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市政道路的施工過程中,路面設置應力吸收層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方面能夠提高路面使用品質(zhì),另一方面能夠提高道路使用壽命,降低養(yǎng)護費用,從根本上使道路全壽命使用費用降低。本文主要研究了市政道路施工的過程中應力吸收層的施工技術,促進水泥混凝土路面應力吸收層的應用于推廣。
【關鍵詞】市政道路;應力吸收層;施工技術
應力吸收層的位置為半剛性基層之上、水泥混凝土路面之下,發(fā)揮著對應力進行吸收、防止反射裂縫、通過隔離實現(xiàn)防水等作用。市政道路的施工中設置的應力吸收層,由于集料相對較細、礦粉用量相對較大、油石相對較大、空隙率相對較小、飽和度比較大等原因,一般采用砂礫或者細粒式密級配瀝青混合料。
1 準備階段
在應力吸收層的鋪筑工作進行之前,路面施工人員需要對基層的質(zhì)量進行認真的檢查,只有基層的質(zhì)量符合施工規(guī)范要求之后在能夠在其上面鋪筑應力吸收層。在對應力吸收層鋪筑之前,需要對基層進行徹底的清掃,對于基層中存在的破損情況要及時的處理之后才能夠進行應力吸收層的鋪筑。
2 混合料的拌制階段
第一,瀝青的混合料需要在瀝青廠進行集中的拌制。第二,在拌合廠與施工現(xiàn)場的距離確認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兩地之間的交通情況,要在混合料運輸?shù)绞┕がF(xiàn)場之后符合相關的施工規(guī)范中的攤鋪溫度要求。第三,集料不能夠堆放在一起,要按照種類的不同來進行分別的貯存,細料需要設置防雨頂棚,料場道路需要進行硬化處理,避免集料受到泥土的污染。第四,集料進場后的堆放要按照規(guī)定,位置要在料堆頂部平臺位置。第五,瀝青混合物的生產(chǎn)溫度要滿足施工要求,集料的含水量在烘干之后要小于1%。第六,除塵會導致一部分的粉料損失,這部分損失要及時補充等量的新礦粉。第七,瀝青混合料要借助間歇式拌和機,而間歇式拌和機要滿足施工進程標準,而且必須具備除塵設備,確保環(huán)保方面的要求。
3 混合料運輸階段
瀝青混合料使用運料車進行運輸,車輛不能超載、急剎車、急轉(zhuǎn)彎,運料車所裝載的混合料要小于其運力。運料車在使用完之后需要進行清理,在車廂的板上涂隔離劑或者防粘劑,避免瀝青與車廂板粘結,但是這些隔離劑或者防粘劑不能夠出現(xiàn)多余的部分在車底集聚。在裝車的過程中,車輛需要多次移動來實現(xiàn)平衡裝料,避免混合料離析情況的出現(xiàn),裝車完畢之后要在混合料上方加蓋苫布,主要的作用是保溫與隔離污染。運料車到達施工現(xiàn)場之后要對輪胎進行清洗才能夠進入施工現(xiàn)場,防止對路面造成污染。運輸車卸料的過程中不能夠有剩余,而且一旦發(fā)現(xiàn)結塊等現(xiàn)象時就不能夠再用于鋪筑了。
4 混合料的成型階段
第一,在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要確保壓路機的數(shù)量充足;此外,還要注重壓力組合方式與碾壓方式的選擇與采用,確保碾壓效果最佳。第二,碾壓包括三個階段“初壓、復壓與終壓。壓路機碾壓的問題要滿足施工規(guī)范要求,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來決定試壓。碾壓的“三個階段”都需要在高溫狀態(tài)下進行,而且在低溫情況下不能夠進行反復的碾壓工作,防止石料的棱角出現(xiàn)磨損、壓碎導致集料嵌擠而破壞掉。第三,壓路機在碾壓的過程中要保持緩慢而均勻的速度,符合施工規(guī)范要求,應力吸收層較薄,還要注重線路與方向的一致性,防止瀝青混合料發(fā)生推移。第四,壓路機碾壓要符合要求,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來決定試壓。第五,瀝青混合料在初壓的過程中需要滿足的要求為:初壓在攤鋪機之后,要保證初壓區(qū)域比較短,在碾壓的過程中要盡快將表面壓實,利于熱量的減少。施工人員要在鋼輪壓路機進行靜壓,在靜壓的過程中壓路機驅(qū)動輪要朝向攤鋪機,從攤鋪機的外側(cè)向中心碾壓,在坡道上要將驅(qū)動輪從低到高碾壓。初壓完成之后要對路面的平整度與路拱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嚴重缺陷之后要進行修整或者返工。第六,初壓完成并合格之后要進行復壓,復壓要在初壓完成并檢查合格之后馬上進行,不能夠在中間進行停頓。壓路機碾壓段總長度不能夠過長,在60米之內(nèi)。要根據(jù)不同的壓路機型號選擇壓路機開展的全幅振壓,確保均勻的壓實度。第七,復壓完成之后就要進行終壓,如果復壓之后沒有明顯的輪跡可以選擇不進行終壓。第八,在碾壓的過程中,碾壓輪要保持清潔,要及時清除碾壓輪上的瀝青混合料,可以在鋼輪上通過涂隔離劑或者粘接劑的方式來防止瀝青混合物粘接。鋼輪的表面可以添加表面活性劑,但是這種方法需要施工人員對碾壓輪進行噴水,但是噴水量要嚴格控制而且要保持霧狀,而且不能夠出現(xiàn)漫流現(xiàn)象。如果使用輪胎壓路機的話,可以對輪胎進行烘烤使其快速升溫,或者在表面涂隔離劑或者粘接劑。第九,如果路段并沒有完全碾壓成型,那么壓路機則不能夠在這些路段實現(xiàn)轉(zhuǎn)向、掉頭、停留等操作。如果一些路面能夠在當天成型,那么要確保路面上沒有停留一些機械或者設備,而且不能夠在路面上散落礦料、油料等。
總結:
對當前的市政道路施工的現(xiàn)狀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應力吸收層施工技術已經(jīng)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但是,當前對于應用吸收層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研究人員過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應力吸收層某個單一的方面,不能夠從整體上對其各個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的考慮,施工方法的可靠性不能夠得到保障。施工人員在路面路面應力吸收層的施工過程中,實現(xiàn)應力吸收層施工技術與工程實踐的有機結合,在加上有效的評價方式,確保應力吸收層技術的施工質(zhì)量,使其作用的發(fā)揮實現(xiàn)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彭志偉,陳鵬,王正六,范玉東,葉麗偉,張學林. 混凝土路面應力吸收層的施工技術探究[J]. 河北農(nóng)機學院學報(技術科技版),2013,05(67):74 - 76.
[2]蘇梁,張偉,黃原森. 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在市政道路改造中的應用[J]. 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1(45):48 - 50.
[3]尚培東,姜麗麗,萬鑫. 水泥路面加鋪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的施工技術[J]. 山東交通科技,2011,01(95):39 - 41.
作者簡介:李江濤 (1983-)男,湖北仙桃人,本科,專業(yè):市政道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