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喜
摘要:本文研究了當前初中和高中化學教學的基本現狀,并從明確目標、梳理知識、注重知識前后聯系、改革化學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落實學習方法指導和學習心理輔導等方面作好初高中的銜接予以了全面系統(tǒng)的論述,使化學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教學目標;知識梳理;改革教法;學法指導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6-0220-011.加強研究學習,明確初、高中化學教學目標及目的的差別
高中化學課程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尊重和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幫助學生獲得未來發(fā)展所必備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集體的情操;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影響,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三個緯度,設置多樣化模塊,使學生在多個方面得到統(tǒng)一和諧的發(fā)展。
以實驗化學模塊為例,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對實驗的要求是這樣規(guī)定的:"實驗化學是普通高中化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設置該課程模塊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實驗在化學科學中的地位,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方法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應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fā)展:①認識化學實驗是學習化學知識、解決生產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途徑和方法;②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方法和技能,了解現代儀器在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研究中的應用;③了解化學實驗研究的一般過程,初步形成運用化學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④形成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具有批判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⑤形成綠色化學的觀念,強化實驗安全意識。"
通過對比初、高中教學大綱對教學目標及目的的闡述可知:初中化學是啟蒙學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從教科書及教學實際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學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化學知識、基本化學實驗技能、簡單化學計算及化學在生活、生產及國防的某些應用;其知識層次則以要求學生"知其然"為主。高中化學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施的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化學知識逐漸向系統(tǒng)化、理論化靠近,對所學習的化學知識有相當一部分要求學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學生要會對所學知識能應用于解決具體問題。還能在實際應用中有所創(chuàng)新。
教師發(fā)揮好主導作用,這是學生能發(fā)揮好主體作用的前提。開始上課時,教師先講一兩句,提供信息,準確地揭示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目標,學生積極、主動、愉快地參與課堂教學的活動,努力追求并達到教學目標。在交代課堂教學目標時,語言要簡潔不復雜、親切不呆板,語速要稍慢以適應全班學生。幫助學生明確并接受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對于提高教學效果至關重要。因為目標是做事的原動力,有了目標,內心的力量才能找到方向,茫無目標會使學生或者缺乏壓力而導致學生缺乏動力,或者是偏離學習方向而付出無效勞動,影響學習效果。
2.系統(tǒng)挖掘梳理,弄清初、高中教材中知識的銜接
鑒于學生才入高中時的化學知識有限,且化學知識的認識是一種螺旋上升前進的特點,有些時候不能一步到位,有時仍要停留在原始甚至錯誤的層面。要求教師務必對初中和高中的系統(tǒng)知識作全面清理,把握好認識的層次性,控制好教學的深度,選擇好時機完成對舊知識的修正與完善。如初中我們所說的"催化劑"是這樣規(guī)定的:"沒有參與化學反應,且能加快化學反應速度,在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的物質。"而在高中我們對"催化劑"的規(guī)定是:"參與化學反應,且能改變化學反應速度,在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的物質。"
初中化學的教學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識水平及初中化學做為入門學科的限制,較多的采用灌輸式的講解方法。進入高中后,教師要抓住學生生理從少年向青年轉變,學習心理自"經驗記憶型"的被動接收知識向"探索理解型"主動學習知識的轉變時期,在教學方法上則應更多地采取啟發(fā)式,啟發(fā)、激發(fā)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
化學知識體系和網絡的建構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是要靠長時間的積累的。在高一階段,重在積累知識素材,教會學生搭建知識框架的基本方法,并對高一僅有的些化學反應、物質的物理性質、用途制法和有限的結構理論進行適當的歸納總結。
為了促進學生學生自覺主動而有效地完成自學任務,教師從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著眼,提出具體明確的自學要求,如具體的看書范圍,思考內容,要用多少時間,要達到什么目標,自學后教師如何檢測等等,并根據具體內容,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先行嘗試。在學生自學時,教師廣泛巡視學生的自學情況,對自學有困難的學生,教師以悄言細語的方式,進行態(tài)度、方法、習慣和信心指導,而且對自學速度快和質量高的學生及時表揚,以示鼓勵?;瘜W課堂上教師可采用講述講解、演示示范、學生實驗、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討論研究、練習測試、反饋試誤等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去引導、指導學生從事系列學習活動。課堂教學上學生的活動能否體現其主體性,最能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模式、方法是否科學合理、有效。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表、演示實驗、教學模型等直觀材料,結合當前社會熱點,讓學生認識到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經濟有著重要的聯系,讓學生覺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化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要學好化學或必須有腳踏實地、勤奮苦讀的態(tài)度。能力的提高和培養(yǎng)是中學教學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有一個循序漸進、逐漸提高的過程,不同階段不同教學內容擔負著培養(yǎng)不同種能力的任務,教師應抓住各種場合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主要是記憶、重現、簡單模仿。這種較為機械、死板的方法不適應高中注重能力及創(chuàng)新的要求。高一年級化學教師有責任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使之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是決定能否學好化學的重要一環(huán)。
課堂上教學生學會某些知識,是為了課外學生會學更多的知識。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應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應結合課本各內容給學生各種知識予具體指導。參考文獻:
[1]馬春秀,賈忠海;淺談初中與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中國教育學刊,2012年9期。
[2]賈春秀,劉延東;高中化學教學,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