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蘊玲
詞語是由語素組成的最小的造句單位, 詞串則是由幾個具有同類特點又有細微區(qū)別的詞語組合而成。詞串教學不單純屬于詞語教學,而是語文教學的一種綜合性活動。
一、發(fā)現(xiàn)詞串
詞語具有獨立表意性,閱讀時一般都注重它的意思,而忽略詞語表達的各種特性,比如,音形、感情、特點、性質(zhì)、程度、情態(tài)等等。如果能有意發(fā)現(xiàn)散落在課文各處的具有共性的多個詞語,形成一組詞串,進行辨析、理解、積累、運用的實踐,就能體現(xiàn)語言教學的價值。然而,詞串的“發(fā)現(xiàn)”是一個難題,常常被語文教師忽略。
1.根據(jù)詞語的音、形、義組詞串。
《春聯(lián)》一文有這樣一組詞語:“歌頌”“誦讀”“背誦”, 其中的兩個同音字“頌”“誦”既是生字,又是意思容易混淆的字。把這些詞語成串出現(xiàn),教師在第一課時出示這組詞串,引導學生辨別其音、形、義的異同,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生字詞。
《詹天佑》一文中有一組近義詞“爭持”“爭奪”,教師巧妙地補充“爭執(zhí)”“爭斗”,組成一組詞串,既擴充了詞匯,又利于學生辨別近義詞在詞義上的細微差別,從而理解文中的關鍵句。
《槐鄉(xiāng)五月》一課的疊詞、擬聲詞比較多,讓人感受到了漢語的韻律美和節(jié)奏美。五月槐鄉(xiāng)的香味四溢,描寫香味的幾個詞語非常精妙,教師就可選擇如下這些詞語組成幾組詞串。
在組成詞串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區(qū)別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組成的詞語,區(qū)別近義詞、反義詞以及特定結構的詞語,還可以適當加入一些課外的詞語,進行擴充、理解和積累。
2.根據(jù)人物的特點品質(zhì)組詞串。
教學寫人的課文,往往可以根據(jù)文中人物的特點或品質(zhì)來組成詞串。如《鄭成功》這一課就可以從鄭成功、荷蘭侵略者、臺灣同胞三個角度來編成如下幾組詞串,串聯(lián)起課文主要內(nèi)容,體會偉大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愛國愛民情懷。
《輪椅上的霍金》一課則可以選用文中的幾組詞語組成詞串,來學習霍金的精神品質(zhì)。
在閱讀寫人的課文時,我們可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或思想品質(zhì),將文章中相應的關鍵詞語組成詞串進行教學。
3.根據(jù)不同的景物特點組詞串。
寫景物的課文可以根據(jù)景物的不同特點來組成詞串,加深對課文的印象,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如《泉城》一課中有大量的四字詞語,從顏色、聲音、動態(tài)方面描寫了泉水的特點,教師可以組成詞串,讓學生品味賞讀。
又如《霧凇》一課描繪了吉林霧凇的奇異景象,讓我們了解了霧凇形成的原因。在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把描寫霧凇美的詞語寫在黑板上組成詞串,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感受霧凇的美麗。還可以讓學生細細地閱讀霧凇形成的相關句段,把說明這是一個逐漸變化過程的詞語寫出來,組成詞串。
在鉆研寫景物的課文時,可注意整理描寫景物靜態(tài)、動態(tài)的詞語,分成不同的類別來組成詞串。
4.根據(jù)事情發(fā)展過程組詞串。
《盧溝橋烽火》一文按照時間和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生動具體地描述了“盧溝橋事變”的經(jīng)過。教師可先理出下列一組表示時間的詞,要求學生串聯(lián)出文章內(nèi)容。
教師再理出第二組詞串,要求學生用上其中的詞語說說事變過程中敵我雙方的舉動,理解文章的主旨。
當然,發(fā)現(xiàn)詞串的角度還有許多。但是,不管采用哪種方法,首先都需要教師潛心鉆研教材,準確把握文本特點,慧眼識“詞”,選用生詞、部分熟詞來組成詞串;其次,教師需認真研究課文后的各道習題,揣摩編者用意,從中巧選詞語組成詞串;最后,教師還要注意“備”透學生,根據(jù)學生學習中反映出來的薄弱之處、混淆之處、疑難之處、理解困難之處等來選詞組成詞串。
二、理解詞串
組成詞串后,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來理解這些詞語,讓學生結合課文領會詞義及用法,順利閱讀全篇文章,為詞語的積累和運用打好基礎。
1.演示詞串。
在詞串教學中,恰當?shù)夭捎醚菔痉?,能激發(fā)學生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使其建立表象,理解文中的語言文字,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如《珍珠鳥》這一課,作者馮驥才以生動的語言,描述“我”和珍珠鳥和睦相處的事,揭示了“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這一主題。文中描寫小珍珠鳥動作的詞語很多,這些動作恰恰體現(xiàn)了小珍珠鳥由“怕人”到“近人”的逐漸親近過程。一位教師首先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下列動詞,組成詞串:
然后,讓學生扮演一只只小珍珠鳥,根據(jù)詞串意思在教室里活動,體驗小珍珠鳥的內(nèi)心變化。有些詞語表演很有意思,比如“探出來”一詞,教師讓學生比較:是用“探”字好,用“伸”字好,還是用“冒”字好呢?為什么?有一個學生說:“用‘伸字好,因為小珍珠鳥想到葉子外面來看看,它就用力伸出小腦袋?!苯處熥屗硌菀幌拢R上躲到課桌底下,突然又把頭“伸”了出來,全班同學哈哈大笑。
這時,另一個學生說:“我覺得用‘探字好!珍珠鳥很怕人,小珍珠鳥對作家也不熟悉,所以是小心翼翼地把小腦袋‘探出來的,不會又快又用力地伸出來!”這位教師點點頭,也讓他表演一下。這只“小珍珠鳥”先慢慢露出了黑黑的頭發(fā),再露出小半個腦袋,睜大了眼睛。接著,他的頭向外慢慢伸出,充滿驚奇的眼睛左看看、右瞧瞧,似乎在打量著外面繽紛的世界。過了一會兒,他整個人才從課桌底下鉆了出來。他精彩的表演獲得了同學們的肯定,他們也都模仿起來。
在表演“挨近”時,有一個小姑娘演得特別逼真,她一小步一小步慢慢地走著,眼睛緊緊盯著老師,漸漸靠近、靠近。教師問:“‘小珍珠鳥,你為什么走得這么慢,步子這么小,還盯著我看呢?”“小珍珠鳥”回答:“我想和你做好朋友??墒?,我不知道你會不會抓我,我就慢慢地走,看一看??吹侥悴粋ξ?,我就敢到你身邊來了?!?/p>
多么精彩的回答!教師帶領著學生“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語),讓詞語成為學生言語表現(xiàn)的鮮活元素。在直觀形象的演示中,學生通過角色轉換進行“行為體驗”,把情感投入其中,在深度體驗中激蕩思維,真正走進了語言文字中,學生不僅讀懂了文字,理解了內(nèi)容,更感受到了文字背后“信賴”所帶來的快樂。
2.品讀詞串。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要讓詞深入兒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詞在兒童的頭腦和心靈里成為一種積極的力量” 。在詞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讓學生通過品讀想象來“復活”詞語,讓詞語與精神同構,使詞語在學生心靈中獲得持久的生命活力。
如《鄭成功》主要記敘了民族英雄鄭成功操練海軍,打敗荷蘭侵略者,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歷史事件。課文詳略分明,重點是收復臺灣的經(jīng)過,第5自然段詳細描寫了鄭軍官兵與荷蘭侵略者作戰(zhàn)的情景,寫得特別精彩。
在課堂上,一位教師是這樣展開教學的:
師:(出示第5自然段)同學們,這段話描寫了鄭軍官兵與荷蘭侵略者作戰(zhàn)的情景,有許多精彩的描寫,不僅寫了鄭軍官兵的英勇,還寫了敵人的慘狀。請大家好好讀讀這段話,找出有關描寫的詞語。
(生讀一讀,找一找。)
師根據(jù)學生交流板書詞串:
師:請同學們讀讀描寫鄭軍官兵的詞語,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讀詞串)
生:我覺得鄭軍英勇善戰(zhàn)。
生:我覺得鄭軍官兵十分頑強,和鄭成功一樣有著強烈的愛國之情。
師:從這組詞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鄭軍官兵的英勇善戰(zhàn)。面對著敵人密集的炮火,他們懷著滿腔的愛國之心,不怕犧牲,勇敢頑強,打得敵人潰不成軍,真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
師:同學們,讀書不僅要讀懂意思,還要能從語言文字中讀出畫面來。請再讀讀描寫荷蘭侵略者的詞語,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怎樣的畫面?
生:從“負隅頑抗”我仿佛看到荷蘭侵略者躲在大炮旁,妄圖抵抗。他們想:“我們的鐵甲艦高大堅固,裝備精良,鄭軍官兵肯定上不來?!笨墒?,他們想錯了,侵略者是沒有好下場的。
生:我從“驚恐萬狀”讀出了這樣一幅畫面:敵艦被炸成碎片,敵人有的被嚇得呆住了,有的被嚇得屁滾尿流,還有的大喊:“不好啦!我們要完蛋啦!”
生:從“亂作一團”我仿佛看到荷蘭侵略者亂哄哄的不聽指揮,軍官干脆不指揮了,忙著跳海逃生。士兵呢,躲的躲,藏的藏,有的哭爹喊娘,有的雙腿顫抖,敵人像亂成一團的麻繩。
生:我從“舉手投降”讀出了這樣一幅畫面:敵人個個高舉雙手,表示投降。有的還顫抖著喊:“老爺,求求您饒我一命吧!“
師:聽著同學們的交流,老師的眼前仿佛在放電影一樣,看到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大家把荷蘭侵略者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描繪得栩栩如生。此刻,你的心情怎樣?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通過讀詞串品人物特點和讀出畫面兩種方式來讓學生學會語言文字,最后引導學生讀出感情。在品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單解釋了詞語,理解了詞義,更重要的是通過聯(lián)想、想象充分感知、體味了詞語的形象性,詞語描繪的形象被深深地刻在了學生的心里。
3.比較詞串。
近義詞是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使我們的表達更生動、形象。因此,利用詞串,結合具體的語句,多分析,多比較,有利于學生準確理解詞義,區(qū)分具體事物的細微差別,提高對近義詞的辨析能力和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
如《西湖》一文以詩一般清新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的秀麗風光,字里行間飽含了作者對西湖風光的喜愛與贊美,是一篇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教材。一位教師在教學中出示了如下的一組詞串:
掩映 倒影 倒映
這三個近義詞均來自課文,而且是學生在閱讀理解中容易混淆的。為了辨析這些近義詞,教師先讓學生初步感知詞語意思,然后讓學生選擇合適的詞語填寫到下面的三個句子中:
湖心的三個小島( )在綠樹叢中。
明凈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 ),仿佛仙境一般。
岸邊的華燈( )在湖中,宛如無數(shù)的銀蛇在游動。
教師出示了綠樹掩映的湖心三個小島的圖片,讓學生讀一讀句子,說一說“掩映”的意思。學生通過圖片,很快就明白了“掩映”就是綠樹叢與湖心三個小島相互遮掩又映照襯托的意思。
接著,教師巧妙地出示了兩組分別含有“倒影”和“倒映”的句子,讓學生讀一讀,比一比,說說 “倒影”和“倒映” 的意思。
綠島和白云(倒映)在明凈的湖水中,仿佛仙境一般。
明凈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無數(shù)的銀蛇在游動。
在湖中,岸邊的華燈的(倒影)宛如無數(shù)的銀蛇在游動。
這樣,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生恍然大悟:“倒影”和“倒映”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倒影”是指在湖面上,倒立著的綠島、白云、華燈的影子,而“倒映”則是指綠島、白云、華燈倒著映在明凈的湖面上;有了“倒映”,才會出現(xiàn)“倒影”;“倒影”是個名詞,“倒映”卻是個動詞。
這時,教師又順勢把“岸邊的楊柳”“湖面 ”“倒影(倒映)”一組詞語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把這三個詞連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學生有的說:“岸邊的楊柳倒映在湖面?!庇械恼f:“湖面有岸邊楊柳的倒影?!苯處熤笇W生發(fā)現(xiàn)語句形式上的秘密——在句中用上“倒映”一般是先寫有影子的物體,再寫水面;“倒影”則是先寫水面,再寫有影子的物體。如此教學,教師把詞串的理解安排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遵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比較,可謂匠心獨運。
理解詞串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要因文而異,因生而異,采取適當?shù)姆椒?,促進學生有效理解,促進學生正確掌握和不斷積累詞匯。
三、積累詞串
要有效地提高學生閱讀和表達的能力,必須不斷豐富他們的語言寶庫。在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地組織、引導學生利用詞串積累詞匯,盡量使學生增大詞匯的儲量,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不斷提高語言感受力和語言表達力,為表達運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1.整理分類,鞏固積累。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其中的詞語是我們開展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和積累的基礎。因此,充分利用詞串,引導學生分類整理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既利于學習,也利于積累。
如《燕子》是我國著名文學家鄭振鐸的作品,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里燕子活潑矯健的外形體態(tài),在春光中飛掠和憩息的畫面, 贊美了燕子給春天帶來的勃勃生機。文中的詞匯比較豐富,也十分適合積累。教學時可選取其中描寫燕子外形、動作和春天景物特點的詞語,讓學生聽寫并進行分類。
這樣的詞語積累,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主動掌握本課大部分的字詞,強化積累。
2.以詞拓詞,擴充積累。
把詞語按不同的方法分成不同的類別,如將含有數(shù)字的詞語、含有近義詞或反義詞的四字詞語、各種形式的疊詞等進行分類,能讓學生感受到詞語的魅力,增強積累。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中的詞語進行拓展、補充,讓學生以填空等方式來擴充積累。
如學習《開天辟地》這篇神話故事時,教師可由“開天辟地”擴充這些詞語:“頂天立地、天長地久、天高地厚、天南地北、改天換地、天昏地暗、天翻地覆”等,它們都含有“天”“地”兩個字,這樣把含有相同部分的詞語集合在一起就便于學生積累。又如,以“冉冉上升”為例,引導學生說說與此類結構相同的詞語,再集合在一起積累:“姍姍來遲、欣欣向榮、竊竊私語、滔滔不絕、循循善誘、搖搖欲墜、諄諄教誨”等。再如文中與“精疲力竭”結構相同的詞語有:“口焦舌爛、心慌意亂、心驚肉跳、面黃肌瘦、枝枯葉爛、膽戰(zhàn)心驚、腸斷心碎……”
把含有相同特點的詞語組成詞串在一起學習,可以積累詞語、豐富詞匯,是積累和掌握詞語的好方法。
3.以文拓詞,強化積累。
小學語文教材大多采用的是主題單元編排的方式,因此我們可以找尋同一主題下的相關課文,進行課內(nèi)外詞語的統(tǒng)整,從而加大學生詞語的積累量,增強表達能力。
如《小草和大樹》《輪椅上的霍金》中的主人公夏洛蒂三姐妹和霍金,都是有著頑強意志進行不懈斗爭的杰出人物。在學完這兩課后,師生可以一起收集整理以下詞串:
積累詞串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接龍法、形象法等等。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來強化學生的積累。如課內(nèi)課外相結合進行積累,讓學生把詞串抄寫在詞語積累本上,平時熟讀背誦。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方式的多樣化,可組織學生開展各類競賽活動,如成語接龍、講述故事、演成語、猜成語等等,寓教于樂,定期評比,激發(fā)學生學習與積累的自覺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四、運用詞串
在詞串教學中,我們既要重視對詞串的理解、積累,又要重視詞串的運用,要把理解、積累與運用結合起來,采用多種方式的練習,真正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詞語的能力。
1.選詞填空,學會運用。
學生要正確、熟練地掌握一個詞,并能在說話和作文中運用,必須經(jīng)歷從理解到運用不斷反復的過程。如填詞、造句、在句子中辨詞、用上某些詞語寫文章的片段等,既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詞語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練習,學會運用。
如,學了很多寓言后,教師就可以把寓言中相關的詞語組成詞串,用選詞填空的方式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寓言含義的理解,使學生學會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練習運用。
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并有所成就呢?
( )、一味等待的人將
( );不懂裝懂、( )的人,必定( );如果只是
( )而不去獨立思考,最終也會陷入無所適從的境地。
2.詞串組句,巧妙復習。
在進行復習時,巧妙地利用詞串可以鞏固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加深內(nèi)化,同時促進學生對知識、課文內(nèi)容的梳理。
如在復習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nèi)容時,一位教師就出示了一組詞串“勵志學畫、虎門銷煙、收復臺灣、精忠報國”,讓學生結合課文內(nèi)容和課外故事,想想每一個成語對應的人物,分別用一句話說一說。采用這種方法,學生都能選用詞語結合課文來介紹著名畫家徐悲鴻和民族英雄林則徐、鄭成功、岳飛的事跡,有的學生甚至還一口氣把他們都一一介紹出來。
3.選詞組段,情境說話。
積極創(chuàng)設“語用”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運用詞語進行說話,讓學生大腦中的“消極詞匯”轉化為“積極詞匯”,是積累詞語的一種有效方法。
如請你展開想象,從“在課堂上”或“在書畫展覽廳”兩個情境中選擇一個,并選用下面的幾個成語寫一段話:
聚精會神 孜孜不倦 日積月累 爐火純青 欣喜若狂
持之以恒 手不停揮 惟妙惟肖 精妙絕倫 家喻戶曉
課堂和書畫展覽廳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因此,有了詞串為基礎,學生就可以展開合理的想象,栩栩如生地描繪課堂上專心聽講、認真作業(yè)的情景,或書畫展覽廳里,人們一邊觀賞佳作一邊嘖嘖贊嘆的情景。
4.詞串寫話,精彩表達。
結合文章內(nèi)容,巧妙地設計“表達點”,充分利用詞串進行寫話練習,這無疑是十分有效的運用實踐。
張祖慶老師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就出色地運用詞串引導學生進行表達。請看其中的教學片段:
師:面對著高大的銅像,你一定有很多話想對詹天佑爺爺說。來,孩子們,拿起你們的筆,先將要說的話寫下來。寫的時候,可以選用課文中學過的下列詞語,也可以不用這些詞語。但是,一定要表達此時此刻你內(nèi)心最真摯的情感。(音樂《沉思曲》漸起)
課件屏幕出示:
假如你目睹了“詹天佑銅像揭幕儀式”,面對著高大的銅像,你一定有許多話想對詹天佑爺爺說……請先將要說的話寫下來。寫的時候可以選用課文中的下列詞語:
阻撓 要挾 嘲笑 藐視
毅然
懸崖峭壁 狂風怒號 高山深澗
竣工 回擊 贊嘆不已
(學生在《沉思曲》音樂聲中寫話)
師:好,孩子們,放下你手中的筆,讓我們面對詹天佑的銅像,表達我們內(nèi)心的一份真情。請你讀。
生1:詹天佑爺爺,我很敬佩您!您不怕困難,不怕外界的嘲笑,以杰出的才能修筑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我敬佩您的愛國精神,敬佩您的卓越才能,敬佩您修筑京張鐵路時的堅定信念。我長大了,也要像您一樣為祖國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2:在帝國主義的阻撓、要挾,外國報紙的嘲笑、蔑視面前,您毅然接下了這份重擔??耧L怒號、高山深澗沒能使您屈服。當鐵路提前兩年竣工的時候,不僅給了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更多的則是國人的歡喜。您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我們應該向您學習!
……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張老師用語言、畫面、音樂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表達的語境,讓學生借助詞串進行寫話訓練,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情感。在言語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活用了文中的語言,而且運用所學的詞語來表達真情,提升了掌握言語的實效。
我們應巧妙地將詞語組合成詞串,引領學生在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中加強運用,使詞語成為晶瑩瑰麗、光彩奪目的珍珠,在表達中熠熠閃光!
(責任編輯 張振清)
1.整理分類,鞏固積累。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其中的詞語是我們開展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和積累的基礎。因此,充分利用詞串,引導學生分類整理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既利于學習,也利于積累。
如《燕子》是我國著名文學家鄭振鐸的作品,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里燕子活潑矯健的外形體態(tài),在春光中飛掠和憩息的畫面, 贊美了燕子給春天帶來的勃勃生機。文中的詞匯比較豐富,也十分適合積累。教學時可選取其中描寫燕子外形、動作和春天景物特點的詞語,讓學生聽寫并進行分類。
這樣的詞語積累,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主動掌握本課大部分的字詞,強化積累。
2.以詞拓詞,擴充積累。
把詞語按不同的方法分成不同的類別,如將含有數(shù)字的詞語、含有近義詞或反義詞的四字詞語、各種形式的疊詞等進行分類,能讓學生感受到詞語的魅力,增強積累。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中的詞語進行拓展、補充,讓學生以填空等方式來擴充積累。
如學習《開天辟地》這篇神話故事時,教師可由“開天辟地”擴充這些詞語:“頂天立地、天長地久、天高地厚、天南地北、改天換地、天昏地暗、天翻地覆”等,它們都含有“天”“地”兩個字,這樣把含有相同部分的詞語集合在一起就便于學生積累。又如,以“冉冉上升”為例,引導學生說說與此類結構相同的詞語,再集合在一起積累:“姍姍來遲、欣欣向榮、竊竊私語、滔滔不絕、循循善誘、搖搖欲墜、諄諄教誨”等。再如文中與“精疲力竭”結構相同的詞語有:“口焦舌爛、心慌意亂、心驚肉跳、面黃肌瘦、枝枯葉爛、膽戰(zhàn)心驚、腸斷心碎……”
把含有相同特點的詞語組成詞串在一起學習,可以積累詞語、豐富詞匯,是積累和掌握詞語的好方法。
3.以文拓詞,強化積累。
小學語文教材大多采用的是主題單元編排的方式,因此我們可以找尋同一主題下的相關課文,進行課內(nèi)外詞語的統(tǒng)整,從而加大學生詞語的積累量,增強表達能力。
如《小草和大樹》《輪椅上的霍金》中的主人公夏洛蒂三姐妹和霍金,都是有著頑強意志進行不懈斗爭的杰出人物。在學完這兩課后,師生可以一起收集整理以下詞串:
積累詞串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接龍法、形象法等等。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來強化學生的積累。如課內(nèi)課外相結合進行積累,讓學生把詞串抄寫在詞語積累本上,平時熟讀背誦。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方式的多樣化,可組織學生開展各類競賽活動,如成語接龍、講述故事、演成語、猜成語等等,寓教于樂,定期評比,激發(fā)學生學習與積累的自覺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四、運用詞串
在詞串教學中,我們既要重視對詞串的理解、積累,又要重視詞串的運用,要把理解、積累與運用結合起來,采用多種方式的練習,真正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詞語的能力。
1.選詞填空,學會運用。
學生要正確、熟練地掌握一個詞,并能在說話和作文中運用,必須經(jīng)歷從理解到運用不斷反復的過程。如填詞、造句、在句子中辨詞、用上某些詞語寫文章的片段等,既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詞語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練習,學會運用。
如,學了很多寓言后,教師就可以把寓言中相關的詞語組成詞串,用選詞填空的方式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寓言含義的理解,使學生學會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練習運用。
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并有所成就呢?
( )、一味等待的人將
( );不懂裝懂、( )的人,必定( );如果只是
( )而不去獨立思考,最終也會陷入無所適從的境地。
2.詞串組句,巧妙復習。
在進行復習時,巧妙地利用詞串可以鞏固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加深內(nèi)化,同時促進學生對知識、課文內(nèi)容的梳理。
如在復習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nèi)容時,一位教師就出示了一組詞串“勵志學畫、虎門銷煙、收復臺灣、精忠報國”,讓學生結合課文內(nèi)容和課外故事,想想每一個成語對應的人物,分別用一句話說一說。采用這種方法,學生都能選用詞語結合課文來介紹著名畫家徐悲鴻和民族英雄林則徐、鄭成功、岳飛的事跡,有的學生甚至還一口氣把他們都一一介紹出來。
3.選詞組段,情境說話。
積極創(chuàng)設“語用”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運用詞語進行說話,讓學生大腦中的“消極詞匯”轉化為“積極詞匯”,是積累詞語的一種有效方法。
如請你展開想象,從“在課堂上”或“在書畫展覽廳”兩個情境中選擇一個,并選用下面的幾個成語寫一段話:
聚精會神 孜孜不倦 日積月累 爐火純青 欣喜若狂
持之以恒 手不停揮 惟妙惟肖 精妙絕倫 家喻戶曉
課堂和書畫展覽廳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因此,有了詞串為基礎,學生就可以展開合理的想象,栩栩如生地描繪課堂上專心聽講、認真作業(yè)的情景,或書畫展覽廳里,人們一邊觀賞佳作一邊嘖嘖贊嘆的情景。
4.詞串寫話,精彩表達。
結合文章內(nèi)容,巧妙地設計“表達點”,充分利用詞串進行寫話練習,這無疑是十分有效的運用實踐。
張祖慶老師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就出色地運用詞串引導學生進行表達。請看其中的教學片段:
師:面對著高大的銅像,你一定有很多話想對詹天佑爺爺說。來,孩子們,拿起你們的筆,先將要說的話寫下來。寫的時候,可以選用課文中學過的下列詞語,也可以不用這些詞語。但是,一定要表達此時此刻你內(nèi)心最真摯的情感。(音樂《沉思曲》漸起)
課件屏幕出示:
假如你目睹了“詹天佑銅像揭幕儀式”,面對著高大的銅像,你一定有許多話想對詹天佑爺爺說……請先將要說的話寫下來。寫的時候可以選用課文中的下列詞語:
阻撓 要挾 嘲笑 藐視
毅然
懸崖峭壁 狂風怒號 高山深澗
竣工 回擊 贊嘆不已
(學生在《沉思曲》音樂聲中寫話)
師:好,孩子們,放下你手中的筆,讓我們面對詹天佑的銅像,表達我們內(nèi)心的一份真情。請你讀。
生1:詹天佑爺爺,我很敬佩您!您不怕困難,不怕外界的嘲笑,以杰出的才能修筑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我敬佩您的愛國精神,敬佩您的卓越才能,敬佩您修筑京張鐵路時的堅定信念。我長大了,也要像您一樣為祖國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2:在帝國主義的阻撓、要挾,外國報紙的嘲笑、蔑視面前,您毅然接下了這份重擔??耧L怒號、高山深澗沒能使您屈服。當鐵路提前兩年竣工的時候,不僅給了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更多的則是國人的歡喜。您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我們應該向您學習!
……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張老師用語言、畫面、音樂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表達的語境,讓學生借助詞串進行寫話訓練,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情感。在言語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活用了文中的語言,而且運用所學的詞語來表達真情,提升了掌握言語的實效。
我們應巧妙地將詞語組合成詞串,引領學生在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中加強運用,使詞語成為晶瑩瑰麗、光彩奪目的珍珠,在表達中熠熠閃光!
(責任編輯 張振清)
1.整理分類,鞏固積累。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其中的詞語是我們開展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和積累的基礎。因此,充分利用詞串,引導學生分類整理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既利于學習,也利于積累。
如《燕子》是我國著名文學家鄭振鐸的作品,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里燕子活潑矯健的外形體態(tài),在春光中飛掠和憩息的畫面, 贊美了燕子給春天帶來的勃勃生機。文中的詞匯比較豐富,也十分適合積累。教學時可選取其中描寫燕子外形、動作和春天景物特點的詞語,讓學生聽寫并進行分類。
這樣的詞語積累,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主動掌握本課大部分的字詞,強化積累。
2.以詞拓詞,擴充積累。
把詞語按不同的方法分成不同的類別,如將含有數(shù)字的詞語、含有近義詞或反義詞的四字詞語、各種形式的疊詞等進行分類,能讓學生感受到詞語的魅力,增強積累。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中的詞語進行拓展、補充,讓學生以填空等方式來擴充積累。
如學習《開天辟地》這篇神話故事時,教師可由“開天辟地”擴充這些詞語:“頂天立地、天長地久、天高地厚、天南地北、改天換地、天昏地暗、天翻地覆”等,它們都含有“天”“地”兩個字,這樣把含有相同部分的詞語集合在一起就便于學生積累。又如,以“冉冉上升”為例,引導學生說說與此類結構相同的詞語,再集合在一起積累:“姍姍來遲、欣欣向榮、竊竊私語、滔滔不絕、循循善誘、搖搖欲墜、諄諄教誨”等。再如文中與“精疲力竭”結構相同的詞語有:“口焦舌爛、心慌意亂、心驚肉跳、面黃肌瘦、枝枯葉爛、膽戰(zhàn)心驚、腸斷心碎……”
把含有相同特點的詞語組成詞串在一起學習,可以積累詞語、豐富詞匯,是積累和掌握詞語的好方法。
3.以文拓詞,強化積累。
小學語文教材大多采用的是主題單元編排的方式,因此我們可以找尋同一主題下的相關課文,進行課內(nèi)外詞語的統(tǒng)整,從而加大學生詞語的積累量,增強表達能力。
如《小草和大樹》《輪椅上的霍金》中的主人公夏洛蒂三姐妹和霍金,都是有著頑強意志進行不懈斗爭的杰出人物。在學完這兩課后,師生可以一起收集整理以下詞串:
積累詞串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接龍法、形象法等等。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來強化學生的積累。如課內(nèi)課外相結合進行積累,讓學生把詞串抄寫在詞語積累本上,平時熟讀背誦。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方式的多樣化,可組織學生開展各類競賽活動,如成語接龍、講述故事、演成語、猜成語等等,寓教于樂,定期評比,激發(fā)學生學習與積累的自覺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四、運用詞串
在詞串教學中,我們既要重視對詞串的理解、積累,又要重視詞串的運用,要把理解、積累與運用結合起來,采用多種方式的練習,真正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詞語的能力。
1.選詞填空,學會運用。
學生要正確、熟練地掌握一個詞,并能在說話和作文中運用,必須經(jīng)歷從理解到運用不斷反復的過程。如填詞、造句、在句子中辨詞、用上某些詞語寫文章的片段等,既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詞語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練習,學會運用。
如,學了很多寓言后,教師就可以把寓言中相關的詞語組成詞串,用選詞填空的方式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寓言含義的理解,使學生學會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練習運用。
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并有所成就呢?
( )、一味等待的人將
( );不懂裝懂、( )的人,必定( );如果只是
( )而不去獨立思考,最終也會陷入無所適從的境地。
2.詞串組句,巧妙復習。
在進行復習時,巧妙地利用詞串可以鞏固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加深內(nèi)化,同時促進學生對知識、課文內(nèi)容的梳理。
如在復習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nèi)容時,一位教師就出示了一組詞串“勵志學畫、虎門銷煙、收復臺灣、精忠報國”,讓學生結合課文內(nèi)容和課外故事,想想每一個成語對應的人物,分別用一句話說一說。采用這種方法,學生都能選用詞語結合課文來介紹著名畫家徐悲鴻和民族英雄林則徐、鄭成功、岳飛的事跡,有的學生甚至還一口氣把他們都一一介紹出來。
3.選詞組段,情境說話。
積極創(chuàng)設“語用”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運用詞語進行說話,讓學生大腦中的“消極詞匯”轉化為“積極詞匯”,是積累詞語的一種有效方法。
如請你展開想象,從“在課堂上”或“在書畫展覽廳”兩個情境中選擇一個,并選用下面的幾個成語寫一段話:
聚精會神 孜孜不倦 日積月累 爐火純青 欣喜若狂
持之以恒 手不停揮 惟妙惟肖 精妙絕倫 家喻戶曉
課堂和書畫展覽廳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因此,有了詞串為基礎,學生就可以展開合理的想象,栩栩如生地描繪課堂上專心聽講、認真作業(yè)的情景,或書畫展覽廳里,人們一邊觀賞佳作一邊嘖嘖贊嘆的情景。
4.詞串寫話,精彩表達。
結合文章內(nèi)容,巧妙地設計“表達點”,充分利用詞串進行寫話練習,這無疑是十分有效的運用實踐。
張祖慶老師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就出色地運用詞串引導學生進行表達。請看其中的教學片段:
師:面對著高大的銅像,你一定有很多話想對詹天佑爺爺說。來,孩子們,拿起你們的筆,先將要說的話寫下來。寫的時候,可以選用課文中學過的下列詞語,也可以不用這些詞語。但是,一定要表達此時此刻你內(nèi)心最真摯的情感。(音樂《沉思曲》漸起)
課件屏幕出示:
假如你目睹了“詹天佑銅像揭幕儀式”,面對著高大的銅像,你一定有許多話想對詹天佑爺爺說……請先將要說的話寫下來。寫的時候可以選用課文中的下列詞語:
阻撓 要挾 嘲笑 藐視
毅然
懸崖峭壁 狂風怒號 高山深澗
竣工 回擊 贊嘆不已
(學生在《沉思曲》音樂聲中寫話)
師:好,孩子們,放下你手中的筆,讓我們面對詹天佑的銅像,表達我們內(nèi)心的一份真情。請你讀。
生1:詹天佑爺爺,我很敬佩您!您不怕困難,不怕外界的嘲笑,以杰出的才能修筑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我敬佩您的愛國精神,敬佩您的卓越才能,敬佩您修筑京張鐵路時的堅定信念。我長大了,也要像您一樣為祖國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2:在帝國主義的阻撓、要挾,外國報紙的嘲笑、蔑視面前,您毅然接下了這份重擔??耧L怒號、高山深澗沒能使您屈服。當鐵路提前兩年竣工的時候,不僅給了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更多的則是國人的歡喜。您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我們應該向您學習!
……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張老師用語言、畫面、音樂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表達的語境,讓學生借助詞串進行寫話訓練,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情感。在言語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活用了文中的語言,而且運用所學的詞語來表達真情,提升了掌握言語的實效。
我們應巧妙地將詞語組合成詞串,引領學生在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中加強運用,使詞語成為晶瑩瑰麗、光彩奪目的珍珠,在表達中熠熠閃光!
(責任編輯 張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