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垚
(隴南師范高等??茖W校,甘肅 成縣742500)
當今時代,新興媒體已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一般而言,新興媒體是指所有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較,在技術、運營、產品、服務等模式上有一定創(chuàng)新的媒體平臺和機構[1]。它借助于新技術革命,以網絡、移動通訊等技術為驅動,以電腦、手機等為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服務。新興媒體自由、開放、互動的傳播特點重塑著人們捕捉、接收信息的習慣,同時也對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特點乃至核心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現代社會,媒體是統(tǒng)治階級推廣主流價值觀的主渠道,媒體輿論被稱為“第四權力”。西方發(fā)達國家非常重視借助傳媒網絡推銷其意識形態(tài),而他們的媒體在這方面也有著高度自覺。我們要充分認識新興媒體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導各級各類新興媒體認清肩負的責任,培育和營造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社會輿論環(huán)境。
自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2]以來,黨的十七大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3],黨的十八大進一步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
從根本上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它們都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追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核心內容和精神實質的高度凝練及抽象概括[5],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目標和要求。比較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精練,易于普通百姓理解,更易于轉化為行動。政治文化學認為,在一個國家的整個政治文化體系中,存在著主導型政治文化和屬于亞文化系統(tǒng)的非主導型政治文化[6]269。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當代中國政治文化建設中居于統(tǒng)攝和支配地位,屬主導型政治文化。
當前,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钡摹爸袊鴫簟?,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作為一種觀念形態(tài)的東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想在現實社會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就必須用來武裝群眾,這就需要解決其自身的大眾化問題[7],亦即公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問題。毛澤東曾經說過:“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保?]301因此,培育公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成了當代中國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核心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9]。
在社會政治生活中,政治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對社會政治生活的各方面具有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它規(guī)定了社會成員的政治行為方式,制約著社會政治體系的運轉,推動著社會政治體系的變遷[6]283。任何一個國家的統(tǒng)治階級總是根據自身的政治需要,竭盡全力地借助各種手段和途徑,對民眾進行政治社會化的訓練及教育,以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在現代社會,傳播媒介的政治傾向和政治價值判斷標準,將會對人們的政治觀念與態(tài)度產生深刻的影響。大眾傳播媒介通過傳播來誘發(fā)和提高人們的政治興趣,也為社會成員進行政治問題的討論提供了場地和手段。
馬克思認為:“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保?0]22環(huán)境與人的作用是辯證的,環(huán)境對價值觀的培育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網民有近6億人,手機網民有4.6億多人,已經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網絡輿論場,也帶來最為復雜的網絡輿論生態(tài)。互聯網的廣泛應用重組了媒體格局、輿論生態(tài),特別是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制作和傳播的方式,使網絡成為兼具信息發(fā)布功能、輿論傳播功能、社會動員功能的聚合器。新興媒體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改變著黨和政府的執(zhí)政環(huán)境,改變著意識形態(tài)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新興媒體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提供了一個更加寬廣的舞臺。更多的關注國計民生的信息得以及時傳遞,大量正面反映主流政治文化的信息得以快速傳播,有利于對民眾正確思想觀念的引導。新興媒體的虛擬空間也為民眾提供了一個釋放的平臺,網絡論壇、博客、手機短信等使交流更加便捷,在虛擬空間中,可以對一些重要新聞、政治熱點問題進行討論,不必通過政府批準。真實身份的隱蔽使交流更充分,許多民眾特別是青年大學生積極參與到社區(qū)討論中,為政府治理、為社區(qū)服務提出了良好意見和建議[11]。
傳統(tǒng)的價值觀教育途徑是通過家庭、學校、社會實施的系統(tǒng)教育、對特定政治符號的規(guī)范化接觸、大眾傳統(tǒng)媒介的政治宣傳、參加實體化的社會政治組織等,即必須通過在現實社會的實體化政治互動中去實現?;ヂ摼W所創(chuàng)造的虛擬政治世界對現實政治生活進行了最大限度的模塑,使公民可以超越與社會的距離,在虛擬網絡中就可體驗參與政治生活的機會,由此帶來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培育效率的提高。
過去,由于信息手段不發(fā)達,公民能夠接觸到的信息載體主要是報紙、電視、廣播,政府和學校,對這些載體傳遞的信息內容可以進行過濾,將不正確的觀點、不恰當的信息去除,甚至直接參與信息的制作,充當信息源的角色。教育對象的思想變化,通過其言行比較容易被察覺,也可以及時地、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教育,幫助其解決思想問題,端正認識。
但是當公民日益通過網絡來表達思想時就給培育工作帶來極大的難度。由于大多數人都通過各自的代號而非自己的真實姓名上網,無法知道究竟是誰在發(fā)表意見,自然無法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而目前國際互聯網處在沒有確定負責人、無人管理的無政府狀態(tài)。正是由于網絡信息的不可控性,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過程趨于復雜化[12]。
當前,網絡錯誤思想、網絡謠言、網絡負面信息已成為傳播領域的一大公害。西方敵對勢力利用互聯網以時尚潮流、高科技等商業(yè)包裝形式持續(xù)地向我國公民灌輸西方社會文化價值觀,與國內官方爭奪話語權,形成對主流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沖擊。國外高科技壟斷企業(yè)谷歌、蘋果等在我國年輕粉絲中贏得了廣泛支持。海外、境外中文網站及其微博以其親民化、人性化風格受到年輕一代的青睞,成為他們了解不同于國內主流宣傳的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渠道[13]。
國內一些網絡推手及網絡“水軍”公司為了一己私利,編造策劃聳人聽聞的網絡謠言,引發(fā)了諸多道德爭議和社會信任危機,給正常的社會秩序帶來現實或潛在的威脅[14]。暴力、金錢、色情、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消極、頹廢的內容通過新興媒體被大量渲染,年輕一代接觸較多的網絡游戲的內容也以打斗、暴力居多,滲透著西方的文化觀念和價值觀念,更是給公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帶來了巨大難題。
網絡的虛擬性使年輕一代沉浸在虛擬社區(qū)的快樂中,在這里可以充分地表達其內心的壓抑和欲望,宣泄不滿,感染“灰色心態(tài)”,導致政治心理不健全。而在現實中,他們缺乏集體感和歸屬感,以自我為中心而忽視實踐中的交往,甚至出現了人際關系的冷漠,導致了自我封閉和現實人際關系疏遠。虛擬社區(qū)缺乏法治的約束,缺乏現實道德的制約,缺乏對真實世界的認識,缺乏現實社會中的真誠,長期沉浸在這樣的脫離現實的情境中,不利于年輕一代對現實世界的認識,從而影響了核心價值觀的養(yǎng)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別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反映了現階段全國人民“最大公約數”。因此,充分利用新興媒體,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培育公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全面展開、協(xié)調推進。
新興媒體已成為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重要陣地,我們能否牢牢掌握新興媒體輿論主動權,直接關系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和政權安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讓主流價值觀潛移默化為人民大眾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是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法寶之一[15]。為此,黨和政府要從國家安全的戰(zhàn)略高度出發(fā),注重新媒體應用,圍繞社會關心、媒體關注的熱點問題,主動發(fā)聲、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及時掌握意識形態(tài)領域新情況新動向,加強動態(tài)分析和科學研判,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占領國內意識形態(tài)新陣地。
第一,要完善互聯網管理體制機制。從實踐看,面對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的飛速發(fā)展,我國現行管理體制存在明顯弊端,主要是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權責不一、效率不高。同時,隨著互聯網媒體屬性越來越強,網上媒體管理和產業(yè)管理遠遠跟不上形勢發(fā)展變化。特別是面對傳播快、影響大、覆蓋廣、社會動員能力強的微客、微信等社交網絡和即時通信工具用戶的快速增長,如何加強網絡法制建設和輿論引導,確保網絡信息傳播秩序和國家安全、社會穩(wěn)定,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突出問題。為此,要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16],健全基礎管理、內容管理、行業(yè)管理以及網絡違法犯罪防范和打擊等工作聯動機制,健全網絡突發(fā)事件處置機制,形成正面引導和依法管理相結合的網絡輿論工作格局[17],形成從技術到內容、從日常安全到打擊犯罪的互聯網管理合力,確保網絡正確運用和安全。
第二,要凈化網絡輿論生態(tài)環(huán)境。實現對互聯網的科學、依法、有效管理,是推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fā)展的長遠戰(zhàn)略。我國已建立了網站和域名實名、市場準入專項審查、重點網站和企業(yè)信息安全專人負責、信息安全監(jiān)管等一系列互聯網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要在網絡輿論工作中堅持黨管意識形態(tài)原則,堅持不懈凈化網絡環(huán)境,堅決打擊網絡謠言,依法懲治不法分子,規(guī)范網絡信息傳播秩序,使我們的網絡空間清朗起來。圍繞行政監(jiān)管、行業(yè)自律、公眾監(jiān)督、社會教育相結合的互聯網管理體系,完善法律法規(guī),創(chuàng)新管理手段,講究管理方式,不斷提高依法管網的水平和能力。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fā)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強網絡新技術新應用的管理,確?;ヂ摼W可管可控[18]。
第三,要推動主流媒體進軍新媒體。社會思想和網上輿論越是多元多樣多變,主流媒體越要唱響主旋律,最大限度發(fā)揮鼓舞干勁、增強信心、凝聚共識的作用,不斷激發(fā)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要盡快掌握網絡輿論戰(zhàn)場上的主動權,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做大做強主流輿論,用積極健康的正面信息擠壓低俗負面信息的傳播空間。主流媒體進軍新媒體,推動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是發(fā)揮優(yōu)勢、順應大勢、改善生態(tài)、實現自我轉型發(fā)展的必然選擇,是掌握網絡輿論主動權的戰(zhàn)略之舉。
第一,要探索創(chuàng)新網絡社會治理的體制和機制。要立足長遠建立行業(yè)自律、網民自治機制?;ヂ摼W相關行業(yè)協(xié)會要在政府引導下,通過制定行業(yè)規(guī)范、處理公眾投訴、進行宣傳教育、建立網絡監(jiān)督員和網絡志愿者隊伍等途徑,在維護網絡內容健康和保護公眾利益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
第二,要積極探索建立網民網上傳播行為誠信評價體系。通過信用積分制度、網絡評議制度、誡勉整改制度和誠信獎懲制度等,提升網民的傳播素養(yǎng),引導網民文明上網、理性表達、誠信傳播,對于網絡上的錯誤觀點、奇談怪論乃至歪曲造謠、惡意攻擊,也決不能充耳不聞、視而不見,要敢于表明態(tài)度、敢于亮劍,敢于進行有力的批駁。著力培育文明理性誠信的網絡生態(tài)環(huán)境。
第三,要引導黨員干部成為傳播網絡正能量的主力軍。黨員干部要有陣地意識,迎著考驗上,迎著困難上,不能怕、不能縮、不能繞,要敢于擔當、勇于負責,牢牢把握網上輿論工作的領導權。要勇于“亮身份”,主動參與到網上輿論工作中來,旗幟鮮明地宣傳主流聲音,理直氣壯地批駁錯誤觀點,春風化雨般地疏導社會情緒,努力成為傳播網絡正能量的主力軍。
無論是建設網站,還是開展網上教育和網絡交流,都要力求給社會成員一種愉悅心情、陶冶思想的和諧氛圍,給他們以一種蓬勃向上的正能量,使他們對國家和民族有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在耳濡目染中自覺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郝繼明.論新興媒體作用與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2).
[2]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06-10-18.
[3]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07-10-25.
[4]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2-11-19.
[5]韓振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是一回事嗎?[N].光明日報,2011-01-24.
[6]王惠巖.政治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顧友仁,方愛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向度——近五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述要[J].倫理學研究,2011,(3).
[8]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8-20.
[10]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常玉華,宋杉岐.當代大學生與新興媒體[J].黨史博采,2008,(5).
[12]蔣宏大.互聯網絡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效性研究[J].黨史文苑,2012,(8).
[13]張沭寧.推進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當代青年研究,2012,(4).
[14]蔡國英.自覺增強輿論斗爭意識[J].求是,2013,(23).
[15]張飛燕.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思考與對策[J].學術論壇,2009,(4).
[16]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3-11-16.
[17]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3-11-16.
[18]徐麟.牢牢掌握網絡輿論工作主動權[J].求是,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