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 劉 爽
在各級各類學校中,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班主任既是班級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又是溝通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橋梁。班主任的工作能否得到廣大學生的認可和支持,班主任教師能否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恰到好處地走進學生心理,有效地解決各種問題,對班級管理工作的持續(xù)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愛心和耐心是班主任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基礎。有了愛心和耐心,學生才能與教師親近,才能使學生與班主任交心。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將心比心,那么一切溝通行為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愛學生首先體現(xiàn)為接納學生。對于聽話、懂事的學生,教師的喜愛是油然而生的,但班級里總會有頑劣、成績差,甚至品行較差的學生。對于這樣的學生,愛就表現(xiàn)為要接納學生的不足,認可學生的存在價值,這種從心里的接納會讓學生感受到久違的愛和關懷,從而認可教師的教育。其實后進生比其他的學生更需要關心和愛護,當學生理解并接受了教師,學生才會倍加珍惜和依賴教師給予的關愛。
溝通中,耐心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與學生交往中,不要急于向他們說教,而是首先要耐心的傾聽。通常,學生們是不成熟的、容易情緒化的,但只要他們肯向你傾訴,就是對教師的一種信任,此時傾聽比說教更有價值。要相信學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夠在發(fā)泄情緒后進行理性的分析并解決問題。教師要做的是輕輕的推動和引導學生。一次,班上一名同學因為被任課教師沒收手機而和教師發(fā)生沖突,我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先讓他述說自己的委屈和想法,然后引導他從教師的角度來考慮整個事件,給他充分的時間去思考,第二天他主動找任課教師承認了錯誤,并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熱愛學生是班主任教師的修養(yǎng),只有熱愛學生的班主任教師,才能滿腔熱情地幫助學生,只有教師的愛心和耐心才能使學生最終理解教師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教師的教導。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教師的影響和引導下不斷進步。
溝通是心靈的開放。班主任教師要把學生當成大人,平等對待。很多教師對學生采取教條式的大道理說教,殊不知現(xiàn)在的學生相當敏感,自尊心很強,最反感的就是教師這種生硬的命令式和一副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所以許多學生壓根就沒有聽進去。如果教師能夠從一個朋友的立場來和學生交流,就不會有所謂的“隔閡、代溝”,溝通起來自然也就“暢通無阻”。
在課堂以外,教師與學生都是自然人,大家都有喜怒哀樂。因此,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當學生跟教師開個玩笑時,教師不要認為這是對你尊嚴的挑戰(zhàn)。比如,我們在校園內外經常遇到學生對你說“老師好”,此時,你的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句開心的話,會讓學生覺得自己和教師之間沒有距離,有一種親切的感覺。當有學生對我說“老師好”時,我會回答一句“你更好”或“好得不得了”、“還不錯”之類的話,引得學生一片歡笑;在與學生談話時,我盡量采用并肩站立或者并排坐著的方式,在參加各項集體活動時,我也盡量和同學們一起席地而坐,熱情的參與到他們之中,成為集體中的一員。
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應該是在心理上互相容納,即理解對方、接受對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師生之間相互接受,將心比心,不曲解對方。要做到這點,平等對待和相互尊重是必要的態(tài)度。
在選擇溝通方式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對應的思想和心理狀態(tài),盡可能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為學生成長著想。其次,教師也應當放低姿態(tài),以亦師亦友的身份與學生相處。最后,教師自身要加強人文和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技巧。
比如,許多學生非常反感在辦公室與老師談話,所以我就選擇校園里、操場上,找個安靜的戶外角落,和學生們平等的坐在一起談話;或者深入學生們的生活場所,寢室里、教室中、食堂里,在這些地方,學生會更放松,更愿意與你交流。溝通交流時,應該用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引導,選擇他們感興趣或者關注的話題,這樣很容易融入他們的氛圍,讓他們把教師當自己人,或者圈子內的人。
有些學生不擅長語言交流,當與老師面對面的時候,總是無從表達,這時候就需要老師下點功夫,去尋找其他更合適的方式。比如手機短信、微信等等?,F(xiàn)在的學生普遍喜歡在互聯(lián)網上表達自己,我就為班級建立QQ群,在里面討論他們關心的問題,分享一些好的文章和勵志故事,關注他們的簽名和留言。這些新的方式避免了面對面時的緊張,讓學生們能夠自由表達心中的想法,而老師則可以及時獲取有用的信息,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
社會在不斷發(fā)展,我們的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方法都將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變化,班主任與學生溝通的方式也要隨著教育和教育內容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在調整的過程中需要教師認真研究學生的特點和興趣,不斷提高與學生的溝通技巧,才能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中高職的學生正處于逐步成長的階段,不夠成熟但卻敏感,要面子,過度的說教往往會激起學生的反感,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每一次與學生的交流,教師都要把握好尺度,適可而止。一次任課老師反映班級學委上課帶頭說活。我沒有采取當面批評的方式,而是在課后給他發(fā)了條短信,講了自己以前上課時,和一名在課堂上違反紀律的班干部之間的一次談話,然后讓他說說看法。他看完后很快回復說:“老師,我懂了”。雖然我沒有對他進行任何的說教,但我相信他已經從這個故事中找出了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很快他就采取了措施改正了錯誤。適可而止的溝通尺度既可以保留學生的自尊,又可以為學生主動的成長留有一定的余地。
“溝通從心開始”,沒有溝通,人與人就不能相識;沒有溝通,人與人就不會有理解;沒有溝通,人與人就不會有信任。作為中高職班主任教師,應主動接觸學生,多與學生耐心交談,多聽聽學生的想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碰到的問題。只有這樣,師生之間才會相互理解,才會對某些問題達成一致的看法,雙方都心情愉悅,才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1]潘文麗.中職學校班主任與學生心靈溝通的藝術[J].考試周刊,2012(56).
[2]孔建云.有效師生溝通的原則與技巧[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1).
[3]王冬麗.中職班主任與學生溝通藝術探析[J].天津職業(yè)院校聯(lián)合學報,2011(12).
[4]鮑春妹.如何說,學生才肯聽——淺談高職班主任與學生溝通的技巧[J].科技信息,2009(28).
[5]馮居超.淺談如何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J].內江科技,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