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智峰 劉鳳霞
呼吸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非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特征及耐藥性探討
洪智峰 劉鳳霞
目的 探討呼吸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非銅綠假單胞菌的感染特征及耐藥性特征。方法 收集呼吸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的臨床標本中分離出來的非銅綠假單胞菌株,分析其感染特征及耐藥性。結果 本組分離出的250株非銅綠假單胞菌中,154株(61.6%)為嗜麥芽寡養(yǎng)單胞菌,58株(23.2%)為洋蔥伯克霍爾德菌。經藥敏試驗結果顯示,非銅綠假單胞菌對于大部分抗菌藥物均具有較高的耐藥率。結論 呼吸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感染多見于下呼吸道,主要病菌為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及洋蔥伯克霍爾德菌等,臨床感染呈現(xiàn)高度以及多重耐藥性,臨床用藥中應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合理用藥。
非銅綠假單胞菌;呼吸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耐藥性
呼吸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收治的患者多為初治失敗者,患者多病情嚴重、年齡較大、病程較長,具有長期應用抗菌藥物的經歷,且多建立人工氣道,發(fā)生獲得性感染、產生和傳播耐藥菌株的危險性較大[1]。本研究分析呼吸科重癥病房非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特征以及耐藥性,旨在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表1 非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率分布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間佛山市順德區(qū)樂從醫(yī)院呼吸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250例,其中,男121例,女129例,年齡30~80歲,平均為(66.8±5.4)歲。從患者的痰液、血液、尿液以及引流液中分離出非銅綠假單胞菌株共250株。
1.2 細菌鑒定 將分離出的菌株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以法國生物梅里埃API staph鑒定系統(tǒng)進行細菌鑒定,以K-B法進行藥敏試驗,所有操作均按照2006年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研究所(CLSI)頒布的規(guī)則進行。質控菌株為ATCC27853銅綠假單胞菌以及ATCC25922大腸埃希菌,均由國家細菌耐藥監(jiān)測中心提供。
1.3 抗菌藥物紙片 本次研究所用頭孢哌酮、四環(huán)素、頭孢曲松、氯霉素、氨曲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美羅培南、亞胺培南、哌拉西林、加替沙星、頭孢他啶、環(huán)丙沙星、慶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頭孢哌酮/舒巴坦共16種抗菌藥物紙片均由英國Oxoid生物技術公司提供。
2.1 菌株分布 本次分離出非銅綠假單胞菌共9種250株,其中,154株(61.6%)為嗜麥芽寡養(yǎng)單胞菌,58株(23.2%)為洋蔥伯克霍爾德菌,12株(4.8%)為皮氏假單胞菌,8株(3.2%)為惡臭假單胞菌,6株(2.4%)為施氏假單胞菌,3株(1.2%)為熒光假單胞菌,3株(1.2%)為假鼻疽假單胞菌,3株(1.2%)為泡囊短波假單胞菌,3株(1.2%)其他。
2.2 非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率分布 從本次分離出的250株非銅綠假單胞菌中,嗜麥芽窄食單胞菌以及洋蔥伯克霍爾德菌表現(xiàn)出高度以及多重耐藥性,且對于常用抗菌藥物存在明顯耐藥率(見表1)。
非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在呼吸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中并不少見,本組分離出的250株非銅綠假單胞菌株中,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感染率最高,占61.6%,其次為洋蔥伯克霍爾德菌,本組占23.2%。發(fā)生非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主要原因為呼吸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年齡多比較大,且多為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臟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患者的抵抗能力較低,入住ICU的時間較長,加之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進行治療,極易引起病原菌感染[2-3]。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年齡偏大、實施機械通氣治療、深靜脈穿刺、纖維支氣管鏡等侵入性操作,應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H2受體拮抗劑或者抑酸劑、長期應用抗菌藥物或者2種以上抗菌藥物聯(lián)合應用等,均是引起嗜麥芽窄食單胞菌以及洋蔥伯克霍爾德菌感染的高危因素[4]。經藥敏試驗結果顯示,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對于碳青酶烯類抗菌藥物美洛培南以及亞胺培南均呈現(xiàn)天然耐藥,耐藥率均為100.0%。此外,其對于頭孢曲松、頭孢哌酮、氨曲南以及哌拉西林的耐藥率均在90%以上,這對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洋蔥伯克霍爾德菌屬于多重耐藥菌,本組分離出的洋蔥伯克霍爾德菌對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培南以及頭孢他啶3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較低,均在35%以下,但對于其余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較高,對于頭孢曲松、慶大霉素、頭孢哌酮、慶大霉素、氨曲南、阿米卡星以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藥率均在80%以上,與相關研究報道結果相近[5]。
總之,應加強對呼吸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的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并嚴格掌握氣管切開、機械通氣等侵入性操作,充分結合細菌培養(yǎng)以及藥敏試驗結果進行治療,盡量縮短ICU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以及抗生素應用時間,嚴格無菌操作,降低或避免發(fā)生非銅綠假單胞菌感染。
[1] 程曦,曹鳴菲,吳立春,等.臨床分離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及耐藥性分析[J].西部醫(yī)學,2009,21(4):655-657.
[2] 王悅,張魯濤,史利克,等.呼吸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非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特征和耐藥性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6):645-647.
[3] 孫悅波,周杰,曹德生,等.ICU與非ICU感染銅綠假單胞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對比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9,13(3):387-390.
[4] 趙輝,劉亮,陳希勝,等.呼吸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下呼吸道感染中非發(fā)酵菌的耐藥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10):1287-1288.
[5] 楊敬芳,王悅,焦青,等.呼吸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及病原菌的耐藥性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11):1540-1543.
廣東 528315 佛山市順德區(qū)樂從醫(yī)院(洪智峰 劉鳳霞)
d oi:10.3969/j.issn.1009-4393.2014.2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