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兵洪
【摘 要】生物學也稱生命科學、生物科學,是一門由經驗主義出發(fā),廣泛的研究生命的所有方面的自然科學,內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構造、發(fā)育、功能、行為、與環(huán)境的互動關系以及生物分類學等。由于生物學是一門比較嚴謹而科學的學科,所以知識需要學生準確記憶,而中學生又處在注意力比較容易轉移的階段,所以就需要教師起到正確的引領作用,帶領學生一起探索生命科學的奧秘。
【關鍵詞】生命科學 教學方法 教學原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7.141
生物學科作為我國素質教育中的一門學科是自然學科的一個門類。它是主要研究生物體的生命現象及其生命活動規(guī)律法的科學。但是在中學階段由于分數的設置低于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所以對學生來說生物這門學科并不能引起多大重視。學生常常不會拿出太多的精力用在對生物學科的學習上。眾所周知,人類的記憶有一定的遺忘規(guī)律,學生需要通過及時地復習鞏固才能掌握學到的知識。而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不僅能掌握知識還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師不僅肩負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責任,還要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下面就是一些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方法:
一、激發(fā)中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只有對一件事物發(fā)生興趣時才會花時間去關注它、了解它,對于學習也是一樣。雖然身為中學生學習是最主要的任務,生物學科也是國家規(guī)定必須要學習的學科,但是如果學生提不起對生物的興趣那么其學習就是被迫學習。一般會局限于當時的記憶而不能深入理解。而理解和記憶有著密切的關系,沒有理解的記憶一般不會成為長時記憶。這將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是讓教師告訴學生“生物是一門有趣的學科?!倍且屩袑W生真切地感受到生物學的魅力,真正讓中學生對生物感興趣。
(一)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互動,其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而中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注意力容易轉移,所以教師就要做好引導工作。過于壓抑的課堂氣氛會使學生噤若寒蟬,不利于開拓思維,也不能提起中學生的興趣。所以教師在上課時面部表情要放松,不要給學生心理壓力,學生才能提起學習興趣。
(二)采用幽默風趣的語言
中學生青春洋溢、風華正茂,一般喜歡新鮮有趣的東西,而枯燥乏味的講課方式會使他們昏昏欲睡或者思想開小差。如果教師能在準確掌握生物知識的基礎上使用一些幽默風趣的語言,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提起學生的興趣,從而使中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語言是人們表情達意的重要媒介,而語言的使用也是大有文章,講課所依賴的教科書上的語言是科學嚴謹的學術性用語,但是對于思維活躍、注意容易轉移的中學生而言卻沒有什么吸引力,所以教師不妨嘗試著打破嚴謹的講課方式,嘗試一下輕松活潑的語言風格,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生物。
(三)使用一些直觀的教具
在教學方法中有一種最簡單、最直接的教學方法就是直觀教學法。因為有一些知識利用人體的各種感官來記憶會使記憶的效果翻倍。有時候教師空洞的講授教科書上的知識會使學生不知所云,而一些直觀的教學用具就更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比如親自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觀察植物標本、昆蟲標本等等都能引起學生興趣,加強記憶。
二、樹立學生的探索意識
在教學活動中,班級授課制雖然有著許多優(yōu)點,但是其不足之處就是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起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熱情之后就要趁熱打鐵,幫助中學生樹立探索意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深入挖掘生物知識。
(一)巧妙地設置一些問題
有目的性學習的效果要比單純性學習的效果好很多。因為有目的的學習是帶著任務的學習,可以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而思考的過程也是一個知識的綜合利用的過程,自然就會比漫無目的的學習要有效得多。在任何學科的學習中都可以提出很多的問題,但并不是每個問題都有價值。所以教師需要在備課的時候就細心思考,哪些問題是學生不容易理解的或者是在理解上有偏差的,哪些問題是學生容易混淆的,還有哪一些問題對學生來說是模棱兩可的。基于此教師要挑選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給學生,讓學生積極思考,并讓學生在討論課上講解自己的理解和發(fā)現,最后由教師講解正確答案。
如果學生回答的正確要及時表揚以增強其成就感,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去自己探索生物知識。如果學生回答的問題是錯的也不要批評,而是首先要肯定學生為探索知識解決問題所做出的努力,然后耐心地講解,讓學生知道自己到底錯在什么地方。最后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保持自主探索學習生物的熱情。
(二)把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生物學不像物理數學一樣邏輯性和抽象性那么強。其實生物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門類。它主要研究的是生物的結構、功能、發(fā)生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及生物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等的科學。中學生物更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把教科書上比較生硬的知識內容與鮮活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舉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實例來加強學生的理解,以便于知識的牢固記憶。其實學習知識的目的是運用知識,所以教師爺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實踐性的作業(yè),讓學生運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還有通過實踐活動再發(fā)現一些與中學生物相關的問題并進行探索。
三、對學生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我國素質教育的目的是教書育人,而每個學生作為不同的個體因為受到遺傳因素、生長發(fā)育因素、環(huán)境因素等的影響,學習能力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年齡一樣,個體的學習能力也是千差萬別。中學生有自制能力并不是很強,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作為教育工作者有義務嚴格要求學生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但是教師也不能急于求成而忽略學生的實際水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關注學生,深入研究造成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為學生量身打造不同的學習計劃。
對于先天因素比較好而個人主觀不努力的學生要嚴格要求,時時鞭策。而對于先天因素造成學習能力比較低的學生要有耐心,多鼓勵讓學生逐漸樹立起自信。對于不同性格特點的學生也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師要清楚的知道要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不一定是要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到整齊的水平,而是在每個人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提高。
總而言之,生物是一門很有魅力的學科,作為生物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法與學生一起快樂學習,在一種輕松活躍的氣氛下學習,最終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