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豫 郭 屏 賈文姬 李 雯 李皎皎
(云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 云南 昆明 650021)
眼科手術常見種類有眼外傷、眶內組織置換等,眼外傷其具有極強的突發(fā)性,多見于車禍、打架斗毆等事件,由于起病的突然,患者缺乏一定的心理準備,對失明、毀容的恐懼,以及行眼部手術包扎后暫時不能用眼,多數眼外傷患者可出現明顯的焦慮情緒[1]。而眶內組織置換患者亦因短期內失明或不能用眼而產生焦慮?;颊呖杀憩F為對家人的態(tài)度改變,對治療的不配合,對自身病情的悲觀失望等。不良情緒狀態(tài)不但影響患者心理穩(wěn)定與健康,亦可通過影響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引起自身調節(jié)的紊亂,給患者的治療和預后蒙上陰影,故如何做好眼科患者的心理護理具有重要臨床價值。我院通過對63例患者加強心理干預護理,比較與常規(guī)護理組患者焦慮評分和護理滿意度差異,取得一定進展,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自2012年7月~2014年2月間我院眼科收治患者126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57例。年齡25~50歲,平均年齡38.2±8.7歲。其中眼外傷手術者43例,眶內組織置換術者83例。所有患者均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無智力問題,行焦慮量表亦護理滿意度評分時意識清晰,能良好配合檢查。
1.2 分組和護理干預:將126例患者隨機化原則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
照組。其中實驗組63例患者在住院病人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而對照組63例予以單純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患者間焦慮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差異。護理滿意度評分表由10個測試條目,每條1~10分,總分20~100分。而焦慮評分量表(SAS)由20個測試條目,每條1~4分,總分20~80分,我國采用標準分分界標準為:<50分者為無焦慮,50~59分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2]。
評分操作由經過專業(yè)培訓并通過考核合格的護理人員操作,評分結果由專人記錄。
1.3 統(tǒng)計學處理:采取Excel表格記錄數據,SPSS16.0處理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兩組間均數比較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焦慮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分別為32.5±9.7分、97.4±5.3分而對照組兩項評分數值對應為51.8±10.4分和88.5±10.0,實驗組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1 針對患者不良情緒的心理干預護理:眼外傷多發(fā)生于突發(fā)時間,患者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且多數患者對失明、毀容較為恐懼,以及出于社會經濟原因的考慮,本組4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而眶內組織置換手術如白內障行玻璃體置換術者,患者多在長期不良視覺影響下,生活質量下降明顯,難免產生焦慮、抑郁等亞健康心理狀態(tài)[3]。護理人員應準確把握、詳細分析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產生的原因,給予合適的安慰與教育。對于患者對失明和毀容的焦慮,可選擇性的告訴其病情,告知患者當今醫(yī)療技術發(fā)達,可通過眼部修復和整形美容達到很好的眼部功能恢復及美容效果。以安慰的口吻和關切的語氣與其交談,尤其是手術后眼部包扎后患者短暫時間內不能用眼時,可多安排時間與其聊天,在緩解焦慮的同時拉近與患者的距離,取得患者的信任和良好的治療依從性。
3.2 盡量減少患者焦慮情緒的誘發(fā)因素:護理人員盡量保持病房內的安靜整潔,交班查房時注意言語,避免不恰當的言語給患者帶來的心理負擔。換藥、換水時以積極向上的姿態(tài)面對患者,不斷給予其能夠康復的正性心理強化。
3.3 針對患者家屬的心理干預:患者家屬的心理變化常常會波及患者,使其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而患者常常更多需要的是家屬的支持和鼓勵,為疾病治療樹立良好的信心[4]。首先,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家屬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方案及預后等,指導患者家屬以自信的口吻與患者交流,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其次,需教育患者家屬掌握一定的日常護理技巧,如患者飲食調節(jié),幫助患者放松身心等,這些措施都具有極強的臨床運用價值。
眼科患者不良心理直接關系到治療的開展和患者的預后,通過對126例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分析后發(fā)現,焦慮情緒是最常見的心境障礙類型。而我院對126例患者分組,并分別予以常規(guī)護理和加強心理干預護理,結果顯示心理干預組焦慮情緒明顯緩解,且護理滿意度評分有了顯著提升。故我們認為,通過加強心理護理,能有效改善眼科手術患者心理狀態(tài),提高護理滿意度和治療依從性,為良好的康復提供保障,故值得臨床推廣。
[1] 周娟,復雜性眼外傷合并視網膜脫離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措施及效果分析.中國實用護理學雜志,2007,52,24-25
[2] 張平云.心理護理對改善眼科患者不良情緒及生存質量的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1 A,1012
[3] 劉義蘭,王桂蘭.住院病人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價研究現狀[J].護理研究,2007,21(2):295-298
[4] 王文蘭,朱梅紅,馮陸妹.眼科患者術前焦慮水平與情感需求分析[J].南方護理學報,2005,1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