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峰
【引文】
蔣門神見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顧趕將入來。說時遲,那時快。武松先把兩個拳頭去蔣門神臉上虛影一影,忽地轉(zhuǎn)身便走。蔣門神大怒,搶將來。被武松一飛腳踢起,踢中蔣門神小腹上。雙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將過來,那只右腳早踢起,直飛在蔣門神額角上,踢著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這醋缽兒大小拳頭,望蔣門神臉上便打。原來說過的打蔣門神撲手:先把拳頭虛影一影,便轉(zhuǎn)身,卻先飛起左腳,踢中了,便轉(zhuǎn)過身來,再飛起右腳。這一撲,有名喚做“玉環(huán)步,鴛鴦腳”。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實學,非同小可。打的蔣門神在地下叫饒。
【品酌】
武松打蔣門神之前,為什么要喝那么多酒?
大多數(shù)影視作品,都說為了使出醉拳,包括老版的山東臺的《武松》。
可咱們看原文,武松打醉拳了么?他打醉八仙了么?俺是沒看出來。武松一開始,過一家酒店,就喝三碗,一路喝到快活林,到了快活林后,假意耍酒瘋,把蔣門神的小老婆和幾個伙計都給摜到酒缸里去了,逼得蔣門神出手。
蔣門神曾放言摔跤無對兒,其人身高九尺,可謂身長力猛,如果他與武松面對面,好似燕青打擂一般惡斗一場,究竟誰贏誰輸,俺覺著可是難說。那么他為什么沒有和武松放手一搏呢?他為什么連自己的真本事都還沒拿出來,就被人家狂揍一頓呢?
因為他輕敵。
他為什么會輕敵?
蔣門神打施恩的時候,是很認真的。施恩是勞城營的小管營,手下一幫囚犯,在此地是個黑社會頭頭兒,蔣門神乃張團練帶來的外地人,屬于強龍過江,猛一見施恩這地頭蛇,當然不敢怠慢。此人身高體闊,號稱太岳相撲無對兒,是個摔跤的好手兒。摔跤的可不好對付,拳諺有云“三年拳不如三年跤”,為什么?因為你練拳三年,可能有一年多都在練基本功,第二年才慢慢摸索著進行拆招,第三年才開始不斷找人實戰(zhàn),而練摔跤的,一開始就得練摔打。摔跤是基本功和實戰(zhàn)同時進行的,且講究勢大力猛,而這恰恰是實戰(zhàn)的關鍵條件,因此最快上手的赤手防身技術,就是摔跤。
施恩雖然也學了些武藝,可在力量上比蔣門神差得太遠,因此栽了,可見一膽二力三功夫這句老話不是吹的。
武松雖然力大無比,武藝嫻熟,但能否很漂亮地打贏蔣門神,卻是個未知數(shù)。須知蔣門神也不弱,武松會摔跤,人家也會,如果二人纏在一處,揪頭發(fā)扯耳朵,掏腋窩抓褲襠,即便武松贏了,也贏得忒難看了,影響其大俠的形象,因此呢,武松得找個折,讓這一架贏得漂亮些。
什么情況下打人最輕松?
顯而易見,是在對方不防范的情況下。
那怎么才能讓蔣門神不防范呢?
唯有讓他輕敵。
那又怎么才能讓他輕敵呢?
自己首先要示弱。武松一條大漢,論身量不比蔣門神差,他乍一出現(xiàn),肯定會把姓蔣的嚇一跳,那如何才能讓對方在被嚇一跳的基礎上,還小視于他?
裝醉唄。誰會怕一個醉得路都走不勻乎的醉漢呢?
因此,武松一路上不斷喝酒的目的,是麻痹蔣門神,而非為了使出什么醉八仙。
事實上武松自始至終,也沒用哪門子醉拳,他是否會打醉拳都難說。他打蔣門神的招數(shù),是非常常見,而又非常厲害的功夫。
俺們瞧瞧他是怎么打的蔣門神。
武松打了對方的老婆,對方伙計報信,因此蔣門神三步并兩步跑過來為老婆出氣,如果武松在路上給他擺出個架勢,拿出一副擂臺上的模樣,那么蔣門神必將屏氣凝神,慢慢捉摸,如果那樣,勝負可就難料了。但武松是怎么做的?他根本不給蔣門神做準備的工夫,他見蔣門神跑過來,忙趕過去照著老蔣的面部就是幾拳。
可想而知這幾拳把蔣門神嚇個不輕。他兩條腿還在往前跑呢,車都剎不住的時候,對方突然給他來了幾拳,縱然不挨揍,也被搞得手忙腳亂,招架不迭。拳諺有云“手是兩銅錘,腳下如炮架”,說的就是手腳要配合,一進一退,都要掌握好平衡,蔣門神認為武松醉了,便只顧往前跑,要追打武松,誰知他那個“炮架”還沒剎住呢,對方突然給他幾拳,他不怕才怪。誰知就在這個時候,武松突然扭頭又跑,蔣門神剛被嚇出一身汗,對方突然跑了,他怎能不更加氣惱?這一氣惱,便想也不想,更要狂追了。
這一追,和史進挨打便如出一轍。
俺在講史進挨打的時候,已經(jīng)說得相當明確——兩條腿一前一后地邁開來,等于把自己的上半身加上襠部都暴露給了敵人,如果敵人突然翻身一擊,你跟本來不及變步法,由于慣性作用,你仍舊將繼續(xù)前沖,順理成章地就會挨打。
俺有個朋友,學詠春的,有一次上街,手機被人偷了,但剛被偷走,他就發(fā)現(xiàn)了,拔腿就追前面那個賊,那個賊人見他追來,也撒腿就跑,可沒他跑得快,眨眼間兩人追了個馬頭馬尾,眼看就要追上,那個賊突然一個大轉(zhuǎn)身,一刀就劃過來,事發(fā)突然,俺朋友根本沒看情對方手里的刀子,還以為對方掄拳打他,便使了個詠春的攤手一攔,結(jié)果這一刀正劃在他虎口上,肌腱都翻出來了,好在他反應夠快,不顧疼痛,一腿將對方踢倒,被偷的手機掉在地上,那小子爬起來就跑,俺朋友也沒追,撿起來手機便趕緊去了醫(yī)院,手部被縫了二十多針。俺就說,好在那個賊只是回身劃你一刀,他要是回身捅你一刀,你就掛了。
蔣門神挨打,和俺朋友挨刀簡直一模一樣,他往前跑著,冷不防武松一個后蹬腿,他根本剎不住車,于是便挨了一腳。
接下來,大事件了,武松使出了鴛鴦腿。
鴛鴦腿是怎么使的呢?很簡單,你也做得到。
武松一個后蹬腿,蹬出去的是左腿,一腳蹬中對方后,他整個人往左一扭腰,同時左腳落地為支撐腿,又同時右腳借著往左扭腰的力量一個鞭腿,腳背正抽在蔣門神的額角上。
明白了么?就這么簡單,你也可以做到。武術中的打法是簡單而實用的。
這種腿法也出現(xiàn)在今日的跆拳道中,不同的是,跆拳道把這一腿法給改了,這一改,可改錯了,變得不實用了。
武松為什么能扭身一腳正中蔣門神的額角?不是因為武松的動作快得不可思議,而是因為蔣門神此刻已經(jīng)失去了防范能力。蔣門神為何會失去防范能力?因為在這一腳踢出去之前,武松已經(jīng)一個后蹬腿踹在了他的小肚子上。
前手接后手,這才是打人的招數(shù)。而跆拳道的動作里,卻將這個后蹬腿去掉了,直接就是一扭腰一個鞭腿,這類打法,如果對付沒練過的人,可能有效,但如果對方做過很刻苦的反應訓練的話,這個打法便不一定有效,因為做過刻苦的反應訓練的人,深知手疾眼快的重要,你在扭腰的一剎那,是背對敵人的,那么他完全可以趁機猛沖過來,等你扭腰擺腿的時候,他已經(jīng)沖到你的跟前了,你的大腿當然可以碰到他,但沒什么用,而他的拳頭卻可以趁機接二連三地猛擊過來,或者直接抱摔。這就是武術中所說的“不動如水,乘隙而入”。
由此可見,武松那一記后蹬腿的重要性,就如俺前面所說過的一樣,直截了當?shù)孽咄瓤梢杂行ё柚箤Ψ降墓簦渌蛇@一腳蹬在蔣門神的小腹上,也許踢了膀胱,也許連帶恥骨,反正劇痛無比,蔣門神便蹲了下去,這一蹲,腦袋正好在“起腿不過腰”的位置上,踢起來又容易又方便,于是被武松一腳掃倒。
施耐庵說這一撲喚作“玉環(huán)步,鴛鴦腳”,其實玉環(huán)步就是武松一扭腰一轉(zhuǎn)身時的步法,鴛鴦腳則是一蹬加一記鞭腿的總和。
武術并不神秘,只要你肯練,打人靠的是戰(zhàn)術,會打總比蠻打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