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業(yè)
教師的解放,首要在于教師思想的解放;教師思想的解放,首要在于教師角色的明確。因此,教師在專業(yè)發(fā)展中一定要明確哪些是教師不該做的“角色”。
將教師和“小偷”扯上關系,不是在侮辱教師群體,而是在挪揄極個別教師。在教育中,不時會遇到一些剽竊者剽竊文章的事情,只不過某些教師的手段非常高明,這里弄一點那里抄一點,居然成了一篇有模有樣的文章,然后還居然臉不紅耳不赤地投稿。現(xiàn)在,中國學術風氣日益低下,這種教育現(xiàn)象已經(jīng)成了具有一定普遍性而又習以為常的問題,相當部分的教師也能容忍這種行為。問題是,極個別“小偷”教師評了職稱后依然在“偷”,甚至有的變成了“大偷”,這就成了學術問題了。
當然,教師也是人,在專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偶爾做一次“小偷”,有時也給人一種“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覺,但是長期不懈地“偷”下去,這不僅僅是學術問題,更是道德問題了。雖然不能苛求每一個教師都成為科研型教師,但是,不做“小偷”型教師,也是最起碼的學術底線。
強盜不講理,強搶東西還振振有理,有些教師就是這個樣子。不時我們會遇到一個字不漏式抄襲人家論文的現(xiàn)象,這樣的學術行為我們可稱之為“強盜”型教師。
“強盜”教師與“小偷”教師的區(qū)別在于抄襲的程度,“小偷”教師是掩耳盜鈴式偷偷摸摸地進行,而“強盜”教師則膽大包天式一字不漏地抄襲。
教師在專業(yè)發(fā)展中可以借鑒別人的觀點、理論,但是不能大面積、大范圍地抄人家的東西,還振振有詞地說這是自己的高見。教師在專業(yè)發(fā)展中最起碼的職業(yè)操守是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腳踏實地、仰望星空,不好高騖遠、東拼西湊。教師做不做“強盜”,這不僅僅關系學術道德問題,而是關系人格人品問題了。
有些教師在發(fā)展過程中,往往無意識地做“土匪”,看到別人有好的創(chuàng)意,不是去學習,而是去搶劫,急急忙忙地去申報同類型、同內(nèi)容的課題,搶在別人的前面做出“成果”,這種像燕八哥一樣的學術流氓行為,就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的“土匪”行為。
教育課題浩瀚無比,即所謂的“問題即課題”。只要教師用心去思考,還怕想不出課題嗎?因此,高水平抑或低水平地雷同別人的創(chuàng)意,是非常沒有羞恥感的“土匪”行為。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不能做這種不光彩的角色。
有些教師,在研究中熱衷于什么模式什么流派之類的玄乎性理論,給自己的課題、論文貼上一個大大的標簽,說自己的成果是什么國內(nèi)領先的、國內(nèi)首創(chuàng)的,等等,好像深怕人家看不懂其學術成果一樣。
其實,中國這么大,你怎么知道自己的成果是國內(nèi)領先或區(qū)域內(nèi)領先呢?再說,領先不領先也不是自己說了算,要得到大家的公認。因此,自認為是領先的,其實多多少少有點夜郎自大的感覺。對于教師而言,在科研成果認定上要慎言。教師不能做“布告”,不要隨意地給自己貼上標簽,免得到時進退失據(jù)。
學術上有爭議,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此,教師要抱著一顆包容之心去看待問題,對于別人的不同意見,不能在論壇上、在教育中“大打出手、隔空相罵”,以免有失教師身份。教師之間的學術分歧,就像人的十個指頭一樣,肯定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教師要學會容忍,容得下跟你學術觀點相同的人,更要容得下跟你學術觀點不同的人。無論觀點的異與同,都是正常的教育認知范疇,都應得到理解和尊重。
做一名“法官”需要高深的法律知識,不是每個人可以隨便做的。有些教師自己的水平還只是半瓶子晃蕩,卻自視為一瓶子醋,沾沾自喜,自個兒熱衷當“專家”。別人的研究成果,代表著其一定時間、一定范圍內(nèi)個人努力的結(jié)果,教師不要貿(mào)然給人家下結(jié)論、定級別,而應在深入觀察后再得出結(jié)論,這樣才是尊重事實、尊重他人?!胺ü佟钡碾y點在于定性定量,而對于教育而言,有時定性尤其是定量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在知識面前,教師千萬不要將自己視為“法官”。
教師在專業(yè)發(fā)展上不該做的事,就是盲區(qū),就不要盲動。如果教師不做不該做的事,那么學校整體上就不做不該做的事;如果學校不做不該做的事,那整個區(qū)域就不做不該做的事情——如此乎,我們的教育就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