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晶晶
(秦皇島市特殊教育學校 河北山海關 066200)
學者魚霞在1999年出版的《情感教育》一書中指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品質(zhì),發(fā)展他們的自我情感調(diào)控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性格特征,真正成為品德、智力、體質(zhì)、美感及勞動態(tài)度和習慣都得到全面發(fā)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盵1]
聾生由于自身的缺陷,家庭啟蒙教育的疏忽,社會環(huán)境的冷漠,使得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現(xiàn)狀和情感表達與健聽學生相比,具有特殊性[2]。首先,聾生的情感表現(xiàn)通常比較淺顯易露、沖動粗糙、原始夸張。第二,聾生的社會責任感,道德感和理智感起點都偏低,缺少對自己的正確評價,沒有長遠目標,少數(shù)聾生任性嬌慣,特立獨行。第三,聾生的語言文字的理解程度不夠,是非的判斷能力不高,容易相信聾人群體之間的鼓動與誘惑,甚至部分聾生在離開學校后輕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3]這些情感教育的缺失會造成聾生和健聽學生在性格、情感意志等方面存在著不少的差異,也必定會成為聾生融入社會的一個大阻礙。
當前的特殊教育正在極力彌補聾生的情感缺失的問題,在最新發(fā)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里也將“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4]列入其中。聾生的情感教育作為當代特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jīng)得到越來越多聾校教師的重視。
聾生的情感教育,可以包括很多方面,例如道德教育,告誡聾生堅持道德底線,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樂觀教育,面對挫折時能夠承受得住壓力,學習創(chuàng)設正向的樂觀心境;生命教育,教育學生懂得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學習對自己和他人負責;感恩教育,感恩同伴友誼的付出,感恩社會無私的幫助,感恩父母老師不求回報的愛。在語文教學中,依靠各種教育方法和教育實踐,這些方面的情感教育都能有所體現(xiàn)。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是指語文用于人際交流具有維持社會聯(lián)系的實用功能和中介作用。語言作為人類交際的工具,是表達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傳遞文化的工具。學習語文就是要使學生牢牢掌握語言工具。在健聽人群中,與他人交流的“語言”包括口語與書面語,手勢語的交流僅僅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在聾生群體中,溝通交流的方式最主要就是手語,他們想要與健聽人進行情感交流,就必然會運用到閱讀和書面語表達。因此,聾生進入學校,一定要學習的就是和健聽人溝通的方法。雖然各個學科都可以有這些方面的教育,但作為母語教學的語文自然而然的要承擔更重的任務,它是聾生情感交流方式的基礎。
語文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僅要教會聾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要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一個有思想、重感情、懂欣賞、善溝通的社會人。語文教科書中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蘊涵著豐富細膩的情感因素,文字優(yōu)美,具有生命力。高中語文教材中,無論是《勸學》還是《赤壁賦》,蘊涵的傳統(tǒng)美德都體現(xiàn)了我們民族偉大而不朽的精神脊梁;作者本身的和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傳承了良知、品格與理想;名言典故,寓言說理樹立了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絕大多數(shù)的課文完美地將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在一起。這就說明,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這是其他知識學科少有的,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最好的材料之一。
聾生情感教育勢在必行,然而,在當前的聾高中語文教學中,對情感教育的考慮仍不完善。更多時候,為了完成教學進度,教師忽視聾生語文學習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規(guī)律,過分強調(diào)了語文的知識性,將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體現(xiàn)得不夠。另外,課堂上手語的局限性也導致了聾生感知的不完善,雖然授課教師想盡辦法向聾生分析講解語文教科書中的名篇美文,努力的把其中蘊含的豐富的人生、道德、審美等情感剖析給聾生,但還是會感覺到學生似懂非懂,不能很好的領會文章的深意,時間一長,就以“學生聽不見,理解不了”為理由[5],忽視了情感教育與情感表達。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總結經(jīng)驗,糾正錯誤認知,多次的摸索經(jīng)驗,向普通高中教師學習,又將學到的內(nèi)容“特教化”,在聾高中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方面進行了許多嘗試。
1.運用情景教學,引發(fā)情感共鳴,獲得情感積累
從情感發(fā)展線來說,培養(yǎng)聾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一個比較復雜又多變的過程,一個人先有了情感的積累,受到情感的感染,然后才能使情感遷移和泛化。為了使課文中的場景真切地重現(xiàn)在聾生面前,使他們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作者賦予作品的情感,在課堂教學中可嘗試讓聾生進行角色扮演,使他們感覺文中的“故事”似乎就是自己經(jīng)歷的,文中的“對白”似乎就是自己說出的,扮演得越真實就越感到親切,就越能體味情感的脈動。
文章能夠反映社會生活,就像一個儲滿情感的倉庫。對于大部分聾生來說,文字上的閱讀和老師的講解對他們影響不如其自己所聞所見所接觸來得更深刻。情景教學的合理運用可以減輕手語局限帶來的阻礙,使聾生能夠以最直接的方式將自己的情感融合到作品的情感中去。
例如在講解《我與地壇》一課時,教師在課堂上真的借來了一個輪椅,讓學生在現(xiàn)場重現(xiàn)了與母親的幾次談話的場景,雙腿無助的悲涼和母親臨終前的叮囑讓在座的聾生都熱淚盈眶,一位同學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在自己耳聾后抱著她全國求醫(yī)的場景,與課文中母親表現(xiàn)出的愛與支持重疊在一起,這種情感體驗,對于絕大部分的聾生來說,是單純用文字講述難以得來的。
2.優(yōu)化課堂教學,關注社會實際,學會表達情感
美國教育學家華特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苯處熢谡n堂教學時,不能將眼光局限在書本之內(nèi),更應關注社會實際,引導學生“以文抒情”[6]。用文章表現(xiàn)他們健康完善的人格情感。要想讓學生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文章,首先一個基本的前提條件是學生必須有一定程度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如果對社會生活一無所知,讓他寫出對社會生活的真情實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教師在加強聾生書面語表達訓練的同時,還要引導聾生對現(xiàn)實問題中的內(nèi)心情感進行問題思考,把學習中所感悟到的,生活中觀察到的思想和感情通過寫日記、隨筆等的形式表達出來,幫助他們表達內(nèi)心,使他們能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情感溝通。
學生用心記錄身邊發(fā)生的種種事情,用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去分析、判斷,才會逐漸具備較為豐富的情感。例如在題為《心音共鳴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的寫作訓練時,正值汶川地震周年紀念,教師引導聾生通過通過各種渠道,認真而深刻的感受了救災前線解放軍戰(zhàn)士們的英勇無畏,學生從心靈深處受到震撼,寫出了《叔叔,我來幫助你》,《一場偉大的“戰(zhàn)役”》等感人至深的習作,加強了了他們聾生高尚情感的體驗,提高了他們表達內(nèi)心情感的能力。
1.拓寬教育渠道,重視文學鑒賞,豐富情感體驗
聾生升入高中,對外在世界認識的渴望也比以前大了很多,他們需要正確的道德導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體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7]。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能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塑造心靈,但是對很多文學作品的空洞解說往往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教師應針對聾生的特點,充分利用視覺沖擊,拓寬教育渠道,引導他們正確有效的運用多媒體網(wǎng)絡,查找資料,彌補大量文字閱讀造成理解困難的缺陷,讓他們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有所提升,感受到這些文學作品的能量所在。
因此在課余的時間里,教師應多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式增加課外知識的攝取量,特別是一些有意義的名著。有能力的學生讀原著,理解能力稍差的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尋求圖片,視頻等資料幫助理解。例如《愛的教育》和《極限人生》等作品。還可以閱讀一些人物傳記,尋找一些人物視頻,例如《海倫.凱勒的傳記》,尼克·胡哲的演講視頻等,讓故事感染學生,讓主人公身殘志堅、自信自強的人格力量震撼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會有無窮的斗志和毅力去迎接人生的挑戰(zhàn)[8]。
2.鼓勵溝通實踐,借助融合教育,充實情感交流
聾生最終會走向社會,融入健聽人的群體,開始社會生活。聾健融合是當下全納教育理念的一個組成部分,融合教育所提供的互動、友愛、接納、尊重個體差異等理念,非常適合以此為基礎,對聾生展開情感教育。因此,在高中教學期間,就應當注意為他們創(chuàng)造與健聽人接觸的機會,讓聾生的情感交流有實踐的場所,也可以通過與健聽人交流情感的方式促發(fā)許多聾生的自我反思與探索。
為使高中聾生參與到聾健結合的活動中來,筆者借助學校的融合課題舉辦的各項活動,帶領聾部高中學生走出特教校園,體驗了普通高中的語文課——《勸學》,課堂上健聽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深度與廣度給聾生帶來深刻的印象,使聾生感受到了自身的知識能力的欠缺。聾生還與健聽學生通過筆聊討論了《勸學》一課的主要思想:何人都應當持恒專一,腳踏實地,不斷學習。聾健雙校語文教育方面的融合給聾生的情感教育以新的形式和新的探索。
聾校語文教師如能正確把握聾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學,就會更好地讓聾生掌握自己的情緒,表達自身的情感。當然,情感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也還存在許多值得改進和商榷的地方,但聾生的健康成長需要我們不斷的摸索潛行,在聾生的教育天地里,需要我們積極探索情感教育的研究,以情動人、以愛感人,使聾高中的學生都能為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情感態(tài)度,健康和諧的社會生活而努力。
[1]魚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23.
[2]邵霞.加強聾校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小學時代(教師),2010(12):15.
[3]張志和,余烈.聾生情感的特殊性及其教育誘導 [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三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2000:3.
[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的通知[R].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報,2014(4):38-42.
[5]侯毛珊.中職語文情感教育價值意義及其實施策略探討[D].蘇州大學,2011.
[6]常建文.淺談聾校語文教學如何激發(fā)聾生的情感[J].綏化學院學報,2012(2):19-20.
[7]喬莉芳.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
[8]張亞茹.如何在聾生語文課中滲透生命教育[J].綏化學院學報,2013(7):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