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亢亢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4-0128-01
學生學習音樂主要是服從自身興趣的需要,對音樂的興趣是學習的主要動力,在基礎教育階段的音樂教學,其重點是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就終身教育而言,音樂興趣是學生在音樂方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前提條件,是學生在人生旅途中不斷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和發(fā)展自身音樂能力的動力催化劑。因此,培養(yǎng)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和需要是發(fā)展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的重要條件。
一、以學生為主體的音樂課堂教學與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
小學生有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對于音樂學習,不同年齡的學生有著各自不同的理解。用成人的眼光審視學生的音樂學習,以教師的經驗代替學生的理解,只能使音樂教學陷入理性的泥潭。音樂教學要給學生以自己的方式感受、表達音樂的機會。而善于用形體動作對音樂作出反映,表達內心對音樂的感受,是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另一個特點。針對這一特點,音樂教學應給予有效的鼓勵與引導,將音樂與體態(tài)律動盡可能自然地整合起來,將外部動作與內心體驗最大限度地聯(lián)系在一起,以形成穩(wěn)定而持久的音樂興趣。
二、教師啟發(fā)引導音樂課堂教學與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
(一)教師要深刻理解教學內容
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發(fā)掘所教課程的情感因素,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意識,豐富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情感體驗,以達到煥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認知潛能的目的。
(二)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教學手段的藝術性
一是良好的教學語言。語言的優(yōu)越性是任何教學媒體不能取代的,語言的美更能突出音樂學科的情感。例如在學唱《念故鄉(xiāng)》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感受到主人公對家鄉(xiāng)的眷戀之情,就可采用較慢的語速,低緩而激動的朗讀歌詞,激發(fā)學生對歌曲的內容產生共鳴;二是優(yōu)美恰當的教態(tài)。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本身就是教材的一部分,其身體的任何部分在都可以成為知識傳輸的渠道。例如在學習《豐收之歌》時,教師隨著旋律做幾個簡單的割麥動作,就能使學生很快進入到歡快活潑的勞動場面之中;三是善于運用電化教學手段。鑒于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特點,他們對音樂的理解需要更直觀、更形象、更生動的中間媒介給予展示。那么,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興趣教育就更為行之有效。
三、音樂課外活動與中小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
(一)普及性的課外音樂活動
課外音樂活動開展有明確的目的,教師要了解每學年、學期本地區(qū)和學校音樂教學情況,根據學生實際,擬訂切實可行的計劃,合理安排課外音樂活動內容和時間?;顒又幸⒁馀囵B(yǎng)學生的組織能力,鼓勵學生互幫互助,團結合作,以學生自行參與組織為主??梢越M織以下課外音樂活動:一是各類音樂比賽:歌詠比賽、文藝匯演、音樂知識競賽等。二是音樂專題講座:音樂教師講演,請校外專家講演,或指導學生講演。三是舉辦藝術節(jié)、聯(lián)歡會、班級文藝匯演。四是學生參與創(chuàng)辦音樂專題墻報、專欄、廣播等。
(二)專業(yè)性的課外音樂活動
專業(yè)性課外音樂活動,是根據學生對音樂某方面的興趣和特長組織較系統(tǒng)的音樂專業(yè)學習。分組和個別輔導相結合,讓優(yōu)秀生配合教師對同學幫輔,互教互學互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主要組織形式有:一是音樂興趣小組:聲樂、器樂(如手風琴、電子琴等)、創(chuàng)作、指揮、舞蹈小組。二是合唱團:同聲合唱(男生、女生)、混聲合唱。三是各種類型樂隊,如,民族樂隊、管弦樂隊、電聲樂隊、吹奏樂隊、混合樂隊,是一般學校常見的樂隊組織形式,學??筛鶕嶋H情況混合組建。
四、中小學生音樂課堂興趣的培養(yǎng)與評價機制
1.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設定評價方式,既保證評價的質量,又不讓學生感到壓力。結合對音樂興趣教學的研究,在對學生的學習目標設置、監(jiān)控、方法選擇上要以實施日常的形成性評價為主,在學期或學年的整體評價上以總結性評價為主,并要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2.定性述評與定量測評相結合
在過去的教學評價中,人們往往把定量評價作為唯一的評價方法,對教學中什么事情都要量化。但在實際中,有些方面是很難量化的。所以在評價中要根據考核內容,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
3.教師評價與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有機結合
在音樂教學中除了教師評價外,還要增加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鼓勵學生自覺地參與到評價中,發(fā)揮主體地位,促進自主意識的發(fā)展,從中不僅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評價能力,還可以把它們作為檢查學生評價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反饋途徑。
(責任編輯 劉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