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麗娟
摘要:互聯(lián)網越來越成為師生獲得知識和各種信息的重要渠道, 在給青少年帶來了種種便利和好處的同時,互聯(lián)網也給他們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網絡信息的復雜性、不可控性和各種思想文化,對學校德育帶來了沖擊和挑戰(zhàn)。網絡德育,已經成為凸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德育新課題。我們必須樹立現(xiàn)代教育觀念,強化網絡德育意識、網絡資源意識,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教育引導學生,增強學生對全球網絡文化的識別能力、自律抗誘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我保護、自律自求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有道德有能力的"網上一代"。
關鍵詞:網絡德育;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中圖分類號:G62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6-0058-01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作為新的信息傳播媒體,越來越成為師生獲得知識和各種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對師生的學習、生活乃至思想觀念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同時也成為學校德育工作一個新的重要陣地。在給青少年帶來了種種便利和好處的同時,互聯(lián)網也給他們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網絡信息的復雜性、不可控性和各種思想文化,對學校德育帶來了沖擊和挑戰(zhàn)。網絡德育,已經成為凸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德育新課題。如何重視運用信息網絡技術,積極探索、不斷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間和渠道,與時俱進開展德育活動,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人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是不容忽視的新課題。茲建議學校德育應對網絡時代的幾點策略 :
1.培養(yǎng)一支高素質的德育工作者隊伍
網絡對學校德育的影響是客觀的,問題是社會、家長和學校如何面對這一影響。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杰羅娜.辛格說得好:"汽車有危險,不過負責任的家長會教導孩子怎樣過馬路和扣上安全帶。"在新形勢下,培養(yǎng)一支業(yè)務精通又懂網絡技術的德育工作者隊伍顯得尤為緊迫。
2.積極開展青少年學生"網德"教育
網絡是學生人際互動的新空間,在互動過程中會逐漸形成網絡道德規(guī)范。加強"網德"教育,是德育工作中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制定和完善網絡文明管理制度,讓學生掌握網絡道德行為規(guī)范,強化他們的網絡道德意識和網絡責任感,以此防范學生的網上不良行為。《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指出,"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加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這幾條公約應引導學生學習、遵守,從而增強學生的網絡道德觀念,構建規(guī)范的網絡倫理。對于學生建立分層次的管理目標,對于初級水平的:健康上網、安全上網、文明上網;對于有一定上網經驗的:學習網絡、體驗網絡、駕馭網絡;對于網絡技術較高的:合理利用、自主創(chuàng)新、資源共享。高層次的要達到低層次的水平。
3.建立有效的德育工作渠道和拓展有效的育人途徑
3.1在學科教學中,充分挖掘德育教育資源,落實德育滲透,充分利用好這個教育的主陣地的作用;同時也利用各種德育陣地的功能,如班隊會、晨會、各種主題性活動。主體性活動,抓住每個教育時機,面向每個教育個體實施教育。其次是緊抓主旋律的教育,緊密結合每個階段的主題,落實五愛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使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親身參加,展示自己,認識他人,引發(fā)內心的體驗,激發(fā)內心的情感,到達自我教育的作用。第三是發(fā)揮少先隊組織的作用,通過各種形式的少先隊活動,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yǎng)。
3.2充分挖掘校內德育資源。開發(fā)以創(chuàng)建人文化校園文化為核心的環(huán)境育人資源。在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和積淀校園文化的過程中,規(guī)范和培養(yǎng)學生的文明行為,陶冶情操,形成濃厚的校園文化氣息;學生在參與校園文化氛圍的建設過程中,親身參與、親身體驗、用自身的聰明才智來美化校園,在過程中體會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和教育。我校的校園文明提示語由學生寫成,每個角落里充滿了孩子天真而爛漫的話語。校園的紅領巾廣播站通過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主旋律,宣傳先進人和事,用身邊的榜樣來教育學生,逐步培養(yǎng)良好的校園風范,育人的目的。
3.3充分利用校外德育活動資源。德育工作不能脫離社會大環(huán)境的作用。建立各種德育實踐體驗活動基地,如交通安全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勞動教育基地、科技活動基地等,定期開展豐富的學生體驗活動,使學生領會到祖國建設得雄健步伐,領略到黨的富民政策,認識到社會的主導面,增強社會責任感。同時發(fā)掘社會綜合資源,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公益性的活動,樹立和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如 "手拉手"、"獻愛心",關愛社會弱勢群體、珍愛生命等活動。
3.4活動引領學生的自我體驗教育。德育的滲透必須看到是學生的一個內化過程,我們開展的活動始終以落實學生的主體性和主題性為目標,活動作到序列化,每月每周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通過參與的互動活動,是學生自我教育的最有效途徑。其中我校每年舉行的體育節(jié)、科技節(jié)等大型活動,已經深深地滲透到學生的心里,學生的全員參與和大型互動,使我們的德育功能不再是那么的單一,喚醒了孩子的自我主體意識,內化和豐富了孩子們的心靈體驗,也全面鍛煉了孩子的各種綜合素質和能力。
4.建立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網絡,形成教育合力
德育工作要堅持多維聯(lián)合,要建立健全學校、家長、社會全方位的德育網絡。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目標一致,協(xié)調家庭教育,合理利用社會有效教育資源為德育工作服務,勇于面對社會上的消極因素,共同來探討,使之形成合力,為我們的德育實效服務,也是解決學生發(fā)展中的一些切實的問題。
學校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系統(tǒng)的工程,要在主體性德育研究與實踐課題的引領下,創(chuàng)建多種學生自主管理,自我體驗,自我教育的育人模式,并也在主體德育,即學生自身成為德育主體的思想指導下,嘗試運用網絡進行了點滴實踐與探索。我們必須樹立現(xiàn)代教育觀念,強化網絡德育意識、網絡資源意識,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教育引導學生,增強學生對全球網絡文化的識別能力、自律抗誘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我保護、自律自求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有道德有能力的"網上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