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聰
勸說主要通過語言來影響他人的觀念或行為,達到預期的目的。古代典籍中能人智士游說的精彩言論流傳至今,令人嘆服,個人言語的“偶然”對社會矛盾的“必然”起促進或延緩的作用,即“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國”。當今社會,交往與合作劇增,人們無論是處理國家事務(wù),還是從事商業(yè)活動、人際交往,都離不開勸說行為。所以對初中生進行勸說口語訓練很有必要,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語言和交際能力。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激發(fā)興趣
選取學生真實遇到的勸說情況,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活動,評價以下勸說是否得當,總結(jié)出得失。
(1)一位老人要往河里傾倒污水,一位中學生看到后勸說老人:“老大爺啊,您好,您這桶污水我來給您倒吧,我把它倒到附近的污水池里,不讓它來污染我們這條美麗的河。”老人微笑著說:“我們一起去吧!”
(2)背景:王某和孫某是同學,又是多年的好朋友。但這天卻因爭當班長職位鬧得不可開交,眼看著多年的友誼就要破裂。同學甲和同學乙都對他們進行勸說。
同學甲:“孫某,我覺得你不做班長是件好事。如果你爭得班長,卻失去友誼,值嗎?
孫 某:(呢喃)值……不值?
同學甲:想想你倆多年的交情,容易嗎?你們曾經(jīng)互助互愛,多讓人羨慕呀。但如今為了一個職位,卻要失去這份真情,那多可惜呀。
同學乙:王某,你都做這么久班長了,就讓孫某嘛。
王 某:(白了他一眼)做班長要靠實力,我憑啥讓人呀!
孫 某:(生氣)我又不是沒有能力競選班長,我憑啥要人讓??!
例(1)里勸說的對象是一位長者,所以言語表達要禮貌、婉轉(zhuǎn)、簡明。中學生稱呼對方“老大爺”十分得體,話語也沒有直接批評對方“亂倒污水,破壞河流”,而是婉轉(zhuǎn)地勸說“污水要倒在污水池里,不要污染河流”。該勸說語遵守了得體原則,首先勸說符合愛護環(huán)境的價值準則,其次采用委婉的勸說語與主體和語境相適應(yīng),并取得良好的勸說效果。例(2)中同學甲和同學乙都遵守了價值準則,但同學乙的話語不得體,他沒有根據(jù)對象特征找到勸說的關(guān)鍵點,而是圍繞“讓”字,如果孫某答應(yīng)“讓”王某,說明王某十分霸道,如果孫某接受王某的“讓”,那么孫某的當選沒有信服力,所以加劇了王和孫的紛爭,沒有取得良好的勸說語效。同學甲在“情”字上下工夫,強調(diào)友誼貴于名利,勸說語非常得體,讓人很受用。通過以上例子,學生可以總結(jié)出勸說的基本點——稱呼、內(nèi)容、語氣。
二、列舉例子 歸納技巧
列舉盡可能多的勸說例子,古今中外都可以選擇,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勸說技巧。
(3)柳公權(quán)有意勸唐憲宗秉公治國,但又不敢直說。一次,唐憲宗問:“書何能如是之善?”柳答:“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司馬光《資治通鑒》)
(4)A.別抽煙了!
B.別抽煙了好不好?
C.少抽點煙吧!
D.煙霧太濃了,孩子都咳嗽了?。ㄕZ料來自觀察)
(5)趙小蝶決定在上海投資辦化妝品廠。有朋友勸她:“小蝶,你經(jīng)銷紫砂工藝品已十分成功。而化妝品市場競爭激烈,何必再去冒風險呢?”(《鐘情于事業(yè)女性》)
例(3)使用了雙關(guān),是用一個詞或句子表達雙重意思:一個是字面上的意思,一個是隱含的意義,其中隱含的意思通常是重點。柳公權(quán)名義上在講書法,實則是勸說皇帝秉公治國。在規(guī)勸別人時,出于某種原因或為了達要到某種效果,可以采用雙關(guān)語,它可以加深語言的余味,啟發(fā)對方思考。
例(4)A到D的委婉程度不同,A句是直言,BCD比較委婉。BCD利用潛在的語義來規(guī)勸對方停止吸煙行為。直言不諱刺激性大,容易傷到對方的面子,造成矛盾;委婉的話比較得體,聽了讓人輕松舒暢。不過,話不能說絕對,具體應(yīng)根據(jù)對象和場合,恰當使用直言或是婉言來勸說。
例(5)中勸說者先稱贊對方在經(jīng)銷紫砂方面的成功,使對方產(chǎn)生一種愉快的心理,為提出勸說營造良好的氛圍。接著,提出勸說的理由——化妝品市場競爭激烈,再用疑問句“何必再去冒險呢?”間接勸說對方不要冒險,不要投資辦化妝品廠。該勸說語利用先揚后勸的策略,使勸說能夠比較順利的進行,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最常用的技巧有:正面勸說,引經(jīng)據(jù)典,委婉相勸,巧用“激將”(“請君入甕”),迂回勸說,適度褒揚,激勵說服等。勸說的技巧、策略,很難全部歸納出來,只要能要根據(jù)語境靈活、得體的運用,達到勸說的目的就成功了。
三、實戰(zhàn)練習 提高能力
可以讓學生角色扮演,演勸說小短劇,其他同學評價,教師再評價、指導和示范。提醒學生要口齒清楚、用詞準確、條理清晰、語句精煉,同時恰當運用眼神、表情、手勢等體態(tài)語言。也可由老師命題,如勸說上網(wǎng)成癮的父親,戒除網(wǎng)癮,關(guān)心家庭和自己;作為志愿者,勸說他人來義務(wù)獻血。
課堂是學習口語交際技巧的主渠道,還需要通過大量的課外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和提高。教師應(yīng)積極引導學生在社會交往中實踐,在勸說情境中合理運用所學知識,達到勸說目的,從而培養(yǎng)和發(fā)展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