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俠
摘 要: 課堂氣氛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公共情緒狀態(tài),它是課堂教學能否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因素。那么,如何營造良好的小學語文教學氣氛呢?本文針對這一問題作了探討。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課堂氣氛 教學方法
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開展有效的互動活動,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取得較佳效果。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持久,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顯得尤為重要。如果課堂氣氛不適宜,呈現(xiàn)消極、沉悶的局面,則學生感到壓抑,智慧火花熄滅,缺乏學習熱情。反之,學生學習情緒高昂,智力活動呈最佳狀態(tài),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的方法有很多,我們在教學中應不斷發(fā)現(xiàn)和總結,相信這樣能把孩子們引入學習的自由天地,讓他們快樂地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下面是筆者在教學中的相關做法。
一、認真傾聽激趣法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多是老師掌握“話語霸權”,學生只能成為一個個容器,等著老師往里灌,結果教師的辛勤往往扼殺了學生的天性。新課標提出教師要多傾聽學生的發(fā)言。筆者認為,學生“講”教師“聽”。有三大好處:一是通過“聽”可以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筆者通過“聽”常常被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獨到深刻的見解、幽默睿智的語言所折服。二是通過“聽”真正使教師領悟“教學相長”的真諦。三是通過學生“講”教師“聽”,可以鍛煉學生。學生越說越會說,越說越想說,越說越自信,課堂成了他們發(fā)揮的舞臺,這更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煥發(fā)出了課堂活力。譬如在教魯迅先生的《雪》時,筆者讓學生找出喜歡的句子,先在學習小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一學生說:“我喜歡‘孩子們呵著凍得通紅,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齊來塑雷羅漢,這寫出了小孩天真活潑、充滿生機的情景,尤其是‘呵字非常形象、傳神、有趣。還有那‘紫芽姜一般的小手,很好玩。”筆者問什么是“呵”時,大多數(shù)同學攏著兩手呵氣,一時課上笑聲一片,活力迸發(fā)。又如《兩小兒辯日》,幾乎都是學生在疏通文義在爭辯。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自主學習和協(xié)調學習”的教育觀,由傳授知識向促進學生終身發(fā)展延伸。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這種學生多講、老師多聽的教學模式正是“授之與漁”“操練捕魚”的有效途徑。在學習過程中始終是學生做主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了探究興趣,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保持活躍,使語文課堂呈現(xiàn)無窮的活力與魅力。
二、創(chuàng)設懸念,營造活躍的氛圍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不愿活躍課堂氣氛,也不知道怎樣活躍課堂氣氛,唯恐一發(fā)而不可收,形成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學生乖巧地聽教師講課,整節(jié)課下來,教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少。課上教師在唱“獨角戲”,下面的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導致教與學割裂開來,處于對立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zhàn)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學生通過懸念產(chǎn)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覺地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fā)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三、教師走下神壇,用商量的方式營造語文課堂交際氛圍
(一)變以往師生問候方式為“閑聊”式
一堂課的開端就像人們見面一樣,是通過相互問候建立交際情感的過程。傳統(tǒng)的上課問候形式是師:“上課!”班長:“起立!”師:“同學們好!”生:“老師好!”班長:“坐下!”這種公式化的問候形式顯得機械、呆板,長此以往只會使師生用蒼白的、毫無生氣的語氣應付了事。如果在上課開始時結合學生實際和即將要上課的內容與學生適當?shù)丶磁d地“閑聊”幾句,有利于安撫學生的情緒,融洽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進入課堂。
(二)教師充滿殷切期待的提問方式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之一。如果我們總是用命令式的語氣進行生硬的提問(如“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是什么?”),或對學生的提問作出生硬、粗暴的回答(如:“不,你錯了,正確的答案究竟是什么?”),教師就顯得缺乏親和力,學生在情感上就會與教師拉開距離,表現(xiàn)出一味的從眾與退縮的狀態(tài),他們多半會以模式化或機械化的方式服從與迎合教師的“指令”或“命令”。在這種課堂氛圍下,學生無法提高交際能力、語文素養(yǎng),更不用說發(fā)揮主體作用。因此,教師提出問題時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殷切期待。例如問:“這個問題你是怎樣理解的?你有什么看法?”聲調和表情都要像日常問話,而不應是審問。在學生回答時,教師可適時運用鼓勵性語言(如:“你的回答很漂亮。”“你的答案很有啟發(fā)性?!保┗蜻m時地插話,進行圓場和啟發(fā)。例如:“你是不是這樣的意思?”“可不可以從這個方面去理解?”教師這樣的插話是為了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減輕被問學生的緊張感。教師提問的技巧在于保證學生能夠回答(盡情講出自己心中所想)并樂于回答。當學生提出問題或發(fā)表意見時,教師的應答應根據(jù)班級情況、靈活多樣,并起到交際表率作用。
四、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重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既是教學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因此,能否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新知,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更要理解知識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誘導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從中得到探索者的收獲、發(fā)現(xiàn)者的歡樂、勝利者的喜悅。我們不僅要在課的開始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矛盾,引發(fā)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究興趣,而且要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精心創(chuàng)設“跳一跳,摘得到”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jīng)常處在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矛盾之中,不斷迸射需要的火花,始終保持一種緊張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狀態(tài),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好學上進、互助互愛的集體氣氛。創(chuàng)設課堂氣氛的方式、途徑多種多樣,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等因素,靈活地采取適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