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秀屏
【摘要】對新課程改革后,貧困山區(qū)初中計算機教學方法的探索。有利于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和使用計算機的興趣。
【關鍵詞】初中;計算機;教學方法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我區(qū)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按國家課程標準,開全開足了初中課程,計算機課程也在全區(qū)中小學全面實施。
我區(qū)是一個貧困落后的山區(qū),教育基礎薄弱,特別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育的基礎更差。開展計算機教育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計算機設備短缺嚴重,師資隊伍不足,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筆者作為一個山區(qū)計算機的教育工作者,克服種種困難,不斷探索計算機教學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做了大量的工作,嘗試和探索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一、有效教學方法
1.抽象比喻法
計算機課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基礎理論知識,對于山區(qū)學生來說,基本上沒有接觸過或很少接觸,給授課帶來一定的困難。學生在學習這門課需要掌握很多的硬件和軟件的知識,在教學中要使學生理解和記住很多的知識,光靠講解知識的概念、定義等理論性的東西是難以辦到的,一些名詞術語很難被他們接受,適當采用一些形象生動的比喻,對學生學習計算機極為重要。它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聽課的興趣,而且還能達到幫助理解和記憶。在這幾年的教學中,筆者在計算機教學時恰當?shù)剡\用比喻,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果在講課時適當?shù)剡\用比喻,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講網(wǎng)絡中的域名或口地址時,我們可以這樣講:我們怎么來區(qū)分彼此呢?我們可以用名字和身份證號兩種途徑,日常生活中,我們習慣用名字來指定某人。網(wǎng)絡中的計算機也一樣,為了區(qū)分彼此,我們用域名和IP地址來區(qū)分,IP地址可以唯一指定一臺計算機,但是記住它不太容易,平時我們只用域名來指定網(wǎng)絡中的計算機,這樣學生比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計算機中域名、IP地址的概念。
2.興趣驅動法
根據(jù)山區(qū)初中學生的特殊情況,在教學探索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教師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后,再加以適當?shù)囊龑АW生學習積極性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倍增,這種學習方法,它既能繼承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注重學習的循序漸進和積累的優(yōu)點,又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中按照學習內容的從易到難的順序,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驅動學生自主學習來進行教學,完成教學任務。這種“興趣驅動”的方法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學習C語言時,首先向學生介紹C語言的實用性、易學性特點,并給學生現(xiàn)場演示,用C語言編寫好的程序,使學生親自感受計算機本領,演示用C語言編寫的計算機數(shù)學問題的程序,用C語言編寫的小游戲程序,用C語言編寫的實用小軟件程序。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們發(fā)揮積極學習的態(tài)度掌握這些技能。
3.自身實踐法
上機實踐可以鞏固和加深理論課所學知識并將其轉化為技能,是計算機系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特別對山區(qū)學生來說,通過實物直觀展示,可以幫助學生揭開計算機的神秘面紗,讓他們了解計算機不像他們想象中那么神秘,觸摸不得。教計算機有關硬件知識時,可以挑選不同型號的內存條,如DDR、DDR2等,上課前,先讓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觀察,仔細看一看兩者形態(tài)有什么不同之處,上課時,一邊展示一邊講解,通過課堂的講述,使同學們知道了它們不僅在外觀上有不同之處,而且也了解它們功能上的差別。另外,再通過在同一臺計算機上先后插上內存大小不同、類型不同的內存條后,開機打開同樣的窗口。運行同樣的程序,讓學生自己直接去體驗一下不同的內存型號與計算機的運行速度有何差別,從而了解不同的內存條在計算機中發(fā)揮效率不同。通過這些實物觀察、分析、演練,讓學生很快掌握計算機的有關硬件知識。
二、有效教學的途徑
1.少講多練,精講多練
計算機課是一門重在操作的課程,強調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上,有些內容講得越多,學生越糊涂,講一節(jié)課不如操作十幾分鐘。在許多操作課程中,注重教學質量,采取少講多練習,通過精心導人,讓學生了解本節(jié)課學習的基本內容,然后再授新內容,最后進行鞏固練習訓練。一堂課一般只安排十幾分鐘進行講解、示范,空出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上機練習,對所學內容得到鞏固、操作熟練和理解提高目的。有時也可根據(jù)學生的理解知識能力,講授內容作一些適當調整,著重講一些重點、難點、疑點。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讓學生親自去操作實習。通過幾年的課堂講授證明,學生在自己操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遠比被動接受教學時多得多,經過這種形式消化了的問題,學生更容易的理解、掌握,大大地促進了學生主動操作性。
2.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貧困小縣存在學生個體差異,有條件學生在家長的支持下,家里購置了電腦,甚至小學階段就到各類計算機培訓班進行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應用能力。但大多數(shù)農村學生,家庭貧窮,根本談不上買電腦,完完全全是“電腦盲”。因此,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漢字的輸入、資源管理器的操作等,對基礎好的同學布置測驗、小競賽、提高練習等,并支持他們進行感興趣的一些操作,如:電腦繪圖、打字游戲,鼓勵他們自學課本上選學模塊,并作一定的輔導,這樣就有較多時間對基礎差的同學多指導,使他們順利完成基本教學任務或操作訓練。
三、強調與其他學科的融合運用
加強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新的信息,并且能夠處理信息,這里的信息是指其他科目相關的知識內容,這就提出了信息技術課程和其他科目相融合的問題。課程整合是說將不同課程的素材和能力相融合,明確學習目標,并保證其符合實際情況,依照多重知識和能力實現(xiàn)融合?,F(xiàn)代化的教育已經開始出現(xiàn)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運用超媒體模式開展教學信息的方法,這樣正好能夠幫助信息技術課程和其他科目更好的融合。將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科目相融合,也就是將其他科目作為基礎,將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種工具和方法應用到其他學科中,滲透發(fā)展,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提升了其他科目的學習效果。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開戰(zhàn)開始,我們采用了“計算機與語文識字教學整合”的方式,運用多媒體識字軟件,教師組織學生觀察生字的筆畫、筆順、部首、間架結構、正確讀音和漢字編碼,然后穿插教學軟件加強聽說讀寫操作幾方面的鍛煉,加強人機結合操作,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檢測、回顧和提升。
四、強調對學生的道德培養(yǎng)
現(xiàn)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人們過于強調高科技信息技術帶來的利益價值,忽視了其中很多不利因素產生的弊端,特別是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尤為明顯?;ヂ?lián)網(wǎng)除了能夠幫助學生搜集掌握很多的知識,同時還會將一些不健康的內容傳播給學生,現(xiàn)在的計算機高智商犯罪的比例也逐漸增加,這些都是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比較容易忽視的部分。教師在講解信息技術課程的時候,除了要向學生展示網(wǎng)絡的優(yōu)勢,還要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強化學生的優(yōu)秀的健康和信息倫理道德意識。
總之,初中計算機教學有效方法和途徑還值得我們去探討和實踐,還需要我們每一個計算機學科教育者共同努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