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連孫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追問,這種追問的目標是比較明確的,就是要把問題搞清楚,或者通過追問讓學生的思維向更遠更寬方向拓展。這不僅有利于解決當前問題,而且對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良好思維習慣都有重要作用。課堂追問有一定技巧,要注意掌握火候和角度,要有關聯(lián)性、針對性和啟發(fā)性。不然,就會適得其反,讓學生和教師都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因此,我們要注意對追問這一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分析,提高技術含量,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一、關聯(lián)性——追問要由此及彼
追問要具備較高的關聯(lián)性。教師在提出思考問題時,應該有一定的前瞻性,對學生的表現(xiàn)要進行預測。這樣就可以早早準備好相應的追問問題。教師追問學生,要讓學生感覺自然,就需要提高問題的關聯(lián)性。如果問題之間沒有必然聯(lián)系,學生就會被搞懵了,不知道教師的用意,回答起來更是心中沒有底。所謂關聯(lián)性,就是指問題之間存在較為緊密的聯(lián)系,而且追問的內容有利于前面問題的更好解讀。追問應該是補充完善的過程。像藺相如為什么要避讓廉頗呢?因為藺相如不想爭一時高低而影響團結,妨礙國家社稷大局。這時教師要追問的話,只能從藺相如的人品方面進行:展現(xiàn)藺相如什么樣的精神風貌?如果教師追問藺相如獲得過哪些功勞,這就降低了問題之間的關聯(lián)性。
在學習《草船借箭》時,我提出這樣一道思考題:“諸葛亮為什么能夠成功借箭呢?”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自然是眾說紛紜。在學生充分醞釀討論之后,我找學生來回答。有的學生回答不太完整:因為諸葛亮能掐會算,所以才能成功借來10萬只箭。我追問道:他都算到什么了呢?學生回答:他算到周瑜要陷害他,絕對不會讓他順利造箭的。他還算到曹操小心謹慎,不敢出兵。我繼續(xù)追問:除了算人,難道就沒有算算別的?學生回答:他算了有利的地形,還算了大霧的天氣。通過這一連串的追問,問題獲得圓滿解決。這就是追問的效果,因為后面追問的內容和前面問題有很高的契合度,學生很自然就可以進行思維拓展,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讓問題順利解決。
二、針對性——追問要對癥下藥
追問要體現(xiàn)一定的針對性。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弊穯柋忍岢鰡栴}更具有挑戰(zhàn)性,因為追問大多是即時即興的,沒有太多思考分析的余地。這當然是對教師教學智慧的考驗。所以說,課堂教學中的追問應該是一種教學藝術。教師追問學生的目的不是要難為學生,相反,教師是要通過追問讓問題越來越明晰,為學生理解掌握相關內容提供良好契機。教師運用追問方法時,要注意加強針對性,讓學生跟著教師的追問思路走,盡快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有一次去聽課,教師教的是《晏子使楚》。課文分析時,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楚國為什么要讓晏子走小門進入呢?”學生答道:“因為晏子個子比較矮,這是想侮辱晏子。”教師追問:“楚國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學生回答:“楚國想顯示一下威風?!苯處熇^續(xù)追問:“晏子是怎么做的呢?”學生回答:“晏子說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教師又問一句:“你有什么感覺?”學生不知所措了。從教師的這一系列追問中,我們不難看出,有的問題有一定的針對性,而有的問題的針對性就差很多,不僅給學生的正常思維帶來干擾,也讓教師的教學思路發(fā)生了搖擺?!俺鵀槭裁匆@樣做呢?”這個追問已經(jīng)偏離彰顯晏子智慧的主題,自然也沒有什么問的必要。最后那句“你有什么樣的感覺呢”更顯得風馬牛不相及了,我們需要弄清的是晏子的超人智慧謀略,這和學生感受有什么關系呢?問題缺乏針對性,學生思維被打亂,難以形成完整問題體系。
三、啟發(fā)性——追問要畫龍點睛
追問要具有較強的啟發(fā)性。教師追問學生的用意要明確,通過追問能夠給學生帶來諸多啟發(fā),這才是教師追問的重要目的。學生的思維比較單純,考慮問題往往不夠全面,常常被制約在一定范圍內找不到突破口,這時最需要教師能夠“一語點醒夢中人”。追問也許就是最好的啟發(fā)方式,因為有問就有思,有思就有辨,這對有效啟動學生思維體系有重要激發(fā)作用。教師要讓追問帶有明確的啟發(fā)性,不僅要對問題進行研究分析,還要針對學生實際進行設計。這一點也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學生思維習慣不一樣,思維啟動當然也有一些差異。教師需要提高針對性,啟發(fā)效果才會更為明顯。
學習《白楊》中關于爸爸的話語時,我提出問題:“‘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如何理解這句話呢?”學生都能夠說到“爸爸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這個點上。我追問道:“他的孩子們還不能理解,你能理解嗎?說說你的理解吧?!边@個問題一拋出,學生熱情很高,也許感覺自己比“那些孩子”要聰明,都想把自己的理解說得更全面更深刻。我想:這就是啟發(fā)式追問帶來的效果,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習效果自然就會更好。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追問有很多,如果從關聯(lián)性、針對性和啟發(fā)性等角度來衡量這些追問,有些追問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追問的價值不大不要緊,要緊的是擾亂了學生思維,這對學生養(yǎng)成良好思維習慣很不利。因此,教師在追問時一定要多斟酌斟酌,如果沒有必要也就不要多此一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