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偉
施偉,教師,現(xiàn)居江蘇海門。
說明文是一種說明事物、闡明事理的文體,說明文的目的是為了傳播科學知識,教給人們科學認識事物的方法,如《蘇州園林》介紹了蘇州園林的特征,為讀者構(gòu)筑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奇妙的克隆》 向讀者展示了不常見的克隆知識,無論是對人們知識的豐富,還是對科學方法的學習都有幫助。如何開展說明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師頭痛的一個問題,主要是由于長期以來,教師對文學性強的記敘文比較在行,能聲情并茂地讓學生去體驗文本的意蘊與內(nèi)涵,而對語言風格相對平淡的說明文就感覺不出藝術性來,甚至在課堂上平鋪直敘地開展教學,學生也就沒有興趣甚至不想學習。所以如何改進說明文教學成了教學研究的一個薄弱區(qū)域與盲區(qū)。
說明文教學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不同,教師采取不同的講課方法。實際上,說明文由于不像記敘文有那么強的趣味性,使得教師在說明文教學中很容易走向模式化的道路。例如在學習《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一課時,教師首先用多媒體展示教學目標,然后展示作者簡介,要求學生記住作者,接下來讓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出示課件上的問題,讓學生在自讀中完成一些問題,然后再逐段賞析……教師講授說明文的順序一般都是從說明對象、說明對象特點、說明順序、說明方法等層面展開,千篇一律,這樣的教學方法確實點明了知識點,突出了重點難點,但卻讓語言文字缺乏魅力,學生興趣下降。
說明文教學的內(nèi)容不僅僅在于說明文本身,更在于對學生閱讀說明文、寫作說明文能力的培養(yǎng),而在說明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說明文內(nèi)容本身,對說明文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卻不重視探討作者為什么這么寫,這樣的說明文怎么寫。例如蘇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的《送你一束轉(zhuǎn)基因花》,教師在講授這篇說明文時,設計了一下問題:新型生物技術對花冉育種的作用是什么?轉(zhuǎn)基因花的科學含義是什么?優(yōu)良特性是什么?發(fā)展前景是什么?教師把教學的重點全都放在了對轉(zhuǎn)基因花的說明上,卻沒有帶領學生思考作者是如何說明的,結(jié)果一節(jié)課結(jié)束之后,學生對轉(zhuǎn)基因花已經(jīng)比較了解了,但卻沒有掌握閱讀類似說明文的方法,沒有學會如何生動形象準確地運用語言。
說明文教學方式的模式化使學生對說明文失去了興趣,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有些語文教師認識到了模式化教學的缺點,因而采取措施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結(jié)果卻從一個誤區(qū)走向了另一個誤區(qū),把說明文教學變成了文學課,忽視了對說明文這種文體的教學。例如在學習培根的《說美》一課時,教師認為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近,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先展示了一些錯綜復雜的圖片,讓學生探討美不美,然后從《紅樓夢》切入,吸引學生注意力,整節(jié)課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多媒體展示美上,只用很少的時間針對課文分析知識點,對語言的分析遠遠超多對知識點的分析,這樣難免本末倒置,教學重點產(chǎn)生偏移。
說明文在很多學生看來是枯燥的,缺乏對說明文閱讀的興趣,學生就不會主動閱讀說明文,不利于學生對說明文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對說明文的興趣。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對說明文的興趣,例如在學習《綠色蟈蟈》時,教師可以先像講故事那樣講授法布爾的經(jīng)歷,讓學生沉浸在故事中,走進科學家的內(nèi)心世界,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還可以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來創(chuàng)設情境,例如在學習《宇宙里有些什么》一課時,只是觀察課文中的數(shù)字學生往往想象不到星球到底多大,教師可以以中國人口為例來說明數(shù)量單位,通過引用學生日常生活中關注的、或者常見的事物,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教師的教學觀念對教學方法有著直接的影響,教師的正確引導對學生能力的提高有關鍵性作用,因此,教師應該適應新課程改革,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首先,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教師要想教好說明文,首先自己要喜歡說明文,培養(yǎng)自己對說明文的興趣,這樣才能發(fā)掘說明文的語言內(nèi)容,進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說明文教學對教師的科學素養(yǎng)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師的科學素養(yǎng)不夠,知識儲備也不夠豐富,那么在講涉及歷史、科學、外語方面的說明文時就會力不從心。其次,教師應該樹立服務理念,新課程改革促進了師生地位的轉(zhuǎn)變,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傳輸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服務的,因此教師在說明文教學中應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能力。
要想學好說明文學生首先要掌握說明文基礎知識,教師在講授說明文時,應該讓學生明確地理解文章反映的事物的要點,說明文能夠反映事物的要點,例如《凡爾賽宮》可以讓學生了解凡爾賽宮的建筑特色和藝術風格,學生學習抓住特征、突出重點的說明方法,學生學習之后就明白說明文要反映事物的特征,類似的還有《活版》。說明文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基礎能力,《在太空中理家》 一文的文章結(jié)構(gòu)是總分總,學生可以學習寫作說明文的結(jié)構(gòu)方式,在說明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對說明方法、說明文語言的教學,教給學生閱讀與寫作的方法。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對學生智力的培養(yǎng),比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等,如在學習《蘇州園林》時,作者首先提出自己對蘇州園林的看法,再逐步分析,遵循的是綜合、分析的過程。
說明文不僅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同時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這就決定了說明文教學的方式應該是開放式的,學生需要在不斷的訓練中培養(yǎng)能力,而實際中的訓練最能夠達到訓練的效果。比如在學習《綠色蟈蟈》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的遷移訓練,讓學生在課下觀察其他動物的特點,結(jié)合生物課上學習到的知識,來介紹他們的特點,模仿課文的寫作模式進行寫作。例如在學習《凡爾賽宮》之后,可以讓學生學習建筑物的描述方法與說明文的特點,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校寫一篇建筑類的說明文,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當今社會的發(fā)展使得說明文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說明文教學不僅是滿足語文教學發(fā)展的需要,更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及時認識到目前說明文教學存在的誤區(qū),認識到說明文教學的重要性,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促進說明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提高學生的說明文閱讀與寫作能力。
[1]張玉宏《初中語文說明文單元教學模式的理論和實踐探究》 碩士學位論文西南師范大學2007年11月.
[2]孫則軍《說明文形式圖式閱讀策略訓練提高初中二年級學生閱讀理解水平的實驗研究》 碩士學位論文西南師范大學2010年4月.
[3]歐東栗《“靠得近點,再靠近點!”——以蘇教版必修五“科學之光”專題為例談談說明文教學文本底蘊的挖掘》 中學語文,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