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宿慧 白 莉
(河南中醫(yī)學院)
在大學本科實習階段,很多學生需要完成學習期間的最后一份答卷,即通過合理實驗進行科學問題探索并形成科技論文,以完善整合自己的知識體系。本科畢業(yè)論文質(zhì)量的高低是衡量本科教育教學成敗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書寫過程中,大多數(shù)人不知道如何書寫科技論文,格式是什么,又該注意些什么,因此,本文結合本科生日常學習中的實驗報告寫作,從寫作要求及技巧上闡述實驗報告和科技論文寫作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以幫助更多學生完善寫作的過程。
所謂實驗報告,是在人們進行科學研究活動中為了檢驗某一種科學理論或假設,通過實驗中的觀察、分析、綜合、判斷,如實地把實驗的全過程和實驗結果用文字形式記錄下來的書面材料。完成實驗報告是對實驗的再認識過程,可以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是實驗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實驗報告也是教師了解學生對實驗的掌握程度和進行成績評定的重要依據(jù)。一份工整、規(guī)范、合格的實驗報告是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具體體現(xiàn),一份完整的實驗報告能反映出學生在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待實驗課的態(tài)度。按照格式,一份實驗報告中應該包含的內(nèi)容有:實驗目的、實驗材料、實驗方法、結果、討論、結論。本科生按照要求書寫實驗報告時,實驗目的、實驗材料和實驗方法在單因素單水平的驗證性實驗中是比較簡單的,知識點要求不高,相對簡單,容易書寫,對于學生來講,可以直接從實驗指導書上謄寫;實驗結果的記錄要用三線表的格式,按照實驗要求描述出全部信息,達到圖表自明,圖表中信息清晰明了,表達前后一致,數(shù)據(jù)完整有序。最難寫的部分是實驗討論,要針對實驗結果做深入分析,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聯(lián)系理論,旁征博引,對自己的知識體系做出構建,主動思考,分析出實驗現(xiàn)象的本質(zhì),如果實驗有失誤或不成功的地方,也要分析出來,引以為戒。結論是一篇實驗報告的點睛之筆,需要簡潔的語言凝練出來,必須指出,結論和實驗目的完全不同,不能是實驗目的的謄抄,要在理論上高于實驗目的,是通過實驗結果理論聯(lián)系實際之后得到的最精華的部分,也是最能體現(xiàn)寫作者知識水平的環(huán)節(jié)。
在科研論文的寫作中,必須包含的框架有:摘要、引言、材料、方法、結果、討論、結論、參考文獻,這是目前科研論文的書寫格式,有“八股文”之說。傳統(tǒng)八股文的八股是為“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結合論文的“論點”“論據(jù)”“論證”三要素以及現(xiàn)代論文的寫作方式,即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論點”“準備證據(jù)”“初步論證”“討論論證”“應用論證”“結論扣題”。用論文寫作的術語,即是“引言”“文獻綜述”“研究假設”“研究方法”“數(shù)據(jù)分析”“討論”“應用”“結論”。
那么,每一部分有什么書寫要求呢?先看摘要,言簡意賅,摘要就相當于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一篇文章最精華之處的呈現(xiàn),高水平的摘要告訴讀者非常重要的信息:該項研究的重要意義、重要思想以及重要結論,一段好的摘要,就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范文”,需要花費精力字斟句酌,以求完美。第二部分是引言,現(xiàn)在許多人的寫法是:從其他文章的引言中“找”幾句自己能夠使用的現(xiàn)成句子,或者利用人家的引言“找”幾篇文獻為自己所用,然后棄之一邊、不再理會。其實引言絕對不僅僅是該項功能。其重要作用是論述或證明該項研究或論文的重要意義,是關于某些研究“熱點”的概括與總結,它是幫助我們了解某個熱點問題最直接、也是最具有概括性的資料。在撰寫論文過程中,這一部分也是最難寫的,也是最見科學研究功底的。書寫時,應從研究意義寫起,研究意義也是一項科學研究的“大帽子”,是研究的根基,隨后需要介紹和該項研究相關的內(nèi)容,包括相關假說、研究指標的含義、研究的科學問題等,逐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剖析,最總使問題細致具體到某一個創(chuàng)新點上,引入研究的實驗步驟等問題。第三部分實驗操作等,需要將實驗步驟、藥品制備、實驗分組,指標的測定方法詳細完備地進行描述,這一部分的書寫最典型的錯誤就是“模仿”與“謄抄”,很多實驗方法都是固定的,但是實驗方法是為實驗目的服務的,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驗內(nèi)容如實客觀描述實驗操作,切忌和別人一樣。若要參考別人,也要注意學習作者的思想、設計實驗以及考慮問題的思路,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發(fā)。第四部分是結果,是一篇論文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大家都知道,學術論文重要的地方在于“創(chuàng)新”,“模仿”與“驗證”只能用于“學習”而不能用于發(fā)表“成果”。因此,結果如何直接影響到文章的發(fā)表水平。書寫時,需要作者用合適的方法把結果如實進行描述,運用圖表,挖掘出每一個數(shù)據(jù)的深層含義出來。接下來是第五部分——討論,作者的文獻積累如何,就看討論的書寫情況了。應該從論文的重要結果寫起,和同行專家的結果相比,異同點在哪里,若有不同,造成差異的地方在哪里?是實驗方法導致的差異,或是統(tǒng)計方法不同造成的?接下來,要剖析這種結果放在一個科學問題中能說明什么意義并深入進行探究,最終要回到引言的重要意義上來,完成前后呼應。最后一部分是結論或結束語(Conclusion/Summary),這是文獻的精髓,文章的創(chuàng)新和貢獻正在于此,當然要言簡意賅,準確概括。
如前所述,可以知道,實驗報告的書寫格式是按照科技論文的格式來實施的,僅僅在書寫上有“深與淺”的區(qū)別,學生在書寫時,認識到這一點,也就了解了通往科研道路的第一步,通過這樣的訓練,有助于學生科研思維的建立,邏輯思考的形成,細節(jié)優(yōu)化的技巧,語言精準的提煉,也可以讓學生在日積月累中掌握科技論文寫作的要求和技巧,為日后的畢業(yè)實習和考研打下良好的寫作基礎。雖然一開始,對本科生來說可能有點難,但我們都知道“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也知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古訓,相信提高學生對實驗報告的重視程度,可以培養(yǎng)他們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規(guī)范論文寫作的內(nèi)容,也使他們發(fā)現(xiàn)、提出、分析、解決問題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更好適應新時期高素質(zhì)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實現(xiàn)自己心中的夢想。
[1]馬隨芝.不可輕視實驗報告[J].教研(下旬刊),2012,(2):56-57.
[2]康紅梅.本科畢業(yè)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應對策略[J].職業(yè)時空,2014,10(2):51 -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