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鄒沁
摘 要 愛情是性的心理體驗,戀愛即是產(chǎn)生愛情的過程。從生理上來看,大學生性機能基本成熟,這也促使了其性心理的發(fā)育,使他們產(chǎn)生了對愛情的心理需求,這是一種很自然的心理發(fā)展。而如何處理這種身心欲求與經(jīng)濟未獨立、學業(yè)需求成之間產(chǎn)生的沖突矛盾也擺在了大學生面前。
關鍵詞 大學生 戀愛心理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On University Students' Love
LV Zouqi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Love is of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love is a process that produces love. From the physical point of view, the basic function of college sexual maturity, which also contributed to their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so that they have a psychological need for love, this is a very natural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how to deal with this is not an independent body and mind desires and economic conflict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ir studies must hope for success is also placed in front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love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1 大學生談戀愛的動因
促使大學生談戀愛的動因一般有三類:生理、心理、社會因素。
1.1 生理、心理因素
大學生性機能已基本成熟。很多大學生體驗到對愛情的心理需求,性器官的發(fā)育成熟是大學生戀愛的生理因素,性心理發(fā)展到戀愛期則是大學生戀愛的心理因素。
在一項大學生戀愛生理心理因素的調研中,很多人選擇了“感情有所寄托”,特別是大一的新生,這表明了不少戀愛的動機是與當事人缺乏關懷和歸屬感有關系的。大一新生剛剛與父母和原來的好朋友分開,對新的大學生活有一定的適應沖突,心中苦悶孤寂,便有眾多學生萌發(fā)了對戀愛親密關系的渴望。再者很多人選擇了“性的發(fā)育與成熟”,選擇這一項目的男性明顯多于女性,這反映了男生對性的自我認識比女生更深刻,同時也暗示了男生相對更加開放;“被對方吸引所致”為第三位,年輕男女性的第二性特征在這個階段已經(jīng)充分發(fā)育。
1.2 社會因素
當前大學生談戀愛可以說已形成風氣。如果學院內有較強的戀愛風氣,沒有戀愛的學生可能會被說成無人賞識,這種氛圍可能會給新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在某些研究中,戀愛的社會因素“同學中戀愛風氣影響”為第一位就真實地反映了這種。
高中時期,很多學生由于升學的壓力,基本沒有時間看教科書以外的文章與雜志。入大學后,時間寬裕起來,除了圖書館中古今中外的名著,還有大量的言情、都市小說,對這類文學作品的接觸促使大學生的戀愛意識迅速發(fā)展。有研究表明,凡是涉及愛情的讀物尤為大學生們的喜愛。還有一點,如果不準備考研深造,或者在大學期間沒有一定的自我提升計劃,大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很多的,這也為戀愛創(chuàng)造了客觀條件。
2 大學生的戀愛觀念與現(xiàn)狀
有研究發(fā)現(xiàn),對異性持有厭惡感的學生占總數(shù)的3.19%,而這種性心理對20歲左右的青年人來說,一般不是正?,F(xiàn)象。這種心理現(xiàn)象的存在往往與家庭教育和本人過往經(jīng)歷有關,是性心理發(fā)展的扭曲表現(xiàn)。在一項研究中,男、女大學生與同性交往的心理與狀態(tài)調查結果很接近,部分學生坦率地承認異性相處比與同性相處更加令人愉快。
近年來,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的觀念有明顯的變化,發(fā)表于1992年的中國性文明調查資料表明,反對婚前性行為的僅20.8%,大部分大學生認同、認可婚前性行為,認為“雙方愿意就可以”的占34.7%,認為“基于愛情就可以的”占40.2%,剩下4.3%的學生未答或不詳。也有研究表明,四分之一左右的學生不能接受婚前性行為并認為那是不道德的,更多的大學生保持中立態(tài)度,十分之一左右的學生(男生13.18%,女2.46%)認為只要雙方同意,不懷孕就行。研究表明,持最后一種看法的男生多于女生,而且年級越高,持這種看法的學生比例也越高。很多大學生在研究中表明,他們認為婚戀屬于個人私事,不必為他人態(tài)度和社會規(guī)范所左右。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采取更加寬容的態(tài)度。
據(jù)調查,無戀愛經(jīng)驗的大學生為50%左右,單戀者接近10%,而真正進入過戀愛狀態(tài)的人為30%左右。隨著年級的增加,戀愛比例呈上升趨勢。
3 大學生戀愛中的問題與建議
戀愛關系的發(fā)展不一定都有完美的結局,戀愛受挫一般會使戀愛雙方陷入萬念俱灰、難以自拔的痛苦境地,不少愛會發(fā)展成轉變成恨。大學生遇到上述這兩種情況都應進行心理調試,使痛苦的情緒得到疏導,進一步認識自己和他人,最終獲得心理成長。大學生因失戀而輕生,或者選擇極端手段報復的事例在各媒體都有所報道,那些慘痛的后果和影響也引起了很多大學生的重視。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調查中表明自己有把握采取較為適當?shù)男膽B(tài),不會做出過激的行為,但是當其真正體驗到失戀的痛苦時,他們能否理智地對待,還值得思考。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戲謔地說:“任何時代任何民族的教育家都痛恨愛情?!钡拇_,基本上每個教師都遇到過被學生的愛情問題弄得一籌莫展的時候。采用“禁”和“堵”,不僅收效甚微,反而容易引起更多負面影響。特別是大學生,年齡相當,風華正茂,一旦發(fā)現(xiàn)對方在興趣、愛好等方面有很多共同點,便容易相互吸引發(fā)展出戀愛關系。
鑒于大學生當前的戀愛現(xiàn)狀和特點,可以給出幾點建議的:(1)學校要正視、重視大學生的戀愛現(xiàn)象。重點應該是如何正確結交、對待異性,促使大學生建立健康積極的戀愛觀,引導學生更好地處理性的需求與道德準則的結合,更好地處理愛情與學業(yè)等的關系;(2)加強性教育。在這個敏感又想象力豐富的年齡段,某些大學生即使是受到很微弱的性刺激,也可能會想入非非。學校應倡導異性間適當?shù)慕佑|,多舉辦學生活動,讓這種接觸在群體之間進行,這有助于大學生健康的異性交往模式的建立。(3)警惕學生中戀愛市儈化的表現(xiàn)。一些學生覺得生活空虛、便以戀愛為刺激、消遣,或是朝秦暮楚等。嚴格來說,那都不是在戀愛,而是在非常不認真的對待自己和他人的感情。這會對雙方心理上造成極大消極影響。(4)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戀愛受挫。戀愛受挫對當事人的打擊是很沉重的,有些人甚至可能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氣。面對這失戀的痛苦,有很多種應對方法,教師與家人朋友可以盡自己的里去開導、幫助他們,引導他們用健康積極的方法來面對和處理戀愛受挫,從中獲得成長而受益。
參考文獻
[1] 王建科.在校大學生戀愛的發(fā)展過程[J].教育藝術,2006(11):36.
[2] 郭晉林,馮國強,裴義.1000名大學生性觀念的調查與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26(6):442-445.
[3] 黃希庭,徐鳳姝.大學生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56-160.
[4] 耿文秀. 當代大學生婚前性行為研究及性教育設想[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1(2):87.
[5] 馬金耀,孟憲鵬.大學生性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與內容概述[J].中國健康教育,2007.23(8):638.
[6] 曹立文.大學生健康性心理探索[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1.21(1):274-277.
[7] 彭曉輝.性科學概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8.
[8] 紫薇,佐桐.中國校園性觀念調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
[9] 俞濤.大學生行為指導與訓練[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