷、大型設備租賃和價格對標等措施,確保庫存水平最優(yōu),物資浪費最少,從而保證生產成本最低,強化企業(yè)競爭優(yōu)勢。
二、壓庫減存具體做法
1.做好物資儲備的控制
庫存物資占用企業(yè)大量資金,可通過以下措施優(yōu)化庫存:一是將本單位庫存指標按照庫別進行分解,明確責任人,制定獎罰辦法,激發(fā)員工主動降庫存的積極性。二是進行清倉盤庫,摸清家底,對庫存物資結構進行分析,按物資類別進行分類管理,確定最佳采購量和采購時機,確保采購成本和庫存金額最低。三是每月底要對當月的物資儲備情況進行分析,掌握庫存變化情況,及時對庫存物資進行調整。四是要嚴格控制物資需求計劃申報數量,加強計劃審核和考核把關,提高需求計劃準確率,力爭消耗性物資計劃當月申報,當月領用出庫,減少在庫物資存放量,壓縮在庫周期。凡材料購置3個月不用,設備購置6個月不用的即視為積壓物資(特殊安保物資需寫書面說明報領導審批)。對積壓物資,以購進價值為基礎,按照同期銀行貸款利率對相關部門責任人進行經濟處罰。五是加大對各單位出入庫的管理,材料投入生產后,必須辦理出庫手續(xù),確保反映單位真實庫存,凡因不及時出庫造成庫存虛高的,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2.做好物資的代儲代銷工作
代儲代銷工作是充分利用供應商的資源降低企業(yè)的成本,要充分認識代儲代銷有利于節(jié)約企業(yè)采購成本、加快資金周轉、降低庫存資金占用等重要作用,全面梳理本企業(yè)可代儲代銷物資明細并盡快開展。但在實施中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代儲代銷協(xié)議多為長期協(xié)議,要建立完善的價格變動機制,避免價格變動風險。至少做到每季度對代儲代銷物資進行市場調查并形成書面報告,經本單位代儲代銷小組審核后開展價格調整或重新組織招標工作。二是做好代儲代銷物資出入庫明細賬,及時做好賬務盤點,確保賬務清晰、準確無誤。
3.加大物資調劑力度
物資調劑工作主要是在本單位、不同單位間對閑置物資進行調劑使用,有利于減少閑置物資積壓,發(fā)揮閑置物資效益,降低采購成本。在物資調劑工作中要做到:一是嚴格物資需求計劃審核,堅持“能調劑不采購”原則,凡是可調劑的,實行強制調劑,不再進行采購。有特殊情況不能進行調劑的要以書面形式說明原因。二是要建立調劑信息平臺,確保調劑物資信息的共享。三是做好本單位庫存物資的摸底,組織相關部門人員對本單位閑置物資進行鑒定,對可用調劑物資單獨列表,如實上報,積極開展物資調劑工作。四是確保對調劑物資優(yōu)先進行結算,完善調劑手續(xù),保證調劑工作有序健康開展。
4.積極嘗試設備、大型配件和大型材料租賃業(yè)務
對綜采綜掘或其他重點設備的關鍵備品配件和大型材料等金額大、不易損但加工供貨周期較長的物資,可納入市場化租賃管理。由相關部門統(tǒng)一出庫、建賬,制定租賃價格,并加大此類物資的維修和周轉復用力度,減少初次投入,有效降低庫存和采購成本。
5.加大修舊利廢工作
煤礦企業(yè)都要回撤或更換大量廢舊物資,通過修舊利廢,可以為企業(yè)減少大量材料投入,降低了噸煤成本,增加了經濟效益。目前煤炭企業(yè)都在進行修舊利廢工作,但在實際的開展中要確保物資回收率,把好新物資的發(fā)放關,確保修舊利廢工作扎實開展。
6.價格對標工作
價格對標工作是煤炭企業(yè)獲得物資真實市場價格的一個有效途徑,通過對標活動,可以增加企業(yè)在采購中的主動權,增加談判砝碼,也有利于減少信息不對稱產生的價格差異。筆者認為在價格對標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對標物資必須是同一物資,品牌不同、配置不同的物資價格不能簡單地進行價格對標。二是價格對標是降低物資采購價格的一項措施,但要兼顧綜合成本,不能一味追求低價。
三、壓庫減存的意義
壓庫減存工作是當前嚴峻經濟形勢下降低企業(yè)成本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壓庫減存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優(yōu)化企業(yè)庫存結構,確保庫存最優(yōu)化,同時也確保了物資、資金的最大化利用,對企業(yè)達到提質增效、降低成本、增加競爭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