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峰
【摘要】面對科技飛速發(fā)展的現代社會,初中美術教育亟待結合這個數碼科技時代的特點,為傳統(tǒng)美術教育注入一些新鮮血液,與當代學生的生活拉近距離,而攝影藝術可以成為這個載體。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引入攝影藝術作為輔助教學手段, 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解決課堂上傳統(tǒng)教學手段解決不了的一些問題。學生通過攝影,能積極愛上美術學習,學會觀察生活,雕塑藝術人生,這對初中美術教育教學無疑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初中美術繪畫困難攝影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6.159
在這些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過程中,攝影也不例外地在技術上日趨簡單,尤其是數碼攝影技術的發(fā)展與傳播,己經讓其成為當代不可或缺的文化娛樂方式。隨著城市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庭中相機、 攝像機、手機等影像設備相當普及,使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經常借助攝影,捕捉他們感興趣的事物,留下生活的鮮活印記。面對現狀,初中美術教育亟待結合這個數碼科技時代的特點,為傳統(tǒng)美術教育注入一些新鮮血液,與當代學生生活拉近距離,我認為,以攝影為載體,緊密結合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貼近學生的知識背景,讓美術教學融入社會、融入自然、融入校園文化、融入學生的現實生活之中,對初中美術教育教學無疑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以下是我將攝影藝術運用于初中美術教學的一些實踐研究。
一、把攝影引入課堂,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2012新版人教版美術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多彩的學校生活》一課,要求學生在學習認識人體比例的基礎上,觀察和表現人物形象特征和動態(tài)特征,并通過做校園生活中的人物速寫練習,為以后的創(chuàng)作積累素材。本課的目標在于通過對主題性作品的選材和構思,提高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能力,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但實際情況是人物動態(tài)速寫要求作畫的人不但要具備較高的繪畫造型能力,還有具有敏銳的感受能力,而七年級才處于13歲年齡的初中學生,在一節(jié)課45分鐘的時間內,在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分析和繪畫的情況下,學生很難創(chuàng)作出令人滿意的速寫作品。而攝影可以以一種綜合的方式來表現作品,作為輔助初中美術教學的創(chuàng)作方法,因為降低了美術創(chuàng)作的技術難度,所以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自由度與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情感的投入。學生以攝影為媒介,深入生活、體驗生活、觀察生活,提高了對大千世界敏銳的觀察和感覺能力,讓他們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學習美術,領悟美術的獨特魅力;同時激發(fā)了學生探求課外知識與熱愛生活的興趣,從中增強了感悟生活美、造型美等藝術素養(yǎng),從而達到升華人格,提升自我行為素養(yǎng)作用。
二、有助于調和美術教學中技術與藝術的關系,提高學生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
美術學習中,繪畫技術的掌握是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的前提,但往往由于繪畫技術的難以掌握,學生在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往往只關心技巧學習,忽略了藝術主題的感悟與表達,其結果是學生的作業(yè)畫面缺乏思想, 不能打動觀眾。此外,課堂練習時間太緊張, 學生不能深入刻畫, 因此也達不到一定的藝術效果。2012新版人教版美術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春天的暢想》,要求學生學習造型與色彩的技能、技巧和表現形式,用自己熟悉的藝術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暢想。但初中學生又往往因為繪畫技術缺乏的原因,無法描繪出心中的春日景象,也就無法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獨特感受。本課我借助攝影藝術的技術優(yōu)勢,在教學中展示了大量富有春日氣息的照片,讓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切入點,借助大自然賦予春的氣息,調動學生內心的生活經驗,啟發(fā)學生大膽的想象和聯想,通過不同的角度感受春天。同時借助攝影技術便捷簡單的操作方式,讓學生通過攝影作品完成對春天主題的創(chuàng)作,使學生在短時間掌握基本的藝術創(chuàng)作表現形式,突破技術的限制,使學生的生活經驗、個人情感及愛好都能釋放出來,從中獲得不同的感悟和收獲,學生個人情感也得到升華。由此我感到,用攝影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能發(fā)展學生富有個性的表現能力,能傳遞學生獨特的思想感情,真正實現我們初中美術的教學目的——讓我們的美術教學不僅注重技術訓練,更要與藝術思想結合起來,實現技術與藝術的統(tǒng)一。
三、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相對傳統(tǒng)美術學習的技能要求高,學生有時候花了很多時間也畫不出自己滿意的作品,容易打擊積極性,他們更愿意利用現代媒介手段去嘗試美術實踐,效果快,已有條件的基礎上成本更低,攝影可以很好地承擔這個載體。2012新版人教版美術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美好宜人的居住環(huán)境》,本單元教學目的是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居室設計,讓學生了解室內設計的風格特點,通過對透視繪畫表現方法的學習,繪制符合審美原則的室內設計效果圖。設計是連接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橋梁,傳統(tǒng)課程我是讓學生根據我所教的平面室內設計圖的繪制方法,讓學生繪制自己居住環(huán)境效果圖。但繪制室內設計效果圖不僅需要學生掌握準確的透視原理,還必須具有很好的空間感,而且還需要很長的繪制時間。以往的學生作業(yè)由于透視原理知識以及室內空間感均掌握不好,畫出的作業(yè)多出現室內設計空間錯位,出現一些實際不可能存在的物體透視關系。這樣的練習很打擊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由此可見,攝影藝術以它獨具的藝術特點,為現代初中美術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讓我們的初中美術教育由單純的注重美術技能訓練向提高綜合美育素質的轉變,它將生活與學習緊密地結合到學習實踐當中,學生的課堂知識學習方式得到了有效的實踐性外延,更加綜合性地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知識和藝術修養(yǎng),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成為有個性、有思想、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新型美術人才,同時還能使他們擁有正確的審美能力,潛移默化地促進了學生心智的發(fā)育,促成他們做一個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人。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新版美術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攝影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必要性與途徑》,湯天明著,《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