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摘要: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科目的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要想學好化學,必須從初中抓起;教師要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入手,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課時少、任務重、內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極易混淆等矛盾,使初中學生更好地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發(fā)他們的智力,培養(yǎng)他們靈活運用化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質量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6-0228-01初中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欲,具備初步的獨立思考和鉆研能力,但自學能力較差,往往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就學化學來說,初中化學是學生學習的叉一新起點,趣味的化學實驗、悠久的化學史、日常生活中生動的化學事實所展現(xiàn)的新世界,能引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是憑著一時的興趣來接受化學這門學科的。隨著學習內容的深入,課程難度的增大,有的學生越學越覺困難。因此,我們在化學教學中,除了要"傳道授業(yè)"、"授之以魚",更重要的是"教給學法"、"授之以漁",使他們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受益終身。下面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淺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1.指導學生預習
課前預習對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途徑。但初中學生往往自學能力較差,認為自己看一遍書就是預習了,常常不能抓住重點,也不能發(fā)現(xiàn)問題。因此。上課時仍然是"漫無目的",不能起到預習的作用。要使預習有效果,根據(jù)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上新課時,一般都花1~lO分鐘的時間來指導學生預習。在學生預習前,我都給學生列出本節(jié)課的預習提綱和要求,使學生有目的去預習,這樣可以大大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第五章第一節(jié)"碳的幾種單質"一節(jié)的教學中,我給學生提出如下幾個預習題綱:(1)什么叫單質?一種元素只有一種單質嗎?舉例說明。(2)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有何異同點?(3)怎樣證明金剛石和石墨是同一種元素——碳所組成的?(4)為什么金剛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異性?(5)無定形碳通常有什么性質?聯(lián)系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列舉它們的用途。在預習中,學生能自我解決一部分問題,即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肯定,對未能解決的問題能有針對性地通過聽老師講來解決,減少了聽課的盲目性,學習積極性很高,同時有讓學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點,又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聯(lián)系,富于思考性。長期堅持,學生就能養(yǎng) 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同時讀書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自學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
2.引導學生樂學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yǎng)在于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于發(fā)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
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yōu)榉€(wěn)定的、持久的興趣?為此我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fā)展和形成,結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發(fā)明如造紙術、火藥等,論化學與現(xiàn)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guī)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學好化學知識是多么重要,他將直接關系到祖國的發(fā)展和建設。這樣做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3.指導學生解題
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離不開解題。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解題方法。首先,審題是關鍵。審題時要注意把題干中的已知條件、隱含條件和題目的求解用簡潔直觀的化學語言轉化成圖式符號,排除與題目所求無關的干擾信息。其次,解題時還要反復理解推敲題意,學會從條件到問題和從問題到條件的正、逆兩種分析方法,明確解題過程中的知識點、公式或規(guī)律等,逐步提高分析問題的靈活性。最后,驗證解題結果,反思解題過程,解題結果是否正確,能否驗證,如何驗證?同時還可以多角度地思考本題的不同解法,從而使學生逐步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增強其辯證性和創(chuàng)造性。總之,我們在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好教法與學法的辯證關系,按循序漸進的原則,把學生領入化學學習之門,在教的過程中逐步解決好學生怎樣學的問題。質的方法而非死記硬背,為今后學習化學打下基礎。
4.提高實驗教學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實驗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瘜W實驗對于學生掌握化學基本操作、掌握化學知識、形成多種能力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課堂上教師充分利用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利用實驗教學讓學生體驗過程與方法,有利于學生三維目標的達成,在實驗教學中,因材施教,拓寬實驗思路,使化學實驗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綜合性,以滿足學生動手、動腦、求新的心理特點,支持學生在實驗中萌發(fā)的創(chuàng)新意識,鼓勵他們去探究事物的本質,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需要教師變演示實驗為學生設計性實驗,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過程,使之變?yōu)樘骄啃?、設計性、科研性的實驗。教學中我們可以安排學生自擬實驗方案,自主詳細設計實驗操作過程,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討論、評價實驗。學生在實驗中,獨立探索、研究,提高了他們的實驗設計能力和動手能力,通過解決實驗中出現(xiàn)疑難問題,提高了學生獨立實驗和學習的能力。設計性或探究性實驗,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還要求他們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綜合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設計性和探究性實驗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欲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新課程的要求就是要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學就是指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以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它要求教師要擁有有效的教學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有效地學習。教師的教學活動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更強調高中化學的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