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萍
摘 要: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定義為:一個有生命的東西在一個環(huán)境里生生不已。從某種意義上講,幼兒園教育需要以幼兒的生活為基礎。幼兒園一日生活包括來園、晨間體鍛、點心、午餐、餐后散步、午睡、午鍛煉、午餐等多個環(huán)節(jié),這些復雜而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串起了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信息技術的介入,讓幼兒的一日生活更為豐富、精彩。如何有效運用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文章結合工作實際從“豐富幼兒一日生活內(nèi)容;優(yōu)化幼兒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幼兒一日生活習慣;同享幼兒一日生活精彩”四個部分展開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 信息技術 一日生活 幼兒生活 實踐 思考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英國教育哲學家懷特海明確指出:“教育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五彩繽紛的生活?!苯逃齺碜杂趦和纳睿逃倪^程就是兒童的生活歷程,而我們的努力方向正是探索信息技術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有效作用,使之成為一支五彩的畫筆,為幼兒的一日生活增添更絢爛的色彩。
一、及時傳遞,豐富幼兒一日生活內(nèi)容
在一日生活中,幼兒出現(xiàn)的情況是不可預設的,它是零碎的、即時的,而信息技術便捷的搜索引擎、海量的網(wǎng)絡信息正與之一拍即合,有助于解決緩慢滯后、靜態(tài)片面的問題,能及時聯(lián)系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將幼兒的間接經(jīng)驗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直接經(jīng)驗結合起來,建構幼兒感興趣的生活課堂。
飛飛是個“小小軍事家”,“這是戰(zhàn)斗機,能發(fā)射導彈殲滅敵人”,“那戰(zhàn)斗機平時停放在哪里”?“航空母艦上”。抓住關鍵詞“航空母艦”展開追問:“我們中國也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艦,你們知道叫什么嗎?”一個設問馬上成了孩子們關注的焦點。此時老師就像一位記者立即展開熱點追蹤,到網(wǎng)絡現(xiàn)場搜集第一手的真實資料,并迅速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還原新聞現(xiàn)場。一張全景圖讓孩子們明白原來航空母艦是在大海上工作的,一張俯拍圖讓孩子們知道寬闊的滑道可以讓戰(zhàn)機起飛著落,一張內(nèi)景圖讓孩子們知道航空母艦上還有讓海軍叔叔用餐的大餐廳……一段簡短的桌面游戲評價,既讓孩子們領略了“遼寧號”航空母艦的恢宏氣勢,更讓幼小的心靈感受到了身為中國人的自豪與驕傲。
二、靈活貫穿,優(yōu)化幼兒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
技術可以拷貝,教材可以移植,但幼兒每天的生活不可復制??此泼刻於贾貜偷纳睿咳丈罹拖窆夂陀暗挠螒蜻\動一樣:連貫、自然、不可避免,賦予人無窮的想象和驚喜。關注幼兒的一日生活,感知生活的變化,使零散的一日生活連貫而富有生機。
餐前準備,孩子們做起了動物手指操,“雙手交叉,拇指相扣,擺動手指,看這像什么?”“鳥!”孩子們躍躍欲試,忽高忽低的小手瞬間變成了一群展翅飛翔的小鳥,快樂而自由?!啊畡游锿队澳銈円娺^嗎?”老師的提問瞬間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他們滿是驚喜和期待。打開百度圖片,一張張動物投影——狼、羊、熊、豬……目不暇接?!霸趺赐鎰游锿队??”當老師耐心告知孩子們后,他們都表示回家等天黑了就試試看。餐前餐后、手指游戲、動物投影,彈性的時間,輕松的對話,精彩的圖片,信息更加豐富,幼兒參與積極性更高,更具親和力和趣味性的師幼互動瞬間讓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順順銜接。
三、連續(xù)運用,培養(yǎng)幼兒一日生活習慣
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堅持和不斷強化。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很容易因枯燥、反復無趣使壞習慣卷土重來。陶行知說過:“喚興味起,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做事情?!毙畔⒓夹g具備激發(fā)孩子興趣的功效,當靜態(tài)、停滯、平面的知識變成動態(tài)、立體、生長的知識后,孩子更有意志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九月開學初,度過兩個月假期的孩子們不習慣正常午睡。于是老師講了關于“腦垂體”的問題,“在我們的大腦里有一個地方叫腦垂體,它會分泌一種物質(zhì)叫生長激素,生長激素可以讓我們長高”。沒想到孩子們并沒有反感和排斥這類專業(yè)術語,相反都認真地聽著。第二天午睡起床后,圍繞“動物的睡姿”展開討論。百度后發(fā)現(xiàn)鷺鷥單腳站著睡、狗把耳朵貼在地上睡、蝙蝠倒掛著睡、蜘蛛猴把尾巴鉤在樹上睡……第二次談話讓孩子們對睡覺有了不一樣的認識。第三天又圍繞“睡著了會怎樣”話題展開討論,“有時會做夢!”“有時會打呼嚕!”“有時還會流口水”……說說自己的夢,聽聽天馬行空的夢境,似乎每天都有睡覺的話題產(chǎn)生。聊天式的談話沒有教學活動的正式與嚴肅,卻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使孩子們了解了關于睡覺的秘密,接受了良好生活習慣的教育和引導,午睡情況越來越好。
四、真實呈現(xiàn),同享幼兒一日生活精彩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每天有足夠的時間與幼兒交談”。師幼間不加修飾的原生態(tài)對話是幼兒生活的真實體現(xiàn),此時的談話不在于對與錯,不在于深刻與否,而在于真實與否。孩子們所有的回答都是我們想要的,信息技術的介入更讓談話變得有意義、有價值,體現(xiàn)著“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的基本理念。
暑假過后的第一個午后談話,讓孩子們說說“暑假去了哪兒”,奕涵小朋友第一個舉手:“我去了武漢!”“和誰一起去的?”“爸爸媽媽!”“你們是怎么去的?”“坐動車去的!”“到武漢有沒有品嘗當?shù)氐奶厣〕??”“有,吃了面!”“什么面?”“就是……我吃了三碗呢!”孩子有些語塞,“我們快來搜搜吧!”此時的老師像一位旅行團的導游,帶領孩子們領略武漢的特色美食——武漢鴨脖、涼皮、糯米雞、武昌魚……“那你還去了武漢哪些好玩的地方?”“武漢長江大橋,還有一幢高高的樓……”“是黃鶴樓嗎?”“對,是黃鶴樓和武漢長江大橋!”借助信息技術,迅速幫孩子重拾記憶,也讓全班孩子都擁有了一段快樂的網(wǎng)絡之旅。
“生活是兒童接受教育的基礎,是兒童的存在方式與成長發(fā)展的過程”,信息技術的介入為幼兒更好、更合理、更認真地生活搭建了更為有效的平臺,在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且行且思、且思且行,努力嘗試多種多樣的實踐,挖掘更充足的生活資源,為幼兒快樂地生活努力著、堅持著、前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