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子
大一的時候,曾用了一整天(周六)時間在七號樓,一個人近似于蜷縮著在某個自習室后面的角落,就著陽光,看這本書。不是第一次接觸傅雷,他的印象早在高中時便深深烙進我的腦海。傅雷是一個博學多聞、見識獨具的文人,在藝術領域(文學、音樂、美術)的造詣很是令我佩服。從程帆的《我聽傅雷講藝術》到《傅雷家書》,后來又看過傅聰先生的《望七了》,以及其他一些回憶錄中涉及傅雷先生的內容,“傅雷”在我心中的形象便愈見豐富,包括他讓人親切的理解和讓人敬畏的脾氣。
傅先生站在中西之間看待當時的藝術界,是深深不屑于浮論的,所以他要說出自己的見解來。我們看這本書,也是深入他的藝術世界,傾聽他的領悟。
傅雷先生崇尚希臘的古典主義精神,這一精神“是富有朝氣的、快樂的、天真的、活生生的,像行云流水一般自由自在,像清冽的空氣一般新鮮”(《傅雷家書》)。他精辟地概括古典精神:
古希臘人(還有近代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人)以為取悅感官是正當?shù)?、健康的,因此是人人需要的。欣賞一幅美麗的圖畫,一座美麗的雕像或建筑物,在他們正如面對著高山大海、春花秋月,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吹拂著純凈的海風一樣身心舒暢、一樣陶然欲醉、一樣歡欣鼓舞。
正因為希臘藝術所追求而實現(xiàn)的是健全的感官感受,所以整個希臘精神所包含的是樂觀主義,所愛好的是健康、自然、活潑、安閑、恬靜、清明、典雅、中庸、條理、秩序,包括孔子所謂樂而不淫、哀而不怨的一切屬性。
不僅是希臘,對于文藝復興時期,傅雷先生也是很傾心的。
這時候,人們的心扉正大開著,受著各種情感的刺激,呼吸著新鮮的學術空氣:聽完了柏拉圖學會的淵博精湛的演講,就去聽安東尼的熱烈的說教。他們并不覺得思想上有任何沖突,只是要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此外,整個社會正度過最幸福的歲月。宴會、節(jié)慶、跳舞、狂歡,到處是美妙的音樂和歌曲。
不難看出,傅雷眼中的東西方藝術并不像當時一般人所認為的那般不可溝通,而他的藝術理解,用他自己序中的話來說,就是:
某也至愚,嘗以為研究西洋美術,乃借觸類旁通之功為創(chuàng)造中國新藝術之準備,而非即創(chuàng)造本身之謂也。
因而,在閱讀之中,我們看到的就不是簡單的作品介紹了,而是極富個人情趣的藝術領悟,這種領悟,是沒有斷裂和溝痕的一以貫之。作者的二十講中,介紹了自文藝復興以來到浪漫派的代表性人物及作品,一一進行分析。從這些分析中,我們也許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至少我是這樣的。
(選自豆瓣網(wǎng))
[鏈接:]
《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
作者:傅雷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出版時間: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