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4-04-20
作者簡介:方佩瑜 (1970-), 女 , 廣東省開平市吳漢良理工學校,中學英語一級教師。(廣東 開平/529300)摘要:課堂教學中的導課環(huán)節(jié),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機部分,其重要意義不容忽視。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聊天式的導課、啟發(fā)引導式的導課、故事式的導課、視聽式的導課等四種導課方式,強調在導課中要注意時間的控制、語言的表達、注意教師神情和體態(tài)的展現(xiàn)。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導課藝術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5-0080-02在英語教學中,巧妙的、有藝術的導課可以創(chuàng)造活躍的、良好的學習氛圍,能緊緊抓牢學生的心弦,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中來。因此,在我們開始每一節(jié)課的主題之前,不妨好好地帶給學生一個有藝術性的導課活動。
經過多年的教學探索,我不斷積累課堂教學經驗,根據(jù)教學任務和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總結概括了以下幾種導課方法。
一、聊天式的導課
聊天看似是隨意,但它的目的是以教學內容、目標為前提,用一種打動學生心弦、拉近師生距離的方式來導入新課。聊天的話題要大眾化、生活化和通俗化,挑學生感興趣的東西聊,能跟隨學生的潮流,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打開話閘子,侃侃而談。聊天不需要正確的答案,學生的思想完全解放,沒有了心理壓力和語言表達的障礙,他們很快融入到學習的氛圍中來。筆者在講授Unit 1 I laughed till I cried---Reading And Writing( 中等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guī)劃新教材《 英語2 (基礎模塊)》)進入新課教學時,先給學生這樣的一個話題:“Who is the funniest person in your family?”這是一個學生非常愿意交談的話題。他們踴躍發(fā)言,說是媽媽、或爸爸、或奶奶、或弟弟……的都有,課堂的氣氛十分活躍,熱烈的情緒感染了每一個人。趁熱打鐵,筆者馬上拋出這一節(jié)課的重點:“Why do you feel he(she) is funny? And tell me some examples, could you?”于是乎,把“family story”這個主題有意無意地引導出來,并且啟發(fā)了學生這是一個“funny story”,突出了“funny”這一中心思想。
樸實真切的聊天最能打動人心、最容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接近學生生活和情感的話題很容易產生和諧、輕松的氣氛,一下子喚起學生求知的熱情,令師生能夠進行愉快的交談和交流,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令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出來??梢哉f,聊天是最受學生歡迎、老師最放松的導課方式。
二、啟發(fā)引導式的導課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啟發(fā)者和引導者。英國教育學家愛德華·德波諾認為:“教育就是教人思維。”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成為教師教學啟發(fā)藝術的主旋律。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最先提出啟發(fā)式教學。他在《論語·述而》中說道:“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苯處熞朴谶\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筆者在講授Unit 1 Nice to meet you!—Reading And Writing(《英語1(基礎模塊)》)時,用三個問題由淺到深、層層遞進去引導學生對name card的認識和理解。第一個問題是“Do you know name card?”,第二個問題是“What are there in a name card and what is it used for?”,第三個問題是“Can you make a name card?”。當學生思考完成了這些之后,我就說:“Now open your books on P13 and look at these name cards, compare your name card, find out the difficulties.”就這樣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步地引導到這一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上來。
國內外許多教育家都非常贊同啟發(fā)式教學。我國現(xiàn)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學教育的過程中也主張要“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動性。這種導課的方法不但使學生獲得了新知識,并且使他們學會了探索發(fā)現(xiàn)知識的方法,發(fā)揮了他們的自主能動性,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故事式的導課
故事導入法是指教師利用學生愛聽故事、趣聞軼事等的心理,通過講述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寓言、傳說等,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情景,引出新課,使學生自覺進行新知識學習的一種導入方法。如在講授Unit 7 The Great Wall (中等職業(yè)學?!缎戮幝糜问褂糜⒄Z1》)一課時,筆者沒有急于進入新課學習,而是講起了孟姜女哭長城這個古代著名故事。在筆者的精心組織下,學生重新了解“萬里長城”的來由和認識它的具體地理位置以及它的歷史意義,不知不覺地被帶進新課中。當然,故事導入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拓寬學生視野,寓教于樂,開啟學生心智,但故事要講得有藝術,學生才愿意跟著你走進故事、走進課堂。
·教學教法·英語課堂中的導課藝術四、視、聽式的導課
視、聽式的導課可以采用實物、漫畫、錄音機或其他的教學媒體進行。它是一種比較直觀、生動和形象的導課模式,能創(chuàng)造學習情境和輕松氣氛,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高漲的情緒,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積極地進入新的學習內容。教學Unit 5 Travel in China (《新編旅游實用英語 1》)時,筆者就在百度的中國地圖上帶領學生到全國最出名的名勝古跡“暢游”一番才進入新課,學生學習起來余興未盡。而在講進行時態(tài)的時候,筆者播放五月天的“戀愛ing”,讓學生在音樂中放下學習包袱和心里壓力,放松心情,動詞的現(xiàn)在分詞形式(-ing)被強化了,學生一下子就接受并消化了進行時態(tài)的謂語動詞結構。
但是,在這里我們也需要注意一點,因為多媒體技術的日益先進,很多老師喜歡濫用多媒體上課。其實并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用多媒體來上,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課的類型和內容來選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握好導課。
然而,有時候方法被我們采用了,但效果卻不太理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筆者認為有一些問題值得注意:
1. 時間的控制。導課最好控制在五分鐘內,不要超過八分鐘,以免影響課時的充分利用。教師切忌一走進教室就馬上講新課。學生的情緒沒有調動起來,會影響講課的效果;也切忌說話拖泥帶水,夸夸而談,華而不實,離題萬丈,浪費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因此,教師應該做到“放得開,收得回”。
2. 語言的表達。每一個教師都應該“能說會道”,具備豐富的語言技巧。在《教師掌控課堂的技巧》一書中,編者就提出:教師的語言應該是“通、活、準、趣和美”。通,既書面語言準確又能口頭語言通俗易懂,讓學生清楚明白你的意思;活,是能把枯燥無味的知識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來;準,指的是語言要有科學性,不能講大話、講空話,不然,學生不服你;趣,是幽默、風趣的意思。俄國文學家契訶夫有這樣的一句名言:“倘使一個人不懂得什么叫幽默,那么他就不會有多大的出息,縱然具備天然的稟賦,也算不上真正的聰明?!憋L趣幽默的教師,不但會創(chuàng)造輕松的教學氛圍,也會給學生增添快樂、在談笑風生中領略知識的真諦,并且更會使自己顯得魅力四射。學生是非常歡迎有幽默感的老師的;美,是指可以陶冶學生心靈的語言。美的語言可以感染學生,幫助學生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積極的思想。比如,當學生回答不了教師的問題時,教師不應責斥和冷諷,而會說聲:“Sorry?!笔箤W生避免陷入尷尬的場面,也能令學生感激老師體諒他的無知、能“體面地坐下”。
3. 神情和體態(tài)的展現(xiàn)。教師給學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當他走向教室時,他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一顰一笑、穿著打扮都受到學生的關注。所以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神情和體態(tài)的展現(xiàn)。走上講臺,應該臉掛笑容,目光柔和,衣著大方得體,動作不輕浮,一舉一動都能帶給學生美的享受。日本的教育家三浦修吾說:“老師要當個藝術家。”那么,教師應表現(xiàn)為有藝術家的修養(yǎng)和風范。
特級教師丁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彼?,充滿藝術性的成功的導課在英語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想方設法地把一堂課上活,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巧妙、靈活地交替運用各種的導課方法,引導學生沉浸在教與學的互動中掌握英語知識。
參考文獻:
[1]何國華.陶行知教育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姜曙光.教師掌控課堂的技巧[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紀微.教師課堂提問藝術與技巧[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張衛(wèi).中職教師課堂提問藝術[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0.
[5]青影.優(yōu)秀教師師德的8項修煉[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賴俊辰
endprint
收稿日期:2014-04-20
作者簡介:方佩瑜 (1970-), 女 , 廣東省開平市吳漢良理工學校,中學英語一級教師。(廣東 開平/529300)摘要:課堂教學中的導課環(huán)節(jié),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機部分,其重要意義不容忽視。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聊天式的導課、啟發(fā)引導式的導課、故事式的導課、視聽式的導課等四種導課方式,強調在導課中要注意時間的控制、語言的表達、注意教師神情和體態(tài)的展現(xiàn)。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導課藝術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5-0080-02在英語教學中,巧妙的、有藝術的導課可以創(chuàng)造活躍的、良好的學習氛圍,能緊緊抓牢學生的心弦,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中來。因此,在我們開始每一節(jié)課的主題之前,不妨好好地帶給學生一個有藝術性的導課活動。
經過多年的教學探索,我不斷積累課堂教學經驗,根據(jù)教學任務和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總結概括了以下幾種導課方法。
一、聊天式的導課
聊天看似是隨意,但它的目的是以教學內容、目標為前提,用一種打動學生心弦、拉近師生距離的方式來導入新課。聊天的話題要大眾化、生活化和通俗化,挑學生感興趣的東西聊,能跟隨學生的潮流,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打開話閘子,侃侃而談。聊天不需要正確的答案,學生的思想完全解放,沒有了心理壓力和語言表達的障礙,他們很快融入到學習的氛圍中來。筆者在講授Unit 1 I laughed till I cried---Reading And Writing( 中等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guī)劃新教材《 英語2 (基礎模塊)》)進入新課教學時,先給學生這樣的一個話題:“Who is the funniest person in your family?”這是一個學生非常愿意交談的話題。他們踴躍發(fā)言,說是媽媽、或爸爸、或奶奶、或弟弟……的都有,課堂的氣氛十分活躍,熱烈的情緒感染了每一個人。趁熱打鐵,筆者馬上拋出這一節(jié)課的重點:“Why do you feel he(she) is funny? And tell me some examples, could you?”于是乎,把“family story”這個主題有意無意地引導出來,并且啟發(fā)了學生這是一個“funny story”,突出了“funny”這一中心思想。
樸實真切的聊天最能打動人心、最容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接近學生生活和情感的話題很容易產生和諧、輕松的氣氛,一下子喚起學生求知的熱情,令師生能夠進行愉快的交談和交流,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令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出來??梢哉f,聊天是最受學生歡迎、老師最放松的導課方式。
二、啟發(fā)引導式的導課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啟發(fā)者和引導者。英國教育學家愛德華·德波諾認為:“教育就是教人思維?!眴l(fā)學生的思維成為教師教學啟發(fā)藝術的主旋律。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最先提出啟發(fā)式教學。他在《論語·述而》中說道:“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苯處熞朴谶\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筆者在講授Unit 1 Nice to meet you!—Reading And Writing(《英語1(基礎模塊)》)時,用三個問題由淺到深、層層遞進去引導學生對name card的認識和理解。第一個問題是“Do you know name card?”,第二個問題是“What are there in a name card and what is it used for?”,第三個問題是“Can you make a name card?”。當學生思考完成了這些之后,我就說:“Now open your books on P13 and look at these name cards, compare your name card, find out the difficulties.”就這樣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步地引導到這一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上來。
國內外許多教育家都非常贊同啟發(fā)式教學。我國現(xiàn)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學教育的過程中也主張要“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動性。這種導課的方法不但使學生獲得了新知識,并且使他們學會了探索發(fā)現(xiàn)知識的方法,發(fā)揮了他們的自主能動性,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故事式的導課
故事導入法是指教師利用學生愛聽故事、趣聞軼事等的心理,通過講述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寓言、傳說等,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情景,引出新課,使學生自覺進行新知識學習的一種導入方法。如在講授Unit 7 The Great Wall (中等職業(yè)學校《新編旅游使用英語1》)一課時,筆者沒有急于進入新課學習,而是講起了孟姜女哭長城這個古代著名故事。在筆者的精心組織下,學生重新了解“萬里長城”的來由和認識它的具體地理位置以及它的歷史意義,不知不覺地被帶進新課中。當然,故事導入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拓寬學生視野,寓教于樂,開啟學生心智,但故事要講得有藝術,學生才愿意跟著你走進故事、走進課堂。
·教學教法·英語課堂中的導課藝術四、視、聽式的導課
視、聽式的導課可以采用實物、漫畫、錄音機或其他的教學媒體進行。它是一種比較直觀、生動和形象的導課模式,能創(chuàng)造學習情境和輕松氣氛,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高漲的情緒,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積極地進入新的學習內容。教學Unit 5 Travel in China (《新編旅游實用英語 1》)時,筆者就在百度的中國地圖上帶領學生到全國最出名的名勝古跡“暢游”一番才進入新課,學生學習起來余興未盡。而在講進行時態(tài)的時候,筆者播放五月天的“戀愛ing”,讓學生在音樂中放下學習包袱和心里壓力,放松心情,動詞的現(xiàn)在分詞形式(-ing)被強化了,學生一下子就接受并消化了進行時態(tài)的謂語動詞結構。
但是,在這里我們也需要注意一點,因為多媒體技術的日益先進,很多老師喜歡濫用多媒體上課。其實并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用多媒體來上,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課的類型和內容來選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握好導課。
然而,有時候方法被我們采用了,但效果卻不太理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筆者認為有一些問題值得注意:
1. 時間的控制。導課最好控制在五分鐘內,不要超過八分鐘,以免影響課時的充分利用。教師切忌一走進教室就馬上講新課。學生的情緒沒有調動起來,會影響講課的效果;也切忌說話拖泥帶水,夸夸而談,華而不實,離題萬丈,浪費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因此,教師應該做到“放得開,收得回”。
2. 語言的表達。每一個教師都應該“能說會道”,具備豐富的語言技巧。在《教師掌控課堂的技巧》一書中,編者就提出:教師的語言應該是“通、活、準、趣和美”。通,既書面語言準確又能口頭語言通俗易懂,讓學生清楚明白你的意思;活,是能把枯燥無味的知識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來;準,指的是語言要有科學性,不能講大話、講空話,不然,學生不服你;趣,是幽默、風趣的意思。俄國文學家契訶夫有這樣的一句名言:“倘使一個人不懂得什么叫幽默,那么他就不會有多大的出息,縱然具備天然的稟賦,也算不上真正的聰明。”風趣幽默的教師,不但會創(chuàng)造輕松的教學氛圍,也會給學生增添快樂、在談笑風生中領略知識的真諦,并且更會使自己顯得魅力四射。學生是非常歡迎有幽默感的老師的;美,是指可以陶冶學生心靈的語言。美的語言可以感染學生,幫助學生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積極的思想。比如,當學生回答不了教師的問題時,教師不應責斥和冷諷,而會說聲:“Sorry?!笔箤W生避免陷入尷尬的場面,也能令學生感激老師體諒他的無知、能“體面地坐下”。
3. 神情和體態(tài)的展現(xiàn)。教師給學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當他走向教室時,他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一顰一笑、穿著打扮都受到學生的關注。所以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神情和體態(tài)的展現(xiàn)。走上講臺,應該臉掛笑容,目光柔和,衣著大方得體,動作不輕浮,一舉一動都能帶給學生美的享受。日本的教育家三浦修吾說:“老師要當個藝術家?!蹦敲?,教師應表現(xiàn)為有藝術家的修養(yǎng)和風范。
特級教師丁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充滿藝術性的成功的導課在英語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想方設法地把一堂課上活,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巧妙、靈活地交替運用各種的導課方法,引導學生沉浸在教與學的互動中掌握英語知識。
參考文獻:
[1]何國華.陶行知教育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姜曙光.教師掌控課堂的技巧[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紀微.教師課堂提問藝術與技巧[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張衛(wèi).中職教師課堂提問藝術[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0.
[5]青影.優(yōu)秀教師師德的8項修煉[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賴俊辰
endprint
收稿日期:2014-04-20
作者簡介:方佩瑜 (1970-), 女 , 廣東省開平市吳漢良理工學校,中學英語一級教師。(廣東 開平/529300)摘要:課堂教學中的導課環(huán)節(jié),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機部分,其重要意義不容忽視。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聊天式的導課、啟發(fā)引導式的導課、故事式的導課、視聽式的導課等四種導課方式,強調在導課中要注意時間的控制、語言的表達、注意教師神情和體態(tài)的展現(xiàn)。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導課藝術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5-0080-02在英語教學中,巧妙的、有藝術的導課可以創(chuàng)造活躍的、良好的學習氛圍,能緊緊抓牢學生的心弦,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中來。因此,在我們開始每一節(jié)課的主題之前,不妨好好地帶給學生一個有藝術性的導課活動。
經過多年的教學探索,我不斷積累課堂教學經驗,根據(jù)教學任務和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總結概括了以下幾種導課方法。
一、聊天式的導課
聊天看似是隨意,但它的目的是以教學內容、目標為前提,用一種打動學生心弦、拉近師生距離的方式來導入新課。聊天的話題要大眾化、生活化和通俗化,挑學生感興趣的東西聊,能跟隨學生的潮流,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打開話閘子,侃侃而談。聊天不需要正確的答案,學生的思想完全解放,沒有了心理壓力和語言表達的障礙,他們很快融入到學習的氛圍中來。筆者在講授Unit 1 I laughed till I cried---Reading And Writing( 中等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guī)劃新教材《 英語2 (基礎模塊)》)進入新課教學時,先給學生這樣的一個話題:“Who is the funniest person in your family?”這是一個學生非常愿意交談的話題。他們踴躍發(fā)言,說是媽媽、或爸爸、或奶奶、或弟弟……的都有,課堂的氣氛十分活躍,熱烈的情緒感染了每一個人。趁熱打鐵,筆者馬上拋出這一節(jié)課的重點:“Why do you feel he(she) is funny? And tell me some examples, could you?”于是乎,把“family story”這個主題有意無意地引導出來,并且啟發(fā)了學生這是一個“funny story”,突出了“funny”這一中心思想。
樸實真切的聊天最能打動人心、最容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接近學生生活和情感的話題很容易產生和諧、輕松的氣氛,一下子喚起學生求知的熱情,令師生能夠進行愉快的交談和交流,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令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出來。可以說,聊天是最受學生歡迎、老師最放松的導課方式。
二、啟發(fā)引導式的導課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啟發(fā)者和引導者。英國教育學家愛德華·德波諾認為:“教育就是教人思維?!眴l(fā)學生的思維成為教師教學啟發(fā)藝術的主旋律。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最先提出啟發(fā)式教學。他在《論語·述而》中說道:“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苯處熞朴谶\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筆者在講授Unit 1 Nice to meet you!—Reading And Writing(《英語1(基礎模塊)》)時,用三個問題由淺到深、層層遞進去引導學生對name card的認識和理解。第一個問題是“Do you know name card?”,第二個問題是“What are there in a name card and what is it used for?”,第三個問題是“Can you make a name card?”。當學生思考完成了這些之后,我就說:“Now open your books on P13 and look at these name cards, compare your name card, find out the difficulties.”就這樣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步地引導到這一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上來。
國內外許多教育家都非常贊同啟發(fā)式教學。我國現(xiàn)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學教育的過程中也主張要“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動性。這種導課的方法不但使學生獲得了新知識,并且使他們學會了探索發(fā)現(xiàn)知識的方法,發(fā)揮了他們的自主能動性,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故事式的導課
故事導入法是指教師利用學生愛聽故事、趣聞軼事等的心理,通過講述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寓言、傳說等,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情景,引出新課,使學生自覺進行新知識學習的一種導入方法。如在講授Unit 7 The Great Wall (中等職業(yè)學?!缎戮幝糜问褂糜⒄Z1》)一課時,筆者沒有急于進入新課學習,而是講起了孟姜女哭長城這個古代著名故事。在筆者的精心組織下,學生重新了解“萬里長城”的來由和認識它的具體地理位置以及它的歷史意義,不知不覺地被帶進新課中。當然,故事導入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拓寬學生視野,寓教于樂,開啟學生心智,但故事要講得有藝術,學生才愿意跟著你走進故事、走進課堂。
·教學教法·英語課堂中的導課藝術四、視、聽式的導課
視、聽式的導課可以采用實物、漫畫、錄音機或其他的教學媒體進行。它是一種比較直觀、生動和形象的導課模式,能創(chuàng)造學習情境和輕松氣氛,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高漲的情緒,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積極地進入新的學習內容。教學Unit 5 Travel in China (《新編旅游實用英語 1》)時,筆者就在百度的中國地圖上帶領學生到全國最出名的名勝古跡“暢游”一番才進入新課,學生學習起來余興未盡。而在講進行時態(tài)的時候,筆者播放五月天的“戀愛ing”,讓學生在音樂中放下學習包袱和心里壓力,放松心情,動詞的現(xiàn)在分詞形式(-ing)被強化了,學生一下子就接受并消化了進行時態(tài)的謂語動詞結構。
但是,在這里我們也需要注意一點,因為多媒體技術的日益先進,很多老師喜歡濫用多媒體上課。其實并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用多媒體來上,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課的類型和內容來選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握好導課。
然而,有時候方法被我們采用了,但效果卻不太理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筆者認為有一些問題值得注意:
1. 時間的控制。導課最好控制在五分鐘內,不要超過八分鐘,以免影響課時的充分利用。教師切忌一走進教室就馬上講新課。學生的情緒沒有調動起來,會影響講課的效果;也切忌說話拖泥帶水,夸夸而談,華而不實,離題萬丈,浪費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因此,教師應該做到“放得開,收得回”。
2. 語言的表達。每一個教師都應該“能說會道”,具備豐富的語言技巧。在《教師掌控課堂的技巧》一書中,編者就提出:教師的語言應該是“通、活、準、趣和美”。通,既書面語言準確又能口頭語言通俗易懂,讓學生清楚明白你的意思;活,是能把枯燥無味的知識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來;準,指的是語言要有科學性,不能講大話、講空話,不然,學生不服你;趣,是幽默、風趣的意思。俄國文學家契訶夫有這樣的一句名言:“倘使一個人不懂得什么叫幽默,那么他就不會有多大的出息,縱然具備天然的稟賦,也算不上真正的聰明?!憋L趣幽默的教師,不但會創(chuàng)造輕松的教學氛圍,也會給學生增添快樂、在談笑風生中領略知識的真諦,并且更會使自己顯得魅力四射。學生是非常歡迎有幽默感的老師的;美,是指可以陶冶學生心靈的語言。美的語言可以感染學生,幫助學生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積極的思想。比如,當學生回答不了教師的問題時,教師不應責斥和冷諷,而會說聲:“Sorry?!笔箤W生避免陷入尷尬的場面,也能令學生感激老師體諒他的無知、能“體面地坐下”。
3. 神情和體態(tài)的展現(xiàn)。教師給學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當他走向教室時,他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一顰一笑、穿著打扮都受到學生的關注。所以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神情和體態(tài)的展現(xiàn)。走上講臺,應該臉掛笑容,目光柔和,衣著大方得體,動作不輕浮,一舉一動都能帶給學生美的享受。日本的教育家三浦修吾說:“老師要當個藝術家?!蹦敲?,教師應表現(xiàn)為有藝術家的修養(yǎng)和風范。
特級教師丁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彼?,充滿藝術性的成功的導課在英語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想方設法地把一堂課上活,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巧妙、靈活地交替運用各種的導課方法,引導學生沉浸在教與學的互動中掌握英語知識。
參考文獻:
[1]何國華.陶行知教育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姜曙光.教師掌控課堂的技巧[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紀微.教師課堂提問藝術與技巧[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張衛(wèi).中職教師課堂提問藝術[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0.
[5]青影.優(yōu)秀教師師德的8項修煉[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賴俊辰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