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100-01
如今,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一般都是布置一篇作文題,稍作提示,然后批改講評,羅列學生作文的優(yōu)缺點,再講評幾篇優(yōu)秀的文章,日復一日,大抵如此。這樣從寫作方法的角度上講,教師只是從面上鋪陳開來泛泛而談,并沒有把某一個點講透。其結(jié)果是大多數(shù)學生往往僅從概念上知道了一些寫作需要注意的點,下次運用時又是難以下筆,即使下筆寫了也味同嚼蠟。
筆者認為,寫作課要實打?qū)嵉厣虾妹恳惶谜n,而讓每堂課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須把備課這一環(huán)節(jié)做足功課。在教學實踐中,我越來越感覺到經(jīng)典作品中的寫作手法都很有典型性,可以作為學習的范本,讓學生深入學習,進而遷移到寫作教學中去。以下就以“托物言志”的作文教學設(shè)計為例,談?wù)劷?jīng)典作品中的表現(xiàn)手法在寫作教學中的指導與運用。
在這堂課的設(shè)計中我大致分為三大板塊:
一、導出主題
首先,我讓學生從生活和已學詩作中找出托一定的“物”來言特定“志”的例子,讓學生對“托物言志”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進而回憶已學課文中托物言志的例子,比如《囚綠記》中托“常春藤”來言“向往光明向往自由”的精神;《陋室銘》托“陋室”來言“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質(zhì);《愛蓮說》托“蓮花”來言“潔身自好,內(nèi)心通達,行為正直,自尊自愛”等品質(zhì)。在前面一系列感性認識的基礎(chǔ)上導出“托物言志”的概念,即: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和志趣。以圖示例即:
物——志——人
蠟炬——無私奉獻——教師
陋室——安貧樂道——有“安貧樂道”精神的人
蓮花——潔身自好等精神——有“潔身自好”等精神的人
這里一定要讓學生明白,托物言志是托“物”來言“志”,并且要言“人”的志,這就要求托的“物”和“人”在精神上必須有相似性。這樣在前面知識的鋪墊上學生對托物言志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性認識,為后面的作文指導環(huán)節(jié)作了鋪墊。
二、分析經(jīng)典
《丑石》是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的一篇經(jīng)典散文,文章借助一個公認為平凡的對象——一塊丑石,映射出人們評價眼光的不同。作者借助丑石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們的無知,并不能掩蓋和抹殺那“默默忍受”多年而“不屈于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這篇文章是托物言志類文章的一個典型。
文章有兩條線索,一是丑石之美丑;二是人們(主要是“我”和奶奶)對丑石的不同情感。
文本的簡要解讀及以上圖示可以讓學生很直觀地明確這篇課文是托“丑石”言“志”,即“那種不屈于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
三、遷移指導
(一)口頭訓練
在前面《丑石》課文分析的基礎(chǔ)上,學生對托物言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這個基礎(chǔ)上再來進行遷移指導,可適時提問:假設(shè)讓你來用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寫文章,你將寫什么?學生回答:
小草——堅強;
流水——向前;
小鳥——回報;
小松——志高(從詩句“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得來)
……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的回答五花八門,他們能夠從已有的意象中去發(fā)現(xiàn)相應(yīng)的精神品質(zhì),這說明他們已經(jīng)初步領(lǐng)會了“托物言志”寫作手法的內(nèi)涵并在口頭表達中加以運用,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有效訓練。
(二)動筆訓練
在上一環(huán)節(jié)中,既然學生已經(jīng)能夠口頭表達部分實例,那么在此基礎(chǔ)上就可以讓學生動筆實踐,寫一篇作文了。課堂上有一個學生提到了仙人掌,課后她主動寫了一篇《仙人掌》,作文如下:
仙人掌
媽媽給我買了一盆仙人掌。在干燥的黃土上,樹著不怎么青翠的你,滿身尖利的刺,只一眼,我便認定你注定不起眼,注定平庸,注定只是站在角落仰望紅花碩果的那一個。誰也沒在意你,只是任由你占據(jù)了書桌前方的一小片空地,任由它自生自滅。
直到有一次,我正全神貫注地看著球賽,雙手不安分地到處揮舞,突然一陣刺痛,把我拉回現(xiàn)實。收回手省視,發(fā)現(xiàn)你不知好歹的幾根刺,穿過細嫩的皮膚,深深地扎進肉里。忍著疼痛,拔出尖針般的刺,扎進去的部分被鮮血微微染紅。最后以我被媽媽“逼迫”進行了簡單的處理和你被扔進了陽臺最不起眼的角落而告終。
漸漸地,你真的被遺忘了,再也沒有人提起過你。驕陽似火的七月,我走到陽臺,打開窗子,渴求一絲的微風,意外的,看到了角落的你頂著一朵小花。淡雅的黃色,在你的映襯下更顯嬌柔。默默地在角落奪走了太陽的一小片光輝,那朵花就那么挺立著,酷暑的陽光對其似乎格外憐惜,沒有讓你一絲一毫焦黃,角落里的你很美,很美,不需要任何裝飾。你美得別具一格,讓人念念不忘。
我捧起你的底盆,準備細細觀賞,卻發(fā)現(xiàn)供給你的黃土已沒有一絲水分,硬的連用小鏟子鑿一下都沒有任何反應(yīng)。才想到,你早已被我遺棄在了這冬冷夏熱的日子里,未嘗有人贈與你一滴水。原來你積蓄著一年的養(yǎng)分,只為那短暫數(shù)天的鮮花綻放。你做到了,你讓我看到了含蓄而不卑微,嬌美而不妖媚,柔和而不軟弱的靈魂之花。你美得恰到好處,美得讓人崇敬。
看一檔電視節(jié)目,發(fā)現(xiàn)原來你不僅形美,還是佳肴,甚至是一劑獨特的良藥。原來你一直隱忍著,多少世俗的批判都沒能讓你放棄。你一直含蓄的美著,多少嚴寒酷暑的打擊都沒能讓你埋沒。
其實,我一直都錯了,你根本無需仰望紅花碩果,因為你有最美的靈魂。
小作者不僅看到了仙人掌開出小黃花的美,更能寫出“你讓我看到了含蓄而不卑微,嬌美而不妖媚,柔和而不軟弱的靈魂之花。你美得恰到好處,美得讓人崇敬?!薄澳愀緹o需仰望紅花碩果,因為你有最美的靈魂?!睆倪@些句子中間,我已經(jīng)能感覺到她在模仿運用《丑石》中的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并結(jié)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進行自己的創(chuàng)作,這時,我不得不感慨在課堂上孩子們不僅領(lǐng)悟到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而且能夠活學活用,把它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去。教學中最大的幸福感莫過于激發(fā)出孩子們一個又一個靈動的思維,于是感覺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