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章
摘要:竹笛在我國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由于地域不同,民族風俗習慣不同,演奏出來的樂曲旋律也不同,但相同的是竹笛的演繹技巧,它是竹笛演奏的關鍵,是音樂充分表現的前提和重要保證。因此,我們要把竹笛演繹得更生動就要多加訓練,以此來提高竹笛的演繹技巧,保證音準。
關鍵詞:竹笛演繹 訓練 演繹技巧 音準
竹笛演奏是一個心理與生理統(tǒng)一的活動過程。演奏者在使用各式各樣的演繹技巧演奏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對音樂負責的態(tài)度,將把音樂原有的美感充分演繹出來為目的。在平時對自己進行有針對性的,長時間的竹笛的訓練,能夠很好的提高竹笛演繹技巧,使竹笛演繹更加生動。
一、竹笛的發(fā)聲原理
竹笛的笛身一般是竹制的,不同品種的竹子會有不同的音效,其中浙江余杭一帶的白竹,以及江西、安徽一帶的紫竹制成的竹笛音色為最佳。作為我國典型的民族樂器,竹笛的發(fā)音婉轉動聽,其表現力非常豐富,能夠通過吹孔膜發(fā)出聲音來奏出連音、顫音等具有感情色彩的音符,表達吹奏者的不同情緒。竹笛發(fā)聲需要貼上笛膜,笛膜就是在竹笛的膜孔處貼上一個小薄片。竹笛在吹奏的時候從吹孔吹入氣流,讓竹管內的空氣受到振動而發(fā)聲。膜孔貼上用嫩蘆葦桿中的內膜或竹膜制作而成的笛膜,在氣流振動的影響下能夠發(fā)出清脆悅耳的樂曲。竹笛由其自身的獨到之處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它不僅能奏出舒緩平和的樂音,還能演奏出急促跳躍的樂曲。并且,竹笛也很擅長模仿大自然中的蟲鳴鳥啼、風聲水聲等等各種聲音,把聽眾自然而然的帶入鳥語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竹笛能夠發(fā)聲是利用空氣受到振動而發(fā)聲并產生共鳴的原理而制成。竹笛發(fā)聲必須依靠吹奏者在吹奏時通過風門呼出氣流,然后這些呼出的氣流和竹笛的吹孔邊緣相互撞擊碰撞而奏出樂曲。呼出的氣流撞擊到竹笛的吹孔時被吹孔壁的邊棱所分割,向內的一部分氣流進入竹笛,向外的一部分氣流則沖出竹笛,這樣竹笛就能產生聲音。吹奏者在吹奏時呼出的氣流快慢、輕重都能影響到竹笛發(fā)聲的樂音變化,而且呼出的氣流和竹笛吹孔相互碰撞的角度也能影響到其音度高低。由此在吹奏時調整呼出氣流的速度,控制氣流和吹孔相互撞擊的角度,可以糾正竹笛吹奏的音準,提高竹笛的演繹技巧。
二、進行正確的竹笛訓練,提高竹笛演繹技巧
竹笛的演奏不光只要好的技巧還要有正確的音準概念,它是一種心理與生理的統(tǒng)一過程。因此要進行正確的竹笛訓練,可分為以下兩大部分:
(一)樹立音準觀念
在進行竹笛演奏的時候,演奏者一定要有正確的音準概念,能夠對所演奏的音符加以判斷,并進行相應的調整。因此,聽覺訓練是竹笛訓練必不可少的一項。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練習演奏竹笛,不要只顧著練習樂曲或者某一種技巧,在音準方面應該更加重視。在演奏之前,心理要明白一個所要演奏曲子的音準概念,當演奏進行時,耳朵要能立即客觀的判斷出是否與心理預想的音準一致,如果有差距,要馬上做出相應的調整。
2.不要只顧指法和音色,不顧音準。演奏者的指法和音色固然很重要,但是音準不容忽視。每一支竹笛都有它的缺點,在構造上,每支竹笛長短粗細,以及音控大小和孔距都不太一樣,音色也不一樣,因此吹奏出來的音無法保證完全精確,這還需要耳朵去聽辨音準,不能單純相信指法和追求音色,因為再好的音色也需要音準來做保障,才能夠更好的表達出來。
3.不要只顧自己不顧他人。在一個團隊演奏中,每個演奏者都有其自身的演奏特點,要使每個人的演奏音準都十分準確很不容易,這就要求每位演奏者樹立正確的音準觀念,在演奏的時候,監(jiān)聽自己也要監(jiān)聽別人的音準,時刻做出調整,使聲音相互和諧,這樣多個聲部同時演奏的時候,音準才會相對比較準確。
(二)正確的技術練習
根據竹笛的發(fā)聲原理可以知道,吹奏者呼出氣流的速度、方向以及氣流的寬度等等都會影響到竹笛的音準,在竹笛的吹奏練習中只要控制到氣流的速度,能夠及時調整氣流的角度,就能夠掌握正確的練習技術。
1.控制氣流速度。吹奏者吹出的氣流速度有慢有快,當氣流吹的速度慢時竹笛發(fā)出的聲音就低沉,速度吹奏快聲音就高亢。要讓竹笛在吹奏時達到最佳的音準和音色,就要在吹奏低音時讓氣流的速度控制在舒緩的程度,在吹奏中高音時就要加強氣流的速度。如果吹奏竹笛要從低音吹到高音,這時就需要加強吹奏的力度,讓吹奏的氣流速度加快。如果吹奏時要從高音吹到低音,就要讓吹奏的氣流速度逐漸減慢減弱。在吹奏跳進型的時候,是很不容易控制的,如果不迅速做出反映,及時調整,那就不容易把握好音準。因此,演奏者在練習的過程中就要經常練習跳進型音符以及長音和音階,這樣,時間長了就能很好的把握每個音的音準,和每個音的氣流速度。
2.調整氣流角度。吹奏者吹奏的風門和吹孔之間相應的夾角度數就是氣流的角度。吹奏者呼出的氣流角度大,則竹笛吹奏出的音樂準確度就高,相反則音準度就低。在竹笛的吹奏練習中掌握好氣流的速度,控制好風門,調整好氣流的角度,就能過增強竹笛的吹奏音準。比如漸弱音的吹奏,就需要減少氣流量,讓氣流的速度逐漸減慢,吹奏的風門逐漸減小,增大氣流的角度。漸強音的吹奏則需要增大吹奏的氣流量,加快氣流的速度,增大風門,恰當縮小氣流的角度。
除上述訓練方法以外,演奏竹笛還要有正確的演奏姿勢,包括坐立兩種姿勢,身體要呈自然放松狀態(tài),微微向右側,面朝前方,兩腳要分開呈小八字形,自然抬起雙臂,按照上述指法將竹笛拿起靠在嘴唇下面,使下唇放在吹孔大約1/3的地方,笛身微向右下方傾斜即可。在平時的訓練中,一定要演奏姿勢,如果平時不多加注意,以后很難改過來。
三、結語
要演繹好竹笛的吹奏技巧,就要讓吹奏者進行長期的正確訓練,不僅要有正確的音準概念,還要配合以良好的氣流速度、方向的控制和好的指法,所以說,只有通過科學的練習,掌握好竹笛的吹奏技巧,提升吹奏者對吹奏的音準的把握,控制吹奏氣流的流動,才能真正增強竹笛的使用效果,讓竹笛演奏出更悠揚的樂音。參考文獻:
[1]孔迪.談談竹笛教學中音準和音色的把握[J].樂器.2003,(08).
[2]王鶴.論竹笛演奏中音準的構成因素[J].交響,2003,(01).
[3]孔慶山.孔慶山六孔笛十二半音演奏與教學[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2004.
[4]毛云崗.怎樣解決竹笛演奏中的音準問題[J].音樂生活,2004,(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