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培培
同心鑄平安
——邯礦集團建設“同心圓安全文化”提升礦井安全保障力
文/安培培
近年來,冀中能源旗下的邯鄲礦業(yè)集團堅持“同心圓安全文化”建設,借助安全文化力提高了煤礦安全保障力,推動了企業(yè)的安全發(fā)展、健康發(fā)展。
邯礦集團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邯鄲礦務局,2003年整體改制為邯鄲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改制前邯礦的安全生產狀況并不是很好,改制后通過對事故案例進行剖析,發(fā)現造成事故的原因很多。比如,地質條件復雜,開采困難,生產環(huán)節(jié)多;受上世紀末煤炭市場疲軟影響,企業(yè)長期處于困境,安全設施建設大量欠賬;受小煤窯破壞嚴重,礦井井田“千瘡百孔”,小煤窯多處與大礦貫通,給礦井安全管理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等。但究其根本原因,還在于安全文化的落后。
一是決策層安全理念落后,沒有形成科學的安全觀。調查了解到,在個別礦的領導和管理人員中還存在著“煤礦是高危行業(yè),出個事故在所難免,不足為奇”的“事故難免論”。出了事故往往是就事論事,雖采取一些具體防范措施,但也是些“就頂板抓頂板”“就瓦斯抓瓦斯”的權宜之計和措施?!懊旱V從根本上杜絕安全事故是不可能的”觀念仍然在很多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二是管理層管理方式粗放,沒有形成嚴密規(guī)范的安全機制。一些管理人員認為煤礦就是“粗拉活”,當礦工有力氣能干活就行,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實行精細化管理。一方面對安全培訓不重視,課程安排不系統(tǒng),即使培訓也只是進行一些入井前最基本的安全知識教育,職工對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識掌握的少、不系統(tǒng),不出事故是僥幸,一旦出現問題,職工根本就不會應對,不懂得自我保護。另一方面是安全管理粗放,安全質量標準要求低,安全制度執(zhí)行不嚴格,給安全生產埋下隱患。
三是工人安全意識淡薄,沒有形成濃厚的安全氛圍。邯礦集團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實行了農民輪換工制度,至今井下一線工人中的勞務派遣工仍占一線工人總數的65%。這些勞務派遣工沒有經過現代化大生產的嚴格鍛煉,缺少對生產工序環(huán)環(huán)緊扣、密切配合的認識和經驗,不懂得嚴格遵守規(guī)章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的極端重要性,缺乏最基本的安全意識。還有一些人受文化程度和區(qū)域文化習慣的局限,存在迷信、僥幸、逞強、麻痹、放縱等心理,這些落后的意識是導致違章行為和傷亡事故經常發(fā)生的最根本的人為因素。
通過認真分析引發(fā)事故根本原因,邯礦集團認識到,依靠科技興安,不斷提高礦井設備設施的科技含量固然重要,但再先進的設備也要由人來操作;不斷健全和完善礦井安全管理制度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制度保障,但再全面的安全制度也必須由人來執(zhí)行;建立礦井安全監(jiān)察機構,充實安全監(jiān)察隊伍同樣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必要手段,但再強有力的安監(jiān)機構、再多的安監(jiān)人員也不可能做到對每個人、每件事、每一時、每一處的監(jiān)督,安全生產歸根到底要以廣大職工的自保、互保為基礎。可見,所有這些問題都集中在一個主體上,那就是“人”。所以,要真正做到安全生產,就必須改變落后的管理理念,形成和樹立先進的、科學的管理理念;就必須改變過去那種單純的以事和物為中心抓安全管理的模式,確立以人為本的安全管理指導思想和管理機制;就必須改變以往的亡羊補牢式的被動局面,做到安全工作超前防范,未雨綢繆,主動出擊;就必須改變“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的籠統(tǒng)的模糊的安全責任觀念,教育廣大職工形成和不斷增強“我要安全、我會安全、我能安全”的主體明確的自我保安意識。只有實現了這“四個必須改變”,才能成就生產的久安之勢、企業(yè)的長治之業(yè),而實現這個“四個必須改變”的源泉和動力就是建立符合企業(yè)實際的安全文化。因此,符合煤礦安全管理實際、具有邯礦特色的“同心圓安全文化”應運而生。
“同心圓安全文化”是在總結探討煤礦安全生產運行規(guī)律,從文化角度審視和整合煤礦安全管理資源的基礎上,全面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突出“以人為本”的科學安全觀,以安全理念鑄魂、安全技能硬功、安全責任筑防、安全環(huán)境強基、安全機制嚴控為主要內容的五個互相聯系、互相作用、互相疊加的同心圓幾何模型為基本框架,是一套具有系統(tǒng)性、閉合性、立體性、人文性、可控性、創(chuàng)新性的安全文化體系。
“同心圓安全文化”理論把煤礦安全工作的所有要素整合為了五大要素,每一個圓代表一個要素,分別從文化角度進行了詮釋和導向,指導安全生產。基本框架為:
“同心圓安全文化”是一個以倡樹理念為先導、以技能鍛煉為前提、以落實責任為關鍵、以強基固本為基礎、以機制運行為保障的既獨立閉合自成體系,又相互聯系互相作用的較為成熟的安全管理文化理論。同心圓寓意著抓安全必須黨政同心、干群同心、部門同心、上下同心,象征著企業(yè)圍繞實現安全生產長治久安這一目標,人人同心協力、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同頻共振。
一是增強了全員對先進文化的認同感。形成了科學安全觀,增強了人在安全工作中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決策層樹立了“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的理念。管理層改變了粗放的安全管理方法,把“細節(jié)決定成敗”作為安全的哲學理念,主動實行安全精細化管理。職工擯棄了宿命論、不可知論、迷信心理等錯誤思想,增強了安全自覺性,自主保安意識明顯增強,安全管理實現了重心下移,關口前移。
二是促進了職工良好安全行為養(yǎng)成?,F在邯礦集團絕大多數職工已養(yǎng)成了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遵章守紀意識明顯增強,“一舉一動規(guī)章至尊”深入人心;學技術、學規(guī)程,會安全、能安全在廣大職工中蔚成風氣;“人是安全動力、人是安全主體、人是安全目的”的人本安全管理基本理念已經確立,打造本質型安全人和本質型安全礦井扎實推進,完成了“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會安全”的轉變。
三是促使安全狀況明顯好轉?!巴膱A安全文化”實施兩年來,邯礦集團各個礦井的安全素質整體提高,安全生產形勢持續(xù)穩(wěn)定好轉,輕、重傷率大幅度下降。改制10年來,邯礦集團在本質型安全企業(yè)建設方面邁出了一大步。
四是在社會上引起積極反響?!巴膱A安全文化”引起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國家安監(jiān)總局先后三次派員到邯礦進行調研,對這一文化體系給予了高度評價。新華出版社編輯出版了《同心鑄平安》一書。
(作者單位:冀中能源集團)
(責任單位:龐永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