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太新++黃生金+
(1.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華僑投資區(qū)醫(yī)院,南寧530105;2.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馬山縣人民醫(yī)院,南寧530600)
[摘要]目的:考察C反應蛋白、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聯(lián)合檢測對小兒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診斷價值,為提高小兒呼吸道疾病診斷能力提供參考。方法:以我院2011年7至2013年3月間收治的300名呼吸道感染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致病原的不同分為3個實驗組,并選取50例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對各組治療前后的C-反應蛋白、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水平及其陽性率進行對比分析。結果:治療前,3個感染組患兒的C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白細胞的水平及其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3個感染組中以細菌感染組患者的CRP、WBC、N的水平和陽性率最高,且與另外兩個感染組相比,差異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5天后,3個感染組患者的CRP、WBC、N水平和陽性率均明顯下降,且以細菌感染組的下降幅度最為顯著。結論:中性粒細胞、白細胞和C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小兒呼吸道疾病診斷能力。C反應蛋白對細菌感染最為敏感,該指標可用于細菌感染的專屬鑒別,可以更好地指導抗生素臨床使用。
[關鍵詞]C反應蛋白;小兒呼吸道疾病;白細胞;中性粒細胞
中圖分類號:R725.6R331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5200(2014)04-101-03
DOI:10.11876/mimt201404033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change about C-reactive protein, white blood cells and neutrophils for the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LU Tai-xin,HUANG Sheng-jin.(1.The overseas chinese investment zone hospital of Nanning city in Guangxi province, Nanning 530105, China; 2.The mash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Nanning city in Guangxi province, Nanning 530600, China)近年,小兒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發(fā)病率逐年上升 [1]。其主要病原菌為細菌、病毒以及支原體等[2],中性粒細胞(N)、白細胞(WBC)及外周血中的C反應蛋白(CRP)等檢測應用于兒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診斷[3]。相對于傳統(tǒng)診斷措施而言,生化指標檢查較細菌培養(yǎng)等措施具有操作簡便、快捷特點,本次研究中以C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白細胞作為評價指標,對其在小兒呼吸道感染中診斷價值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1.1研究對象
以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間收治的300名呼吸道感染患兒為研究對象。依據感染病原菌的不同,將其分為細菌組、病毒組和支原體組,患兒的選擇年齡區(qū)間為0-7歲之間。細菌組:103名,男性63名,女性40名,年齡范圍10-83個月,年齡中位數41個月。病毒組:81名,男性50名,女性31名,年齡范圍12-81個月,年齡中位數43個月。支原體組:116名,男性65名,女性51名,年齡范圍11-86個月,年齡中位數42.5個月。此外,為使研究更具科學性,根據3個研究組患兒的基線資料特點,另選取50名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對4組患兒的基線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各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明研究結果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4]:a. 細菌感染患兒診斷標準為:血液培養(yǎng)或痰培養(yǎng)結果顯示出致病菌或者條件致病菌。b. 病毒感染患兒檢驗顯示致病菌陰性,血清學檢查顯示出病毒陽性。c. 支原體感染患兒的血清抗支原體抗體檢查結果陽性,效價≥1:80。
納入標準:a. 患兒除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外,不伴有非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或血液疾病。b. 臨床表現出明顯的咳嗽、發(fā)熱等呼吸道感染常見癥狀。c. 患兒年齡在10歲以下,且愿積極配合該研究的相關檢測。d. 就診時未接受過連續(xù)的抗菌或抗病毒藥物治療,近期未接受抗生素藥物的治療且未服用過對本次研究會產生影響的藥物。
2研究方法
2.1檢測方法
患兒初次就診時,即檢測其血中的C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和白細胞水平。并于治療后5天時,對3種生化指標的水平進行復檢。
觀察各組患兒首診及5天后C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和白細胞的陽性率。C反應蛋白使用免疫比濁法進行檢測,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使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檢測。其陽性率的判斷標準為[5]:C反應蛋白>8mg/L、白細胞>10×109/L、中性粒細胞>70%。
2.2數據分析
數據采集后,使用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數據進行t檢驗,計數數據進行x2檢查。以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3結果
由表1可以看出,細菌感染組、病毒感染組和支原體感染組的患者C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和白細胞水平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細菌感染組、病毒感染組和支原體感染組3組的對比結果顯示,細菌感染組的C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和白細胞水平最高,且與其它兩個感染組相比均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1)。3種指標在細菌感染組中以CRP的陽性率最高,說明CRP對細菌感染的敏感性最高。
治療5天后,復檢結果顯示,治療后各組患者的C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和白細胞水平及其陽性率均明顯下降,治療前后各組的指標變化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且3組中以細菌感染組的下降幅度最為顯著。對于細菌感染組,中性粒細胞和白細胞的陽性率均降至0%,而C反應蛋白的陽性率仍有8.3%。
4討論
小兒呼吸道疾病病原菌檢查由于檢測耗時、標本采集困難,無法做到高效、快捷[6]。生化常規(guī)檢測因具有經濟、快捷、高效的特點,目前已被廣泛用于各科疾病的感染癥狀的初步診斷。中性粒細胞、白細胞和C反應蛋白等生化指標由于能夠反應患者機體感染的狀況[7],目前已被作為感染性疾病臨床診斷主要生化指標。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細菌組患者的3種生化指標的水平和陽性率均高于病毒組、支原體組組和對照組,且差異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這說明中性粒細胞、白細胞和C反應蛋白對細菌感染比較敏感,通過聯(lián)合檢測這3種指標可以迅速區(qū)分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在3種指標中,3個感染組中均以C反應蛋白的陽性率最高,且在細菌組中C反應蛋白的陽性率最高。C反應蛋白是一種由白細胞因子所誘導產生于肝臟的一種相反應蛋白[8],能夠靈敏反映機體的組織損傷或炎癥反應,其濃度的上升與機體的感染程度成正相關,能夠有效指導感染性患者的早期用藥和臨床診斷。治療前后,細菌組、病毒組和支原體組患兒的C反應蛋白、粒細胞和白細胞水平均有一定的下降,且治療前后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3組患兒的各指標的變化幅度相比,以細菌組最為顯著,進一步印證了C反應蛋白、粒細胞和白細胞對細菌感染性呼吸道疾病的臨床診斷價值。由于3種指標的變化在細菌組中以C反應蛋白的變化最為顯著(P<0.01)??梢姡珻反應蛋白具有較高靈敏度,顯著高于中性粒細胞和白細胞。C反應蛋白不僅能夠作為預測機體感染程度的獨立指標,而且對細菌感染具有高度靈敏的診斷價值,能夠有效指導小兒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臨床診斷和病原菌的鑒別。
endprint
相對于C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和白細胞臨床正常范圍較寬[9],且個體差異性大,單純依靠這兩種指標很難對感染性疾病的性質進行判斷。C反應蛋白因是在炎癥反應時釋放,個體差異小且不受精神因素、運動因素等的影響[10],其臨床診斷意義較為固定。因此,在對小兒感染性疾病進行診斷時,將C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和白細胞這3種指標進行聯(lián)合檢測,更為合理。能夠有效提高小兒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診斷敏感性,指導臨床合理用藥。
參考文獻
[1]陸權.疫苗與兒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J]. 臨床兒科雜志,2010,28(6):513-515.
[2]Blanca?EDRN,Francisco J?,Espinosa RC. Review: Immunostimulants for preventing?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in?children[J]. Evidence-Based Child Health: A Cochrane Review Journal,2012,7(2):629-717.
[3]Nair H, Nokes DJ, Gessner BD. Global burden of acute lower?respiratory infections?due to?respiratory?syncytial virus in young?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The lancet,2010,375(25):1545-1555.
[4]焦瑞寶,唐吉斌,成冰,等.hs-CRP 和WBC 聯(lián)合檢測在兒童呼吸道感染中的應用[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22(14):517-518.
[5]邢業(yè)蘭. C-反應蛋白, 白細胞, 中性粒細胞聯(lián)合檢測在小兒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價值[J]. 菏澤醫(yī)學??茖W校學報,2012,24(30):445-447.
[6]Franz A, Adams O, Willems R, et al. Correlation of viral load of?respiratory?pathogens and co-infections?with disease severity in?children hospitalized for lower?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J]. 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2010,48(4):239-245.
[7]Christensen A, Nordb? SA, Krokstad S,et al. Human bocavirus in?children: mono-detection, high viral load and viraemia are associated with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J]. 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 2010, 49(3):158-162.
[8]朱媛媛. 快速檢測C 反應蛋白在小兒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17):415-417.
[9]Edner N, Castillo-Rodas P, Falk L,et al. Zinc supplementation in severe acute lower?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in?children: a trip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J]. 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2010,50(7):313-315.
[10]宋文仕,郭玉娟. C 反應蛋白在兒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J]. 安徽醫(yī)學, 2010,31(3):391-39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