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睿
閱讀是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和聽、說、寫比較起來,是更基礎(chǔ)、更重要的語文教學內(nèi)容。學生知識的獲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啟迪、情感的熏陶、品質(zhì)的鑄就很大程度上來源于閱讀。據(jù)調(diào)查,小學階段,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可得所獲知識總量的15%-30%;中學階段占40%;大學階段占65%-70%。
從人類開始教學活動以來,無論是中國的私塾還是西方的講學,都是從講述到逐漸形成文字記載??鬃恿粝铝藢W生整理的孔子語錄《論語》,柏拉圖記下了與蘇格拉底的對話,這些是人類最寶貴的遺產(chǎn)和思想起源。人類對這些文字里承載的思想不斷質(zhì)疑、師承和發(fā)展,形成了當今世界的各種知識和思想。所以,閱讀,是人類繼承知識和思想的重要渠道。猶太人被全世界公認為是智慧者,他們有這樣一個習俗:在孩子小的時候,母親就會把《圣經(jīng)》翻開,在上面滴蜂蜜,讓孩子去舔。這無非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牢記:書是甜的!閱讀是甜的!莎士比亞也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偉大的科學家培根說過:“讀書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說過:“讀書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視讀書,它是我的一種寶貴的習慣。書是獲取知識的源泉?!敝骷也芪能幷f過:“閱讀是一種信仰,它是對一種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認同。閱讀與不閱讀,區(qū)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這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草長鶯習,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涼和寂寥?!边@些名言足以說明讀書的重要。從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孩子會受益無窮,由此,我們對學生提出“終生閱讀”的期望。
傳統(tǒng)觀念下的閱讀是有目的性的,如為完成作文,這是功利主義的閱讀?!拔恼虑Ч攀隆保恼吕镲柡髡叩男难?、心靈的激情、成熟的思想、優(yōu)美的文字表述,僅僅拿來教小學生寫作文,是遠遠不夠的。語文教育不只是文字的功能學習,所以,強調(diào)為寫好作文而做閱讀,是對閱讀的狹隘理解。廣泛的閱讀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健全的人格,向往真、善、美,擯棄假、惡、丑。閱讀是一種感悟,一種享受,一種興趣,閱讀應從興趣出發(fā),而不是為完成某一目的。
小學生接觸圖書,年齡尚小,不易設定不著實際的目的論大目標?!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當是教育者用心領(lǐng)會的境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拾起一本書時,他只是要了解書中知識的奇妙,故事的有趣,閱讀過程中思想會被帶到生活中接觸不到的領(lǐng)域,孩子們的興奮點正在這里?!皾櫸锛殶o聲”是說,不動聲色地完成了思想的傳遞。
閱讀有助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作文水平;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等。
興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各種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讀書的興趣也必然在讀書的實踐中形成,經(jīng)常閱讀課外書的學生,知識面往往寬一些,理解能力強一些。只要對讀書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使人忘掉疲勞,驅(qū)散懶散,讓人奮發(fā)。閱讀可以興趣化,但不能娛樂化。閱讀是為了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思考、獨立人格、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這是我們對課外閱讀應持有的態(tài)度。
閱讀分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兩大塊,《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從中“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p>
傳統(tǒng)的閱讀多是書本,伴以教師的解惑。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聲音、圖像、文字可通過多媒體一起展現(xiàn),信息化教學提供了傳統(tǒng)教學所不能提供的優(yōu)勢。孩子們通過畫面能了解許多說不清的問題,寫作業(yè)也可能需要利用百度查題等等,我們不應排斥技術(shù)的進步。同樣,聲音、圖像的便捷、立體,使文字的閱讀受到限制,妨礙孩子對文字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多媒體信息有主動出擊性,提供的信息對小學生來說會產(chǎn)生一些負面影響,令家長防不勝防,孩子們更無從選擇。多媒體信息依賴商業(yè)生存,討好讀者,淺薄性和娛樂性喪失深刻內(nèi)涵。多媒體工具有副作用,可能傷眼,這也是家長的擔憂之一。
對于小學生來說,必須保證90%以上的紙質(zhì)閱讀,班級要有圖書角,家長要給孩子買課外書,學生要有上書店的良好習慣。當然,由于年齡段不同,讀書類別會有所區(qū)別。
學會引導學生閱讀是教師的必修課,小學生對閱讀沒有深層理解,更沒有更深刻的概念,如果教師能夠給學生一個正面、積極的引導,這對他們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會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師應如何對學生閱讀進行引導呢?
1.采用有效方式,注重興趣培養(yǎng)。激發(fā)閱讀興趣是提高小學生閱讀水平的關(guān)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笨梢灾v故事誘發(fā)興趣。小學生生來就有一種好奇心和探索欲,周圍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全新的,因此,他們總在不停地感知、探索這個世界,以此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課堂上,教師應該靈活把握課程,同樣的課程內(nèi)容,如果能用講故事的形式表達出來,相信學生會更容易掌握。
2.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提供更多的選擇。學生的興趣不同,在選擇圖書類別上會有不同。有的喜愛《十萬個為什么》,有的喜歡《安徒生童話故事》,有的偏愛植物,有的偏愛動物。閱讀是一項反映個性和人格的活動,而讀物的選擇是個性的表現(xiàn)。只有讓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讀物,他們才能深入理解讀物內(nèi)容,感受到讀物的感染。但是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選擇讀物時往往帶有盲目性、隨意性,這樣就不能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的過程中既要尊重和注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現(xiàn)象。譬如,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名家名著,因為其藝術(shù)質(zhì)量和思想境界、文字的感染力,都是很強的。同時,鼓勵家長常帶孩子逛書店,在特殊的閱讀氛圍中,孩子會受到良好的熏陶。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聯(lián)系閱讀教學,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閱讀、交流性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探索的空間,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因此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護他們的好奇心。
3.多開展閱讀活動,懂得適時贊美。學生閱讀了大量的讀物,希望能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贊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為此,我們可以開展如朗誦、猜謎語、成語接龍、歇后語對接、講故事比賽等活動,還可以開展一些名人名言交流會,讀書心得、讀書經(jīng)驗交流會等活動,使每個學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比如:我在班里開展了一次“讀一本好書”的講故事比賽,參賽者講得滔滔不絕,下面的同學聽得津津有味,不但使同學們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激發(fā)了他們的閱讀興趣。所以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閱讀的信心和熱情。
課外閱讀拓展了語文教學的空間,開創(chuàng)了開放式的大語文學習氛圍,同時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和生活體驗,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為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