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桂
摘要:數學新課改要求一線教師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認真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知識結構和認知規(guī)律,設置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來輔助學生充分利用四十五分鐘課堂時間,扎實理論基礎,提升操作技能。結合教學實際,對如何以生為本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進行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以生為本;初中數學;高效課堂;聯系實際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6-0203-011.提升自身專業(yè)素質,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1樹立正確教學理念。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思想觀念正確與否必將決定行為的效果與價值。因此,教師必須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在先進教學思想的指導下策劃自己的教學行為,才能不被新的形勢淘汰。
1.1.1主體意識:課堂教學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一言堂、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必須徹底擯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和主動性,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1.2啟發(fā)意識:課堂教學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教師要學會啟發(fā)教學,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這樣學生才會學的有信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2努力提升專業(yè)素質。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充實提高自己,學習新課程理論,學習教材教法,學習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學習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等,教師更應該做科研型教師,反思教學行為,總結教育教學規(guī)律,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風格。
1.3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課堂教學的改革是新課改的重頭戲,如何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思路,我為此做了精心的研究,將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轉換作為課改的首要任務,同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古人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說法,多讀才能讓學生通過正確的句讀熟悉文章的內容,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誦讀是否有效果,必須通過檢查來驗證。我們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種方式:多媒體檢查基礎知識;學生分組質疑并答疑;分組交流自己翻譯的句子和片斷,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學案檢查法。在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合作互動中,完成了學習目標,一舉多得。
1.4及時進行課后反思。一節(jié)課上完之后,要及時思考這節(jié)課成功之處在哪兒,失誤在哪兒;哪些地方力度不夠,哪些地方浪費了時間又沒取得好的效果;學生的眼神發(fā)亮的時候是什么時候,為什么會這樣;學生埋下頭去,只給你一個頭頂是什么時候,為什么會這樣……多問自己多思考教學過程,為下一節(jié)課做好準備,必然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2.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1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有效"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又是自身發(fā)展的主體。課堂教學既是學生的認知過程,更是學生生命活動過程。經常聽到老師抱怨"這道題都講了學生還不會"。這是很正常的,一道題老師講的再明白,如果學生沒有經過思考和動手,并沒有轉化成他自己的知識。只有經過有效參與、積極思考,才能更好的內化知識。教師應該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老師要創(chuàng)造一切機會,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學習與探索中。
2.1.1巧設環(huán)節(jié),為學生積極參與創(chuàng)設條件。 在課堂環(huán)節(jié)設置中,結合教學內容可以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小組擂臺賽、你來當裁判、數學小門診、我來闖關等等,這些小環(huán)節(jié)都可以激勵學生有效的參與。同時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兵教兵,讓學生在幫助其他同學的同時,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與合作精神,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積極進行交流與探索。
2.1.2合理設問,使學生在參與中提高能力。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動力。首先提出的問題要明確,讓學生知道你問的什么,才好回答。其次,問題的設置應圍繞教學的重點、疑點設計,讓學生通過問題探究達到解決疑點、掌握重點的目的。問題還要有一定的思維量,讓學生在參與中得到思維的鍛煉。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適當的思考時間,使學生通過問題的思考內化知識提升能力。只有這樣設置問題,才能促使學生在探究、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能力。 只有在教學中精心設計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調動起學生的參與熱情,才能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2.2在探究與交流方面,最重要的是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運用觀察、分析、歸納、概括、類比、猜想等方法去研究與探索,逐步解決所設計的問題.在探究與交流時,我建議采用小組模式.采用小組活動模式能營造一個自由平等的空間氛圍,能有效降低學生的怯懦心理,提高他們的思維靈活度,取長補短,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深入小組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和交流.
小組學習的開始時間教師也要掌握好."小組學習"并不是在上課一開始時就分組研討的,只有在教師提出一定的問題后,每個學生都經歷了一定的自由活動、思考探索后才能進行.
數學中有很多題目是可以一題多解的,所以教師可以引入小組比賽制到課堂中去.因為比賽意識、集體榮譽精神會大力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派出一個學生代表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解題步驟,其他小組進行評價,同時教師在合適的時候予以適當的指導,從而更好地深入引導學生進行邏輯思維.
2.3解決問題。學生對于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技能技巧及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學習,一般地都是在解決相應的題目過程中獲得的.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圍繞教學中心,精心選擇2~3個難易適中的典型例題,引導學生盡可能獨立地思考、分析、探索問題,從中感悟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的應用.然后,通過反饋信息,教師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借題發(fā)揮,進行示范性講解,教師的講解分析,要重聯系、重轉化、重本質,概括提煉規(guī)律,教給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的關鍵是學生接受式學習與發(fā)展式學習互相補充、合理結合.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真正的數學教法是不拘一格的,只要著眼于學生是否真正受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