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妍
(南昌陸軍學院,江西南昌 330103)
加強實踐訓練 突出寫作過程 重視比較分析
——關于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的思考
胡妍
(南昌陸軍學院,江西南昌 330103)
應用文寫作對崗位任職和個人發(fā)展有重要作用。為更好地達成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和寫作的興趣,應用文寫作教學應以實踐訓練為主,有機融合理論教學;以寫作過程為線,突出寫作構思、表達、修改訓練;訓練應集中一點突破,重視比較分析。
應用文寫作 教學
不少院校開設了應用文寫作課,但教學效果理想的不多。因寫作對崗位任職和個人發(fā)展有重要作用,學生都很希望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卻往往缺乏學習和寫作的積極性。那么,寫作教學應如何做,才能更好地達成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和寫作的興趣呢?
寫作教學需要讓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了解寫作理論,因為前人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寶貴的寫作經(jīng)驗和寫作理論,對于學生學習寫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純理論的講授不但枯燥乏味,而且在有限的課時內(nèi),對學生(尤其是非中文專業(yè)學生)來說,有些理論一時難以理解,甚至可能是艱澀難懂的。這樣,寫作理論的學習也就失去了其指導意義,在某種程度上,可能還打消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甚至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如果一門課程的教學最終將學生本來有的那么一點兒興趣給消磨殆盡,那么,這是最大的失敗。
寫作是一項借助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傳遞信息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既然是寫作課,講解理論,以理論來指導寫作有一定的必要,但是學習寫作的目的,并不在于只掌握一套完整的寫作理論,而在于如何運用理論寫出好文章。寫作就得動筆寫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如果課堂上只是教師滔滔不絕,而忽視了學生的寫作實踐訓練,即使教師花再多心思,將課講得深入淺出、生動有趣,恐怕教學效果也不怎么好,未必能對學生寫作能力提高有多大作用。
基于此,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不應讓理論唱主角,也不應棄理論而不顧,而應該以寫作訓練為主,根據(jù)不同的理論知識系統(tǒng)設計練習、組織訓練,教師結合練習適時適量地講解寫作理論知識,學生則通過練習理解、領悟理論知識。這樣,避免了純理論講解的枯燥玄奧,能更好地發(fā)揮寫作理論的指導作用,更有效地培養(yǎng)與訓練學生的寫作實踐能力。
一些寫作教材的理論體系多半是按文章諸要素、文章類型來構建的,這固然有利于學生較清晰地認識文章的各要素,但是對文章的認識最終也是為了能寫作,如果不知道寫作過程,學生其實對寫作就難以有一個整體的認知,在提筆寫文章時,也還是不清楚應該從何入手,或者寫出來的文章就可能缺乏清晰的思路。而且學生之所以怕寫,有部分原因在于對寫作過程不清楚,對寫作這一活動的認識比較片面,在寫作前缺乏積累、構思,對人對事只是有一些零散的想法就急于動筆寫,往往寫成后又不愿意修改,這樣寫出來的文章肯定是質量不高的,幾次之后,自然就越來越怕寫。所以,寫作不應忽視對寫作過程的把握。
要寫出好文章,需經(jīng)過積累、構思、表達、修改的過程來完成寫作,這是非常重要的:有知識、生活積累才可能對人對事有深刻的洞察力,寫出來的文章才可能有思想,才能反映事物和生活的本質;構思清楚了,掌握了一定的語言運用技巧和表達方式,才能條理分明地表達所思所想;修改也是寫作不可忽視的,文章不厭改,越改寫作思路越清晰,對寫作實踐活動的認識也逐步加深。但如果僅以文章要素為線來展開寫作教學,學生對寫作、對文章的認知可能是零散的、片斷的,這無疑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學中需要以寫作過程為線,將各要素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分過程、分要素進行練習。
訓練時,需要強調(diào)并安排積累的訓練,但更重要的是精心設計構思訓練、表達訓練和文章修改訓練。要結合訓練和學生習作情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對寫作的立意、選材、布局、選詞煉句、表達方式等進行思考、分析,這樣,對于學生思維的鍛煉、寫作思路的設計和語言能力的提高很有裨益。思路寬闊,思想深邃,才能見別人所未見的問題,發(fā)別人未發(fā)的見解,才有表達的欲望和創(chuàng)作的激情;而掌握了一定的語言運用技巧,才能清晰完整地將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并有效傳遞給閱讀者。
在寫作教學中強化寫作實踐性環(huán)節(jié)的訓練,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條重要措施。唯其重要,所以更需要精心設計適合于學生的練習。
訓練應少而精。應用文寫作訓練全面展開的話,練習量相對較多,如果有足夠的學時還是有可能實現(xiàn)的。而事實上,這門課程多數(shù)院校安排在一個學期內(nèi)完成,課時不超過100學時,有的可能還不足50學時,如果安排的練習種類過于繁多的話,教師和學生都不堪其重負:一方面,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逐一批閱學生習作,不能有針對性地指出每篇文章的優(yōu)缺點,也就無法進一步指導學生揚長避短,通過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可能就成了空談;另一方面,讓寫作基礎較差、害怕動筆甚至不愿動筆的學生一下子大量寫作,且接受相關的許多全新的理論知識,沒有多少思考、消化時間,這勢必會練得越多,學生就越害怕、越厭煩,寫作訓練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所以,有必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結合學生今后可能承擔的崗位任務實際,在有限的課時內(nèi),精選講授和訓練重點,一次解決學生一個最突出的問題,而不是面面俱到。
訓練應區(qū)分不同語境、不同文種。重視區(qū)分語境、文種是寫出好文章的一步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不同的語境下或使用不同的文種寫作,對格式、表達方式、材料使用、主題提煉等方面要求不一,寫法也有所差異。能區(qū)分這些不同和差異,才可能以更恰當?shù)牟牧?、結構、語言、表達方式來表達主題,才可能更有效地實現(xiàn)寫作目的。再有,區(qū)分文種不是將各類文種獨立,既然同為應用文,它們就必然有相同之處,比較并分析其異同點,更有利于學生形成文種意識。
訓練應對例句、例文作比較分析。應用文格式相對固定,初學寫作不妨從模仿范文開始學習寫作。但模仿不是機械地照搬,教師應當選取一些較有說服力的典型例句、例文,引導學生作具體分析,同時,針對例句、例文所使用的寫作方法和經(jīng)驗而選編一些練習題,將寫作的原理及技巧有機地融于習題之中。這樣,有利于學生模仿、運用,取得事半功倍、舉一反三的效果。
[1]盧卓群.漢語小論文寫作初步[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