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燕 柏振江 朱碧琳 黃月華 楊翠芳
兒童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兒病情重,變化快,各種操作治療多,無陪,采用視屏探視等原因存在很多護理風險,為了更好地了解家長對于PICU(兒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相關護理風險知情程度,探索醫(yī)患溝通的重點人群、內容以及溝通方式。本文對住院患兒家長關于患兒存在的護理風險的知情情況進行了調查,現(xiàn)將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我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136名住院患兒家長。其中男68名,女68名。年齡22~45歲。35歲以下的112名,35歲以上24名。初中以下學歷的43名,高中學歷49名,大專及以上學歷44名。患兒平均住院天數(shù)為4.4 d。
1.2 調查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對136名患兒家屬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對意外跌落壓瘡、靜脈炎、導管風險及使用約束風險等。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1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或檢驗,檢驗水準 α =0.05。
2.1 家屬對PICU風險知情情況 在136名被調查家屬中,對意外跌落、壓瘡、靜脈炎發(fā)生、導管風險及使用約束風險的知情度分別是 77.21%(105/136),61.03%(83/136),58.09%(79/136),62.50%(85/136)和89.71%(122/136)。
2.2 不同年齡家長對各種護理風險知情情況比較(表1)
表1 不同年齡家長對各種護理風險知情情況比較 例(%)
3.1 醫(yī)患溝通模式 本研究顯示患兒家長對于PICU護理風險的知情程度非常有限,對5個護理風險全了解的只占44.85%。同時,可能是在實際工作中由醫(yī)師進行告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原因。我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是無陪病房,其護理模式具有嚴格的“封閉性”[1,2]。這種封閉式的管理模式在有效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和保障監(jiān)護治療質量的同時,也存在著另一類矛盾,如:家長缺乏對PICU病房工作的認識,無法直觀地了解孩子的治療過程。對于本身就因為孩子病重而焦慮的家長,更是充滿驚恐、緊張、心煩意亂、不知所措等負面情緒,對患兒的救治情況常常產生質疑。由此可見無陪病房及時的溝通和告知非常重要。但是醫(yī)師溝通時注重治療和預后方面的問題,對該操作的過程和維護存在的風險了解甚少,告知可能不全面,有文獻報道,在眾多的醫(yī)療糾紛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患者的知情權未能有效落實,或醫(yī)護人員未及時履行告知義務,使患者的知情權被侵犯而引起的[3]。護理操作貫穿于患者的整個過程中,有效告知對減少護患糾紛起著重要的作用,充分體現(xiàn)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管理模式,融洽了醫(yī)患關系[4]。這樣才能達到減少護患糾紛,強化護士承擔風險意識。
3.2 護患溝通的重點人群、內容 重癥監(jiān)護病房護理人員臨床工作繁忙,需要利用有限的時間最大限度地對家長進行護理風險告知。表1顯示,以35歲為界,年齡越大對導管和靜脈炎的風險知情率越高。所以溝通關于導管及靜脈炎的風險時應加強對年齡小的家長的溝通。對這些家長我們除了語言上的溝通,還可以通過小的宣傳冊子、圖片和制造視頻材料等圖文并茂的講解。張紅等[5]認為護士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是護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防范醫(yī)療糾紛的重要手段,由于PICU住院患兒語言表達能力及理解能力差,醫(yī)護人員交往的主要對象往往為患兒家屬。加強溝通,才能保證患者和家屬的身心健康,避免醫(yī)療糾紛發(fā)生。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既要評估患兒對每一例新住院患兒是否有壓瘡、跌落、約束的風險進行全面評估,包括年齡、性別、意識、病情、營養(yǎng)等,還需要充分評估患兒家長的年齡、文化程度及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等因素,探索個性化、全程、優(yōu)質的護理操作告知程序,以維護患者的知情同意權,滿足其對護理操作告知的需求。
3.3 注意事項 在護患間關于護理風險溝通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掌握告知時機,及時告知。患者住院期間疾病的進程和治療方法都隨時處于動態(tài)變化之中,如住院過程中病情加重,需要使用各種導管和對血管有刺激的藥物治療等,應及時告知患兒家長相關注意事項,并給予心理疏導。危重患兒應該先配合醫(yī)師搶救生命,等患兒穩(wěn)定時才開始評估并告知和簽字。(2)把握語言環(huán)境,掌握告知技巧。護士應把握好交流的時機、環(huán)境和技巧,使患者能正確理解和接受告知。告知前先安撫一下患兒家長的情緒,因為孩子不在身邊,家長會有焦慮,擔心。讓家長了解患兒在無陪病房里的一些生活規(guī)律,也可以讓家長帶一下孩子喜歡的玩具、書籍、影像等資料緩解一下孩子的焦慮情緒,分散注意力等。要根據(jù)患者的身份職業(yè)年齡等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力求恰當,避免直呼其名或用床號取代稱謂。用禮貌性語音回答患者的詢問,體現(xiàn)出同情、關切、真誠和有禮貌。(3)做好護理記錄。加強護理文件的書寫和保管,在一些特殊的操作和搶救護理過程中,如果遇到患兒家長拒絕,護士給予告知,解釋無效時應及時書面記錄必要時讓患兒家屬簽字。另外對一些特殊治療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要及時觀察、及時記錄、及時和家長溝通。
總之,為了增強護患雙方的安全意識,避免引發(fā)護理糾紛,護理人員必須認真將入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護理風險的相關內容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告知家長,不只是為了爭取患者合作、配合,提高醫(yī)療護理效果,更重要的是尊重患者的自主權利,適應新的醫(yī)療模式的發(fā)展。
[1]陳英云,王艷萍,施 旸,等.加強醫(yī)患溝通,減少醫(yī)患糾紛[J].中國醫(yī)院管理,2006,26(7):64.
[2]沈梅芬,張海英,徐 穎.NICU病房封閉式管理的人文缺陷及其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6):511 -512.
[3]張會紅.兩起因告知不詳引起醫(yī)療糾紛的思考與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09,9(6):59 -60.
[4]周 嬋,蘇銀利,丁小玲.醫(yī)患雙方對患者知情同意權的認知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9,24(5):63 -64.
[5]張 紅,羅鳳云,向 麗.優(yōu)化綜合ICU護患溝通流程、提高患者及家屬滿意度[J].西部醫(yī)學,2011,23(1):161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