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梅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6-0039-01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弊端是"少、慢、差、費"。作為母語,語文教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學生考試不及格、表達能力差、書寫潦草……在聽、說、讀、寫、書的諸多板塊中,都出現(xiàn)了令人頭疼,難以解決的痼疾。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教學面臨的問題更多,似乎學生對母語的興趣也消失殆盡,無心聽課、無心作業(yè)、無心作文……學生學的消極,教師教的更是疲憊不堪,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狀,許多老師作著一系列的摸索、探討。我認為:不妨以突破閱讀為切入點,進行語文教學的改革。
職業(yè)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要求,現(xiàn)階段中職語文的首要任務是加強實用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文學教育,全面提高中職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如何有效地完成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任務,我覺得應該從兩方面做起:
1.課內閱讀著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只能在自己誦讀、品味、領悟、交流運用的實踐中習得,自己動腦、自己動手、自己動口,自己體驗和感悟,自主探究。只有親自品嘗,才能覺得滿嘴留香,汁水香甜。也只有自己感受了,才能形成一種素質、一種能力,沉淀在其心底,才能伴其一生,終生受益。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是降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恰恰相反,它給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僅要從角色換位為合作者、幫助者、激勵者,還要切實履行調控教學目標,教學流程,調試學習心理,學習環(huán)境的職責。每一個教師的心里應該涌動著"樂意為學生服務"的美好心愿,示范朗讀和提高背景材料是表層的服務,設計關涉全篇的思考題,讓學生通過自讀熟悉文本,理清脈絡,在時間上不吝惜,在環(huán)境上不干擾,通過提供"質疑討論"、"拓展研究"這些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增長能力、展示才情搭建兩個更為廣闊的舞臺。
教師增強的調控能力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教學策略上:一是尊重個性,開放研討,讓學生誦讀、感知、質疑、探討、建構,真正實現(xiàn)自主解讀。二是交流互補,目標調控,內容,主旨,手法,語言是預設目標的基本內容。在個體解讀中,不可能全面深入探究,只能通過相互交流,啟迪,方能互補共進,達成目標。這里不僅需要對"預設生成"進行理性的思考,更應該關注學情發(fā)展,掌握目標進程的整合能力。
教師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或誘導思路?;蚣ぐl(fā)情趣,或點撥學法,或幫助反思,或示例體驗,或指導感悟,作為互動的一方,教師重在啟迪思維和調動學生的內動力,讓學生學會主動獲取、獨立習得。
2.課外閱讀開拓視野,關注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2.1學會使用配套《讀本》有效拓展閱讀。與教材配套的職業(yè)高中語文《讀本》是一個很好的可以充分利用,讓學生拓展閱讀的教材。教師可以在充分熟悉教材的基礎上,明確《讀本》的內容與課本相關篇目的內在聯(lián)系,結合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的語文學習的要求,設計若干不同方向的主題,供學生選擇,或反復賞讀,或比較閱讀,遷移深化,專題研究。綜合性的學習專題,圍繞著語言,文化,文學三個方面設計,是課內學習的拓展和延伸。設計這樣的活動,意在引導學生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xiàn)象,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研究能力。
2.2打開課外閱讀天地,品味別樣人生。有這樣一條廣告語: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心有多大,語文就有多大。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處處用語文,語文無處不在。它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社會的角角落落。而我們的中職語文教材,連同《讀本》上的文章,區(qū)區(qū)不過幾百篇。這樣小的閱讀量,對于如饑似渴的中職學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作業(yè)量相對較少的中職生,有著充足的閱讀時間和廣闊的閱讀空間,學生手中的讀物五花八門,但是普遍存在著精華與糟粕同在的令人擔憂的現(xiàn)狀。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引領他們去讀書,開辟時間讓他們讀書。推薦大部頭小說,引領他們去接近好的讀本,親近讀本,解讀文本。每讀一本好書,就等于一次心靈的長途跋涉;每讀一本好書,隨著人物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學生不也是在情感上經(jīng)歷著別樣的人生?通過讀書,品味,感悟,通過在情感上的共鳴,情感教育就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在潛移默化中引領著學生走向人生的成熟。一本好書,默默無言間,就是一個好的德育平臺,它對學生情感教育所產生的效果遠遠大于老師,家長的任何一次無序的長談?!朵撹F是怎樣煉成的》,保爾鋼鐵般的意志激勵過許多處于困境中的年輕人;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又于無聲處給人以與病魔抗爭的勇氣和力量……好書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它對于構建學生和諧的精神家園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語文的靈魂是文學,文學的本質是情感,情感的源頭是心靈,語文教學時最應該引領學生馳騁在情感的文學原野上。
3.雙軌并行,全面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我們手中的教科書,僅僅是一個例子,我們要把課內教學和課外閱讀緊密地結合起來,雙軌并行,力求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我們要敢于,也要勤于幫助學生拓展他們的學習空間。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多方面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多角度,開放性的閱讀。以課本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一個載體,而不拘泥于課本內容,在溝通課內外的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更好地加深體驗,增加知識儲備,培養(yǎng)語感。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到語文的實用性,讓學生產生迫切的需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在用在學,在學中用,在實踐中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實用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性情。通過閱讀,開拓視野;通過閱讀,明辨是非,明辨真假與美丑,用一雙會欣賞美的眼睛去關注生活,教會學生做人,教會學生審美,使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的在廣闊的閱讀天地里飛翔。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全面發(fā)展并非意味著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幾個方面都得到收獲,最根本的是在于形成孩子統(tǒng)一的、豐富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說,要讓孩子有一個廣闊的心胸和各方面素質得到和諧發(fā)展并反映內心生活的精神面貌。
以讀促說,以讀促聽,以讀促寫,完成語文教學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整合,聽、說、讀、寫書五項能力由原來的單項訓練為主,轉化為以閱讀為基礎,以表達能力的提高為外顯標志的整合發(fā)展。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我要學得更好"。通過閱讀這個切入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徹底改變職業(yè)中專學校學生學習語文的現(xiàn)狀。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有效結合,雙軌并行,無論是對于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還是培養(yǎng)心智健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全面和諧發(fā)展的學生來說,多不失為一種好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