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春燕
(河北省涿鹿縣教科局,河北 張家口075600)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謂情感,即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與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和體驗。豐富的情感與思維是人類作為高級動物的一大標志,因為有了情感,人與人之間、人與世界之間才能夠形成和諧的相處模式,人才擁有了存在的意義。因此,對于語文這樣一門人文性的學科,情感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此外,對初中生來說,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正處于一個快速成長的階段,正是對這個社會、世界存在極大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的年紀,他們正在接受大量的知識學習,在這樣一個特殊的階段,初中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最容易受到所學知識以及外界因素的影響,此時,良好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悟性、個性以及審美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念。以下詳細論述如何在語文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上滲透和體現(xiàn)情感教育。
“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好的課程也從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堂導入開始。好的導語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一堂課的前十分鐘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段,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將這堂課的主要情感因素與課堂導語相結合,借助導語,有效創(chuàng)設情感意境。例如,在教學初中的第一篇課文《在山的那邊》時,導語可以與學生對未來的期望、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對夢想的追逐等這些情感相結合,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學生設身處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體驗,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主題及思想。諸如此類,課堂導入的設計要以情感作為敲門磚,以情感人,才能叩擊心靈,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有效地把這樣的情感因素帶到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去,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多媒體是很好的教學輔助工具,它能夠利用圖像、音頻等從視覺、聽覺方面同時向學生傳輸知識,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會更加容易理解、學習更加有效率、記憶更加深刻。由于多媒體的特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逼真的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比如說,在教學都德的《最后一課》時,學生都知道家仇國恨這些情感,但是要讓學生去體會他們從未經歷過的事情是比較困難的,對于這樣的情況,如果教師只是一味講解,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情感教育得不到體現(xiàn)。如果教師采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關于戰(zhàn)爭、反映愛國主義的影片,通過影片創(chuàng)設一個情感情境,激發(fā)學生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懷,使學生具備類似的情感體驗,會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
古今中外,凡是優(yōu)秀的作品無不凝聚了作者豐富的情感經歷和體驗,是前人的智慧和心血,一篇好的課文,不光只是向同學們提供必要的語法、字、詞、句等方面的語文知識,更蘊藏了非常豐富的情感因素。教師要意識到這一點,充分利用教材,寓情于文,從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情感教育。初中語文課本中,情感體現(xiàn)最為典型的莫過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教師在教學這篇散文時,學生對于散文知識的學習似乎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更為重要的是對文章體現(xiàn)的情感的感悟。
所謂寓情于理,即是教師要用作品中蘊藏的哲理啟發(fā)學生、感染學生,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在這里我之所以提到要寓情于理,是因為寓情于理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去感悟作家與作品當中體現(xiàn)出來的“理”,這里的“理”是真實、客觀的,學生通過對文章中的“理”的學習,能夠得到啟發(fā)和感悟,以及能夠得到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的啟發(fā)。通過這樣的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從而使學生能夠產生對客觀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審美態(tài)度與審美評價,對于學生正確的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有價值的。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是貫穿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它可以在語文教學中的每一個方面和細節(jié)得到體現(xiàn)。教師要意識到這一點,將情感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的每一個角落,潛移默化、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以及思維能力。同時,情感教育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根據(jù)自身以及學生的情感因材施教,還要在教學過程中仔細觀察、善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1]孫新安.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2(02).
[2]李傳麗.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技術與市場,2008(12).
[3]朱英.淺析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03).
[4]胡華標.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才智,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