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wèi)琴
現(xiàn)代文閱讀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頭戲,而傳統(tǒng)初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卻強調(diào)“規(guī)范性”,從而讓學生在閱讀中失去了自我的理解,閱讀教學效率不高。要提高現(xiàn)代文的閱讀效率,情感是基本要素,而問題是關鍵,體驗是核心。因此,在初中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緊緊抓住情感這一紐帶,以問題為主要引導方式,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引導學生深入到現(xiàn)代文中去閱讀,從而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
一、以情感為紐帶,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文本之間都存在著感情交流,而以往現(xiàn)代文閱讀中,教師更多重視的是師生間的文本信息交流,沒有將情感交流納入其中,從而讓閱讀引導過程變得生硬而枯燥。以情感為紐帶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僅要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還要注重讓學生和文本間形成交流,對文本產(chǎn)生感情。
首先,要以師生情感交流為閱讀的出發(fā)點。在閱讀過程中,師生間始終在進行著各種信息間的交流,而這些信息交流是否有效或高效,更多取決于學生是否接受教師所傳遞的信息。而要保證學生能欣然接受教師所傳遞的信息,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就顯得尤為重要。試想,如果學生在閱讀中對教師較為反感,那么,哪怕教師在講臺上說得天花亂墜,學生也會“充耳未聞”,文本信息交流就成了空白。相反,如果教師能讓學生“聽其言、信其道”,那么,哪怕教師稍微引導,學生也就深入到文本閱讀中,信息交流更加有效。要真正讓師生間的情感得到互動,教學中教師包容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是必要的,尤其是在閱讀要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表達。無論是主題探究還是語句分析,哪怕學生說錯,也要鼓勵其多說,說中引導。時間長了,學生敢于表達了,情感交流也就順其自然了。教師還要以獨特的個人魅力,包括淵博的知識、睿智的語言、廣泛的親和力來贏得學生的信賴,為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為閱讀的有效教學打下基礎。
其次,要引導學生和文本間建立情感交流關系。很多學生在閱讀中之所以興趣了無,是因其沒有真正讀懂作品,沒有深入地體會作品的內(nèi)涵。初中階段所選現(xiàn)代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優(yōu)秀作品,這些作品內(nèi)涵豐富,富有美感。要讓學生體會作品的內(nèi)涵,在閱讀作品前對讀者、寫作背景、相關資料的了解不可或缺。
二、以問題為引導,促進學生在閱讀中探究
閱讀教學,基礎是“讀”,重點是“理解”。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文本的內(nèi)涵,讀是不可或缺的,同時,要在學生讀的過程中以問題來作為引導,讓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中理解文本內(nèi)涵。
首先,要注重先引導學生多讀文本,在學生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引導探究。以《白楊禮贊》第三部分的教學為例,學生在對文本進行閱讀后,教師提出問題“文章選用了哪幾個詞語來概括白楊樹的形象特征?文章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白楊樹的?作者認為白楊樹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請引用課文中的詞語回答?!睂W生在問題引導下再次閱讀并進行討論,教師明確:作者用“力爭上游”概括了白楊樹的形象特征。分別從干、枝、葉、皮等四個方面描寫白楊樹的特點。寫干,突出了白楊樹的直;寫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緊靠;寫葉,突出了它的向上;寫皮,則主要點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文章中用“倔強挺立”總寫了它的性格特點,并用“參天聳立”“不折不撓”等詞語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楊樹在惡劣環(huán)境下堅強不屈的斗爭性格。
其次,要結合文本語言來提問引導學生對文本內(nèi)涵進行分析。以《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中對菲利普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先找出描寫菲利普的相關詞句,然后賞析,如:“突然……不安起來”、“他向旁邊走了幾步”——心理驟然緊張,想躲開窮水手的眼睛,怕于勒認出來;瞪著眼“看女兒、女婿”——怕他們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他的臉色十分蒼白,兩只眼也跟尋常不一樣”——多年的美夢破滅了,心中充滿了恐懼,怕窮弟弟又成為他的負擔,而這一切給他的打擊確是太突然、太沉重了。然后再引導學生總結歸納菲利普的人物特點(虛偽、勢利、自私……)。這樣,讓學生根據(jù)句子來分析,教師再總結,促使學生經(jīng)歷是知識的獲得過程,有助于提高閱讀能力。
三、以體驗為核心,引導學生個性閱讀中生成體驗
在閱讀過程中,體驗是獲得對作品理解的關鍵。如果學生沒有在閱讀中獲得體驗而獲得一些生硬的知識,那是無法理解作品內(nèi)涵的。豐富的體驗不僅僅來源于對文本的閱讀,還和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故而在閱讀中教師除了要提倡個性化的閱讀外還要注重以實踐活動來豐富學生的體驗。
首先,引導學生形成個性化的閱讀風格。因學生之間的差異,在閱讀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會對相同的作品產(chǎn)生不同的理解和體會,而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從多個層面來閱讀和理解作品,從而形成個性化的閱讀風格。
其次,要注重通過讀后拓展方式來豐富學生的體驗。以《背影》教學為例,閱讀該文后,教師組織學生以“觀察父親(或母親)的背影”為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去觀察父母的背影,然后寫出感受。在實踐中就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已經(jīng)不是停留在對文章的理解上,而是從生活中真正去感受了父愛和母愛,這就讓學生的體驗得到了豐富。又如在《海燕》的教學后,以“觀察并了解生活中你所喜愛的一種小動物”為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觀察基礎上了解自己喜歡動物的特點和習性,然后采用“詠物抒懷”的方式來寫一段話,很多學生在寫作中就能充分把握好所喜愛動物和所要表達的情感間的聯(lián)系。
總之,在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以考試為目的的教學束縛中走出來,而以豐富學生的體驗和感悟,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為目的,通過教學模式的革新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過程中,在閱讀中感悟、在閱讀中體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