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健
摘要:高三階段的復習,如果就簡單的對知識點進行重復,跟上新課一樣,這樣就像是炒冷飯,讓學生食之無味,難以下咽,復習的效果也可想而知。本文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有效復習的策略。
關鍵詞:生物;復習;策略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6-0209-02高考理科綜合對生物知識點的考查,更加注重的是對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考查,在復習過程中要切實做到回歸基礎,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歸納、比較、總結(jié)、再加工,幫助學生系統(tǒng)的梳理知識,區(qū)分、比較相似知識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并能夠通過有效的習題訓練,規(guī)范答題過程,歸納解題技巧,提高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1.回歸基礎
1.1重視概念、原理的復習比較。高中生物是一門重視概念和原理的學科,概念和原理不能簡單的記憶,更要理解,教師要重視對概念和原理的復習,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生挖概念的含義,并比較相似的概念,這樣才能更好的去認識,去理解相關的知識點。如:遺傳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概念,很多學生能夠背的出來,但是在做相應的題目時卻不懂的應用,說明學并沒有真正的理解,教師在復習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讓學生清楚的知道以下問題:分離是什么在分離?自由組合是什么在自由組合?分離和自由組合發(fā)生在什么時候?分離和自由組合成立的條件是什么?兩大定律各是在什么時候使用?通過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真正的理解分離和自由組合的概念,也加深了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如:物種、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這幾個概念也是相似的,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不僅要記憶更要比較、舉例,讓學生真正學會判斷。
1.2重視對教材知識的挖掘和再加工。高中三年有必修3本書,選修1本書,很多學校在高二下學期的時候就已經(jīng)把書本教完,高三一上課就進入復習階段,每個學生至少可以把書本完整的看完3-4遍,但是,學生看完書本記住書本的知識,在考試中就會取得好成績嗎?顯然,是不夠的,很多學生反映書本都看得懂,一做題目就都不會了,究其原因,就是教材中有很多知識點沒有重視和充分的挖掘,教師在復習的時候要幫助學生更好的閱讀教材、掌握教材、利用教材。如:必修1第31頁中幾種二糖的組成示意圖,揭示了不同的二糖水解可以形成兩分子單糖,另外,還要正確對待物理模型的局限性。一定的物理模型,只適應一定的范圍和一定的認識階段。對特定的物理問題.當研究深入到一個新的層次或發(fā)現(xiàn)新的實驗現(xiàn)象時,原有的物理模型就往往顯示出它的局限性,甚至被新的發(fā)現(xiàn)所否定。因此可以說任何物理模型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物理模型思維方法也不是一種孤立的思維方法,它需要物理觀察思維、實驗思維、分析與綜合思維、歸納與演繹思維的配合。這兩分子單糖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必修1第42頁圖3-2不僅介紹了細胞間信息交流的方式,也是總結(jié)了高中生物信息交流的幾種常見類型;必修2第114頁圖6-6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模式圖可以展示細胞的立體圖形,可以讓學生想象染色體在細胞中的空間位置;:必修 2 第 50 頁圖 3-2中加熱殺死的是 S 型細菌的蛋白質(zhì),但DNA加熱后會變性,但降溫會復性;必修3第17頁思考與討論,反射弧的基本結(jié)構,其中縮手反射和膝跳反射,有神經(jīng)元的數(shù)量和連接方式;必修3第19頁圖2-4神經(jīng)元之間通過突觸傳遞信息圖解,有相關信息介紹了神經(jīng)遞質(zhì)的種類;必修3第94頁圖5-6能量流經(jīng)第二營養(yǎng)級示意圖,其中有初級消費者的同化量的計算方法;這些知識點,學生在看書時往往會視而不見,忽略掉其中所隱藏的知識點。所以教師在復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其中隱含的知識點充分的挖掘,因為,這些知識點也是高考出題者喜歡的。
2.精選習題
2.1重視習題的篩選,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范答題。很多學生對生物學的專業(yè)術語不夠重視,在做題目是經(jīng)常寫錯,或者是在做表述性的題目時會出現(xiàn)不知從何入手,甚至答非所問的情況,如:限制酶經(jīng)常寫成內(nèi)切酶;呼吸作用經(jīng)常就寫呼吸;要求學生寫胰島素的生理作用時寫不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在復習的過程中,一方面加于強調(diào),另一方面通過典型的練習來加強學生的規(guī)范答題。
2.2重視習題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技巧。在復習階段,通過做大量的練習,很多經(jīng)典的題目和重要的知識點會以不同的考查方式出現(xiàn),這時就需要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考查相同知識點但是考查方式不同的題型綜合在一起進行橫向的比較,從中歸納出解題技巧,從而學會"通過一道題,掌握一類題"的技巧,如在遺傳的題目中:AABB個體與aabb個體交配,其中A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求F2群體中A的基因頻率?還有一題是高莖對矮莖是顯性,飽滿對皺縮是顯性,用純合高莖飽滿與純合矮莖皺縮雜交,F(xiàn)2中拔掉所有的皺縮植物,F(xiàn)3中皺縮植物的比例?這兩題放在一起比較時,學生會現(xiàn)兩道題的解題思路非常的接近,F(xiàn)2中都有致死的或者是拋棄的個體,這都是為了把問題簡單化,留下的個體都要進行比例的重新調(diào)整,然后再進行自交的計算,教師把這種相似的試題放置在一起,在歸納出解題的技巧,相信學生在做到相同類型的題目時就學會舉一反三,復習的效率也會事半功倍。
綜上所述,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打破教學的常規(guī),不能像上新課一樣,所有的知識點都面面俱到,應該有重點的整合知識,理清知識間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的網(wǎng)絡,精選習題,不能為了練習而練習,而是通過練習切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提高應試的技巧。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生物新課程教學與教師成長
[2]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編著.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