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紅
摘要:在高校音樂課程中開展美育教育,審美作為美育教育的核心,充分發(fā)揮音樂教育對建設校園文化中的作用,把音樂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對校園文化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校園文化 音樂 美育教育
一、構建和諧校園是音樂教育的實際需要
在高校搞好音樂教育對校園和諧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如今的高校是一個文化知識傳播的搖籃,具有豐富多彩的創(chuàng)新意識,當代大學生自主性更強,愛好更加廣泛,知識面廣,而音樂作為人類的共同語言,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實際需要。從音樂漫長的發(fā)展來看,人類在各地交流中把不同音樂普及,音樂與其他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系。高校在音樂教育課程設置上要不斷創(chuàng)新,拓寬音樂教學的內容、方法和形式,設立一些跨學科的音樂課程,把各學科的知識與音樂相結合,相滲透,實現音樂與各學科的融會貫通,把音樂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對校園文化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構建和諧的校園是一所大學的教育理念,大學各類學科教育都需均衡發(fā)展,才能更好地確保音樂教育的效果。一所和諧的大學不單單是有良好的教學組織,更要有人性化的教育,以及受教育者素質的和諧培養(yǎng)。只有置身于和諧的校園文化中,才能更好地讓受教育者全面的感受音樂,一所大學積極構建良好的音樂氛圍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在學校經常能欣賞到古今中外的名曲,可以看到經典的舞劇,能經常參加音樂大師舉辦的音樂講座,另外,學生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校園歌手比賽、舞蹈演出等活動,學生必定更充滿自信心,人格更健全,更加熱愛生活。
只有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才能保證對學生人才的培養(yǎng),和諧校園是為和諧的社會提供人才的培養(yǎng)基地,和諧的高校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應把自己融入到和諧校園的建設中,首先實現和諧自我,再積極投身到和諧校園的建設中,在學校開展和諧校園文化的活動中,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為音樂活動的開展出謀劃策,在構建和諧校園建設中既鍛煉了自己,又能實現個人價值。
二、音樂教育是構建和諧校園建設的必要條件
(一)音樂教育可以提升審美
通過對音樂作品的鑒賞與理解,使學生從中體驗到審美,這樣所獲得審美情趣更自然。音樂教育作為音樂審美的靈魂,審美過程應該貫徹整個音樂教育,大學生經過不斷的、重復的強化美感,使學生通過音樂教育才能獲得情感和意識上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完善審美情操。因此,音樂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中起到重要作用。
教師在音樂課程的方法上采用先進的教學設備,讓學生主動感受美,審美教育的方法之一就是音樂教育,把學生作為主體,根據學生的心理變化來設計音樂教育,才能更好地體現美育給人帶來的作用。音樂通過旋律、節(jié)奏、韻律等特點帶給人們美感,通過音樂在生活中感受美,現代的大學校園受社會上一些不好的因素影響,腐朽的思想影響著大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的培養(yǎng)通過音樂活動的體驗來實現,通過一系列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感受音樂的美,讓他們實現從感性欣賞到理性理解的升華。
(二)音樂教育可以培養(yǎng)德育
音樂教育它可以引導大學生追求人性的完美,找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音樂教育與道德情感是相通的,既要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又要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學生通過優(yōu)美音樂的熏陶,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把審美情感轉化為道德情感,最終達到提升大學生的德育意識。
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中國人民被迫流亡的情景,激起當代大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對歷史的認識,一部《東方紅》無不激起學生的革命意志,通過鮮明主題思想的作品學習,音樂教育不僅提高大學生的情感,更增進了大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對未來生活的期盼,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首《芬蘭頌》讓學生感受到異國作曲家的愛國熱情,健康的充滿正能量的音樂,可以引導大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豐富他們的情感生活。教師要用音樂教育學生,讓學生感受音樂的內涵,提升道德品質感悟人生。
(三)音樂教育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
在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和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音樂教育在高校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音樂通過獨特的方式,給人帶來聽覺、感覺、意識上的領悟。通過一些正能量的音樂,給大學生帶來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人們在加大力度追求物質滿足的同時,往往忽視了精神食糧,淡薄了對理想的追求,音樂可以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靈魂,凈化心靈,提升大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大學生在自己專業(yè)學科和理論知識的學習下,通過帶有時代性和民族性的音樂,在感情上更能建立民族意識,加強民族情懷,建立學生的時代責任感,音樂教育是大學生人文修養(yǎng)的必不可少的任務之一。
三、校園建設提升音樂教育的意義
在構建校園的和諧過程中,音樂教育在提升學校文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大力推進音樂教育,提高大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對構建校園的和諧有重要意義。高校從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素質教育入手,根據自己學校的情況制定出合理的音樂活動,提高課堂音樂教育的質量,讓學生經常舞臺實踐來彌補課堂教學中不足。
隨著中國教育的快速發(fā)展,高校也在日趨重視音樂教育,但是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音樂課程在高校的公共藝術課程中偏少,班容量小,學生在有限的課程中無法獲得對音樂的愛好;音樂教師與學生比例不合適,音樂教師的素質不夠全面,使得課程設置太過單一,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不能夠全面發(fā)展;音樂教學設施缺乏,音響設施不完善,樂器的種類不齊全,數量缺乏,學生不能夠進行音樂實踐的鍛煉。高校應該采用新穎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把音樂作品的內容豐富化,從古典音樂到流行音樂,從民族音樂到世界音樂,從聽覺音樂到視覺音樂,把音樂作品中所表達的意思,創(chuàng)作背景所包含的歷史因素講授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音樂所帶來了美,把身心與音樂融合。因此,高校要改進音樂教育的課程管理,提高音樂教師的素質,注重音樂設施的建設,確保良好的音樂教育氛圍,使音樂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fā)揮出重要的作用。
基金項目:
本文為山西省教科院“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音樂教育在構建“大學和諧校園”中的價值研究》課題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GH-110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