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倫理使命與人格化書寫:愛默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倫理觀

        2014-08-15 00:45:31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年10期
        關鍵詞:創(chuàng)作情感

        龍 云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英語學院,北京 100024)

        美國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家致力于創(chuàng)建具有美國民族特色的文學作品,并對于如何實現(xiàn)這一目標闡發(fā)了各自的觀點,例如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指出文學的創(chuàng)作目標有高低之分,作家要善于捕捉并描述人們?yōu)橥黄片F(xiàn)狀所作的種種斗爭和努力,而不是平鋪直敘地描寫生活細節(jié);愛默生是這批作家中最具洞見和思想力的代表,他認為文學創(chuàng)作不是意象、比喻的簡單運用,而是思辨力的體現(xiàn),他把文學創(chuàng)作視為意識拓展和思想深化的手段,文學創(chuàng)作的成敗決定了文學能否確立其獨立的地位。愛默生的創(chuàng)作理念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華茲華斯文學理念的體現(xiàn),華茲華斯認為作品“如果僅僅是捕捉作者對于生活的富有同情的觀察,是無法實現(xiàn)倫理效果的,說教的東西會轉瞬即逝,只有兼顧真理的情感才會使當下和今后的人們從中受益?!痹谌A茲華斯的啟發(fā)下,愛默生將注意力從關注作品的風格和句法轉向作品的內(nèi)容,他特別強調(diào)文學創(chuàng)作是一種有意識、有目標的行為過程,是作者在自身感性體驗的基礎上結合理性思考并融入個人思想情感和審美價值判斷的創(chuàng)作過程,文學創(chuàng)作思維表現(xiàn)為一種穩(wěn)定化的(stabilized)情感思維和價值思維,因此作者在創(chuàng)作伊始就要明確創(chuàng)作效果和創(chuàng)作目標,這樣才會使作品“更富有哲理性,目標更正確、更真實,也更少恐懼、虛幻與各種混雜物?!眲?chuàng)作效果既包括精神層面的審美愉悅又包括實用方面的生活啟示;創(chuàng)作目標則是想象和心境的雙重滿足,即讀者憑借超驗性的想象,通過精神頓悟或者精神內(nèi)省來提升生活態(tài)度。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作者需要運用相應的藝術策略,通過倫理主題的設立來調(diào)動讀者的心理機制,通過代表人物的塑造來引發(fā)讀者對作品主題產(chǎn)生共鳴。

        愛默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倫理觀源于他對當時社會現(xiàn)狀的憂慮。美國社會隨著工業(yè)革命的蓬勃發(fā)展,逐漸進入一個物質(zhì)主義盛行以及人性道德問題日益突出的瓶頸期,主要表現(xiàn)在人們精神價值追求的缺失以及對生存意義理解的匱乏,機械化生產(chǎn)的大規(guī)模發(fā)展逐漸使得人的自我被淡化,人的本性也遭到了漠視。愛默生在《對神學院畢業(yè)班的講演》中特別指出當下需要認真思考關于人類存在本質(zhì)的問題,他說:“當心靈敞開,揭示出宇宙間的規(guī)律,看清事物的真實面目時,這巨大的世界立刻就會縮小成這心靈的一個圖解和寓言。我是誰?是什么?人的精神帶著新燃起的好奇詢問著,這好奇永遠不會熄滅。”生存問題是人類永恒的話題,人類生命存在著多樣態(tài),需要人們深入探討和研究。對于生命存在來說,我們“只知道它們會這樣,那樣,卻不知道它們何以如此??催@些毫無止境的關系,似相同,又相異,卻又是一個”。愛默生認為有必要倡導一種新的理念來指導人們重新認識生存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神性價值觀是愛默生倫理思想的基石,它強調(diào)價值觀的信守,倡導自律和自助,旨在增強人們與社會的關系,特別是人們的社會責任心等,這也是愛默生認為不同存在關系下的同一精神的所指。作為時代的先知,愛默生認為真正的藝術大師應該肩負起激發(fā)人們思想、增長人們智識和提升人們責任的使命,引導人類走向真正的幸福。對于作者而言,他可以借助心境以一種超越物理時空限制的自由想象來表現(xiàn)自我意識。在自然的客觀對應物中找到自己的價值,進而肯定自我存在的意義。

        一、作者的倫理使命

        “浪漫主義文學的特點是受到作者個性的影響,作者把自己的個性融入作品中,”在愛默生看來,文學作品往往都帶有作者的道德特征和痕跡。他把大地、海洋、太陽、動物等自然萬物看作精神的表征,文學的目的就是將整個世界的精神性加以表達。愛默生認為文學創(chuàng)作倫理準則的核心思想是作者的創(chuàng)作力與道德生活之間具有關聯(lián)性,體現(xiàn)在作者的倫理責任、道德立場和道德意圖如何通過敘事策略表達出來,作者既要將世間萬物看成生命靈性的存在,更需要知道自然與人類都是相互平等的。鑒于作者的倫理責任和倫理使命,小羅伯特評論愛默生的一切文學敘述“都是從作者的角度出發(fā)的”。

        作者的主觀世界既包括個人情感也包括個人思想,思想是情感的升華,情感是思想的結晶。作者的倫理使命就是要充分利用作為知識分子的“智識的超越”(intellectual supremacy)勇于走出傳統(tǒng)觀念的羈絆,勇于探索人生的真諦;同時能夠正確運用自己的主觀情感和道德理性激發(fā)人們的精神與信念,喚醒沉睡和蒙昧的心靈,引導讀者實現(xiàn)思想的沉淀和精神的升華。

        正如托爾斯泰在《藝術論》中將藝術家情感的真摯程度視為藝術感染力的評價標準,愛默生認為作者的道德觀念會影響文本的美學效果,因為他堅信一個人的思想和意志力可以決定他對自然之美的感受程度。作者的倫理使命就是要成為人類意志的解釋者,這取決于他自身的品質(zhì)、思想和欲望的端正與否。如果作者本身“人性的純樸、思想的獨立性受到低級欲望的破壞——這些欲望包括對財富、享樂、權利與贊譽的貪圖垂涎——雜亂與虛假就會取代原有的簡潔與真理”,他的思想受到這些蒙蔽和侵染,那么就無法再創(chuàng)造出積極的意象。這就是說,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作者高尚正直的道德品質(zhì)是創(chuàng)作的必要前提,他本身要有一種理性的意識。換句話說,作者必須具有崇高的思想性、高度的責任感、敏銳的辨別力并愿意擔負起真理啟示的使命去推廣人類的普遍經(jīng)驗。事實上,愛默生在1835年已經(jīng)著手醞釀一篇《關于文學倫理學或者學者的責任與紀律》的文章,他希望從倫理視角向作者展示一條艱巨而又鼓舞人心的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

        愛默生關于作者的社會性倫理使命的觀點主要受到伊曼紐·斯維登堡(Emanuel Swedenborg)道德理想的影響。斯維登堡以科學的視角來闡釋心靈和自然之間、內(nèi)在本性和客觀世界之間的聯(lián)系。由于道德的社會性屬性存在于象征中、人們的彼此交際中以及事物的內(nèi)化結構中,斯維登堡強調(diào)“道德法則在最廣闊的社會方面的理解”,愛默生評論說:

        在一種對于自然秩序的正確的知覺——既寬廣又細微——上他又增加了對于道德法則的最廣闊的社會方面的理解;然而,不管他通過某種對形式的過分確定在他的性格里看見了什么,他并不是抽象地看見,而是在圖畫里看見了它,在對話中聽見了它,在事物中構成了它。當他試圖最清醒地宣布這一法則時,卻迫不得已用寓言把它表達出來?!邮芰诉@樣一種信仰:《舊新約全書》中的某些作品完全是寓言,或者使用天使般的出神的方式寫的,因此他利用他的余年從字面意義中分離出普遍意義來。

        這表明斯維登堡借助文本創(chuàng)作將道德討論的范疇擴大化。愛默生贊賞斯維登堡的道德洞察力以及對謬誤的糾正,認為他是一位能夠深入千千萬萬人們內(nèi)心的心靈大師。作品內(nèi)涵的體現(xiàn)在于超越作者的主觀情感所體現(xiàn)出來的道德神圣性,這需要作者進一步將道德感內(nèi)化為高貴的品格,并在創(chuàng)作中運用這種自由流溢的道德感來提升文學的境界,德性化寫作也會隨之產(chǎn)生強烈的倫理渲染效果。

        在斯維登堡道德思想的激發(fā)下,愛默生總結了作者在德性化寫作中的著眼點。事實上,斯維登堡在許多科學領域展示出了高超的預見性,例如他在天文學方面預見了第七大行星的發(fā)現(xiàn),在化學方面預見了原子論等等,他探索法則的熱情讓愛默生意識到倫理創(chuàng)作也應該包括人生普遍價值觀的預設。正如英國浪漫派革命詩人雪萊在詩中曾預言人類將會擺脫暴力和專制的壓迫和束縛,如精靈般自由地生活,他也因此被恩格斯稱贊為“天才的預言家”;愛默生也關注作品思想的預言性,提出“詩人是預言家”的論斷,即作者需要對世界進行預見性構想。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預設價值的內(nèi)容就是作者對凡俗價值觀念的認可,并從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生存意義的深層本質(zhì)。作者的使命體現(xiàn)在通過描述生活來揭示人的“倫理化存在”的意義,并啟迪和感染讀者?!耙粋€真正的作者總是能夠跟著生活一同前進的,甚至常常能稍稍跑到生活的前面一些,因為他能預感到生活前進的信息,他比較敏感,能帶領生活更快地前進。為了表現(xiàn)新的生活,新的力量,新的人物,作者總是不斷地探索新的表現(xiàn)方法,建立新的形式?!睂τ谧髡叨?,他的精神世界要和現(xiàn)實世界相吻合,他要根據(jù)自身的精神感受力,關注作品對于人類心靈的培育,明確人類“倫理化存在”的內(nèi)涵所指和現(xiàn)實意義。

        其次,愛默生認為創(chuàng)作倫理需要確定價值觀的共識范疇作為普遍價值觀預設的前提。價值共識源于斯維登堡的同一哲學,即“自然界里每一種法則的普遍性,……人在自然界里的中心地位和貫通于萬事萬物的聯(lián)系?!鄙鐣腥伺c人之間,在宗教觀念、道德觀念、人生理想上必然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各異其趣。盡管如此,對于生活在同一社會中的個體而言,他們需要接受社會的監(jiān)督,遵守相關的行為規(guī)范,其中也必然存在個體間彼此接受的共識觀念。凡俗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是個體間的共識觀念,這也促成了作品主題和作品精神具有一定程度的恒定傾向式的表述。因為任何社會的人們都把努力生活、力圖好好地生活,以及仍將不斷追求更好的生活作為一種發(fā)展性的終生理想,愛默生認為不斷修正和實現(xiàn)生活目標體現(xiàn)了“一種恒定的力量,它作為一種傾向貫穿我們的一生?!?/p>

        作者的道德倫理使命不是個體的獨善其身,而是指導眾人共同進步。愛默生在隨筆《超驗主義者》中指責一部分人“與其和壞人為伍,倒不如獨來獨往”的消極態(tài)度。他指出有良知的作者不能逃避生活,要勇于擔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積極參與社會的精神建設,以優(yōu)秀的品質(zhì)去感召眾人。真正具有倫理道德感的作者不能將思想精神和現(xiàn)實生活相脫節(jié),而是站在國家和人民利益的立場上,認真地思考自己要表達的實質(zhì)問題到底是什么。其實作者所要表達的實質(zhì)問題就是對生活本身的期待和渴望,以及對人類生存和人生命運的深切關懷。當然作者在行使創(chuàng)作的倫理使命的同時,需要注意把握文本對讀者的啟發(fā)程度和啟示方法,要時刻銘記自己的任務是引導讀者接近真理,而不是強迫讀者接受真理。愛默生作品的創(chuàng)作特點是有一條“為人民而創(chuàng)作”的思想信念貫穿他所有的作品,作品的意圖是要“解決國家當時的歷史問題”。作者的這種倫理使命體現(xiàn)為一種公共責任,他在將文本意義引介給讀者的同時,也在逐漸梳理和維護一種社會的共同信仰。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作者不光要對文本思想進行一定的預設,同時還需對文本效果作出預設。也就是說,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將別人對自己作品的理解、評價和接受作為預設前提進行自我監(jiān)督,以保證作品的共鳴效果?!邦A見性的作者”意味著作者的創(chuàng)作力和讀者的理解力之間存在著預設性的和諧,文學倫理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尋找所有心靈的共性。愛默生說:“我們應當假設有某種預先設定的和諧,有某種尚未誕生的心靈的遠見,以及為了將來的需要而預先進行儲備的可能?!弊髡唠m然無從知道自己的作品在幾個世紀之后是否仍然能獲得人們的贊譽和認可,但這并不妨礙他在當下的創(chuàng)作中做好價值預設,從而為后人提供借鑒或啟示,只有這樣,作品才有可能深入到千千萬萬讀者的心中。

        二、作者的人格化書寫

        文學作品往往能夠反映一個作者的人格特征,“一個真正的作家、一個作為人類智慧和良知的代表的作家,是不可能沒有這種不斷追求自我超越的人格精神的。正是憑著作家的這種人格精神,才能通過他的作品在現(xiàn)實的物質(zhì)利害關系之中為人們營造一個供人‘觀照’的審美的世界,把人們不斷地引向自我超越,從而使我們研究和評價文藝的價值屬性找到了最終的理論依據(jù)和現(xiàn)實根據(jù)?!被谧髡咭陨畲嬖跒閭惱韺虻膭?chuàng)作思想,愛默生希望作者憑借自己的真情實感以一種符合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觀察—體驗—情感—理性”的線性敘述思路進行創(chuàng)作。審美情感是藝術思維獨創(chuàng)性的直接來源,作者在作品中抒發(fā)的情感不是泛指一切情感,而是一種源自內(nèi)心的真摯情感,它具有崇高性和感染力,能夠激勵人們不斷完善并指引人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當然僅僅憑借情感還不足以完成任務,作者必須思想敏銳,在細致地觀察中借助情感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只有這樣文本才能產(chǎn)生深刻的情感效果。愛默生希望所有作者都能朝著這一目標努力,確保文本的感染力和意蘊美得以充分展現(xiàn)。作者只有以真誠、尊重、信賴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才會成為一個睿智而通達的創(chuàng)作者。由此可見,作者的人格在創(chuàng)作中發(fā)揮的作用非同一般:“人們并非是以他們的論點使人心悅誠服,而是以他們的人格,以他們的身份,以他們此前的所作所為。”作品的神圣性往往通過作者的人格得以彰顯,在其性格中真實地流淌出來,正因為如此,愛默生提倡一種真實性的人格化書寫。

        正如愛默生在《友誼》中所言:“誠摯就像王冠和權威?!蔽膶W創(chuàng)作的倫理準則的核心要素就是作者的真誠態(tài)度,作者不僅需要具備能言善辯的文字表達能力,而且需要培養(yǎng)自己平和寬厚的道德境界,只有秉承古希臘和羅馬時代那種高貴的靈魂,懷有寬廣的同情心,對生活保持一種敏銳的領悟力,才能夠推心置腹,誠懇大度地將生活的真理傳達給人們。愛默生以當時美國青年的行為修養(yǎng)為例,告誡作者要戒驕戒躁,不要因為自命不凡而時時表現(xiàn)出一種拒人千里之外的傲岸神氣。作者的誠懇對于提升作品的信服力具有積極的效果,因為美德這種情感存在于社會的基礎之中,是社會各階層人民共有的品質(zhì),從古至今美德都在發(fā)揮作用,“即便是在歐美貴族的精英人物里,華貴服飾之下也跳動著充滿人性之愛的堅強心臟?!标P于人性、道德的種種情感的虔誠表達是神圣而永恒的,誠懇地傳遞美德思想的作品會讓人深感信服并欣然接受,從而更好地提升作品的影響力。以拿破侖為例,他曾被屬下稱為“10萬大軍”(Cent Mille),由于他的誠實品質(zhì),他率領的軍隊展現(xiàn)出強大的戰(zhàn)斗力,甚至可以堪稱百萬大軍。一個誠實的作家亦是如此,誠實的力量可以令他的作品對于社會的推動力具有排山倒海之勢,在更廣泛的范圍內(nèi)廣為人知,鼓舞眾人。愛默生向在作品中真誠傳遞道德思想的作者表示感謝,“只要有人作了努力,能使那些表達虔誠信仰的崇高形式廣為人知,我們就應該感謝他。那些曾拯救過人類、鼓舞過人類的最完美、最高尚的人之一正是受到虔誠信仰的激勵而產(chǎn)生靈感的?!彼宰髡咭\心實意地肩負并完成傳達真理的使命,代表人們言說正義和公平的存在。

        作品的藝術效果都離不開作者真誠的創(chuàng)作和積極的思考,“人的價值跟他的作品必須是相等的。”作者在作品中流淌出純真的天性、質(zhì)樸的情感和對生活的坦誠態(tài)度都會實實在在地吸引廣大讀者,而且作品產(chǎn)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往往取決于它的思想深度,“任何作品對大眾心靈的影響都可以被它的思想深度精確地衡量出來。它汲取了多少水?如果它喚醒你進行思考,如果它用雄辯的強音舉你升空,那么對人們心靈的影響就會寬廣、徐緩、持久。…… 能講出、寫出永不過時的東西的訣竅就是講得真誠,寫得真誠。沒有力量影響我自己的實踐的論點恐怕也影響不了你們的實踐?!笨梢?,作品的意義取決于作者的真誠寫作能否激發(fā)讀者進行深入思考。愛默生指出若要創(chuàng)作一部流芳百世的作品,真誠寫作是作者在文學實踐中必須遵守的準則。

        當然,倫理道德寫作千萬不能為了道德而道德,不能以失去人的本色為代價。正如賀仲明所說的,“個人化的書寫,自然會提供對事物理解的獨特角度和方式?!弊髡咔胁豢擅つ康卣嬲\,愛默生鼓勵作者堅定內(nèi)心的信仰,明確生活的目標和責任,通過自身的真誠態(tài)度將普遍真理傳達給讀者,因為“只有自我才能表述出真理,并將真理概念化?!边@樣看來,愛默生以真誠寫作為宗旨下的本色寫作其實是一種遵循意志本性、滿足意志愿望的寫作。愛默生在不同的隨筆中都指出“區(qū)區(qū)的和藹可親決不可以和崇高的目標與自我生存相提并論”,“善良必須要有點鋒芒——不然就等于零?!睈勰ㄟ^將英國詩人丁尼生和瓊森的詩作相比較來論證自己的觀點,雖然他欣賞丁尼生作品中展現(xiàn)的逍遙自在的形式美,但也尖銳地指出丁尼生的詩歌過于細致地模仿前輩大師的創(chuàng)作風格,而忽略了自身的創(chuàng)作需要,無法充分突顯自身的特色;而瓊森則不同,處處流露出男子漢的自然本色。愛默生以此提醒作者不要為了道德理想而忽略了自身的本性,作者要根據(jù)自己的意志,盡量使得一切事實與自我本性相符合,即找到源于本性的倫理美德的契合點,這意味著作者描寫的倫理價值首先自己要認同。在愛默生看來,希臘藝術之所以經(jīng)久不衰就是因為作品將成年的品質(zhì)和童年的質(zhì)樸融合為一體,憑借著人們曾經(jīng)經(jīng)歷并熟悉的本色特性造就了希臘藝術的不朽地位。從孩童的單純中回顧和思考那曾經(jīng)擁有但漸已失去的純真,反映了人們對于本性自我的永恒追求。愛默生相信類似純真之類的美德永恒存在,“我所知道的一樁事實是:這些品質(zhì)并非現(xiàn)在才開始出現(xiàn),它們不會因我病而病,也不能被埋進任何墳墓。相反,它們貫穿著整個宇宙。在世界存在之前,它們已經(jīng)存在?!鼈兛缭胶Q蠛完懙?,空間和時間,形式和本質(zhì),把握著打開宇宙自然的鑰匙?!彼赋鲎髡咭嘈庞篮憔竦拇嬖?,名垂史冊的文學大師一般都秉承“相信永恒”的信仰。另外,愛默生希望作者在真誠的同時還要表現(xiàn)出自己的同情心,而不是冷酷麻木地陳述事實或表述精神,作者不能像斯維登堡那樣盡管表現(xiàn)了很高的文化教養(yǎng),但因為缺乏人情味和同情感,他的作品無法喚起人們虔誠的情感。美國的進步作家馬爾茲(Albert Maltz)曾指出文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作家都是以“對人民的同情和熱愛著稱的”。因此,偉大的文學家必然是偉大的人文主義者。

        顯而易見,文學作品與作者本人的生活經(jīng)歷和價值觀念密不可分。人格化書寫其實是兩種“自我”的對話,即現(xiàn)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作者要站在現(xiàn)實自我的個體情感和理想自我的倫理精神之間的客觀契合點上,這就要求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要剔除過量的自我經(jīng)歷,以便增強作品的客觀性,因此這種人格化書寫表現(xiàn)的一定是抽象的品質(zhì)而不是具體的個人行為,展現(xiàn)的是“卓越的自我”而非具體的“自我”。這既是對現(xiàn)實自我的一次超越,也為現(xiàn)實自我提供了行為參照。需要強調(diào)的是,人格化書寫要避免“卓越的自我”可能帶來的自命不凡,作者需要時刻提醒自己誠懇的態(tài)度更容易感動讀者。

        三、結 語

        和法國大革命引發(fā)的社會結果一樣,美國在獨立戰(zhàn)爭之后,“人們開始對一種生存方式的基礎不安起來。他們從此認為自己對這種基礎負有責任,因為它可以被有目的地加以改變,可以重新塑造得更接近于人心的愿望?!边@里的生存方式是一種廣義的生存方式,包括以人為主體的個人存在方式、美國文學和文化的獨立形態(tài)、美國作為新興國家的世界認同和世界地位等諸多方面。愛默生思考并提煉出作品喚起讀者情感的重要要素,那就是基于事實的真誠創(chuàng)作。作者以其良好的品格進行真誠寫作,在尊重人的本性的基礎上進行普遍倫理價值的預設,用帶有人情味的相似體驗喚起讀者的情感。愛默生認為文學創(chuàng)作應該發(fā)自內(nèi)心才能為讀者提供真正的智慧,否則缺乏作者內(nèi)心真情實感的作品是不可能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只有基于上述原則創(chuàng)作的文本才能在人們生活的具體實踐中發(fā)揮啟迪心智的作用。

        在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上,愛默生借鑒了黑格爾統(tǒng)一心靈和感性的思維,黑格爾認為“在藝術里,感性的東西是經(jīng)過心靈化了,而心靈的東西也借感性化而顯現(xiàn)出來了”,藝術創(chuàng)造需要將心靈和感性統(tǒng)一起來。愛默生倡導文學創(chuàng)作以倫理思想為基點,用文學語言表述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活動,作品的真實性和精神傾向性決定作品的價值,即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倫理意圖是審視作品價值的必要參照點。愛默生希望文本能夠展現(xiàn)一定的神圣性,但又要避免教化的姿態(tài)。“創(chuàng)作,即思想的行動,本身所特有的神圣性在此過程中被轉換為記錄文字?!?愛默生,67)由此可見,創(chuàng)作不是率性而為,而是一種思想性的寫作,作者只有將神圣品質(zhì)確立為創(chuàng)作目標,才會準確無誤地把握作品的基調(diào)并運用一定的策略對此進行有效的表達??傊瑦勰奈膶W創(chuàng)作倫理觀通過從感性到理性以及“人的存在”的創(chuàng)作過程來凸顯人在社會中的主體性,把具有主觀性的人類活動看作改變社會的根本力量。愛默生激勵作者在內(nèi)容和思想上為讀者營造一種精神上的美和強化生活目標的意義,帶給人們心靈的震撼和如同“手足之愛”的感召,而不是在表象形式的層面落入到英國詩歌式的“裝潢性”寫作。愛默生基于倫理使命和人格化書寫的文學倫理觀重視人們廣泛的理想憧憬和普遍的情感價值,這為創(chuàng)建美國自己獨特的文學模式指引了方向。

        [1]Richard Garnett.Life of Ralph Waldo Emerson[M].New York:Haskell House Publishers,1974.

        [2](美)愛默生.論文與講演錄[M]∥吉歐·波爾泰編,趙一凡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3.

        [3]Walter Fuller Taylor.A History of American Letters[M].New York,Cincinnati,Chicago:American Book Company,1936.

        [4]Robert D,Richardson JR.Emerson:The Mind on Fire[M].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893.

        [5]錢谷融.文學的魅力[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86.

        [6]A·Bronson Alcott.“Fuller,Thoreau,Emerson”,in Harold Bloom(ed.)Ralph Waldo Emerson[M].New York:Infobase Publishing,2008.

        [7]王元驤.審美超越與藝術精神[M].浙江:杭州大學出版社,2006.

        [8](美)愛默生.愛默生日記精華[M]∥勃里斯·佩里編,倪慶餼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

        [9]賀仲明.懷舊·成長·發(fā)展——關于“70后作家”的鄉(xiāng)土小說[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

        [10]Gustaaf Van Cromphout.Emerson’s Ethics[M].Columbia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1999.

        [11](美)法斯特.作家——人民的良心[M].俞惟榮,孫梁譯.上海:自由出版社,1954.

        [12](德)卡爾·雅斯貝斯.時代的精神狀況[M].王德峰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

        [13](德)黑格爾.美學(第一卷)[M].朱光潛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創(chuàng)作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創(chuàng)作之星
        創(chuàng)作(2020年3期)2020-06-28 05:52:44
        《如詩如畫》創(chuàng)作談
        被情感操縱的人有多可悲
        失落的情感
        北極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一墻之隔》創(chuàng)作談
        情感移植
        創(chuàng)作隨筆
        文藝論壇(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久久婷婷五月国产色综合| 国产av一区二区制服丝袜美腿|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 国产精品第一二三区久久蜜芽| 亚洲人免费| 97在线视频免费| 视频二区精品中文字幕| 黄色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亚洲| 全亚洲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进入猛烈时中文字幕|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国产95在线 | 欧美|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图片小说| 国产AV国片精品有毛|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16|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韩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亚洲亚洲国产| 欧美丰满熟妇性xxxx| 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_k频道| 国产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激情五月天伊人久久| 亚洲色四在线视频观看| 精品国产3p一区二区三区| av天堂免费在线播放| av永久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麻豆| a毛片全部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 国模一区二区三区白浆| 国产精品女同av在线观看| 亚洲av精二区三区日韩|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另类春色| 国产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最大av在线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婷婷香蕉久久久久久|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