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蕓
江門市中心醫(yī)院,廣東江門 529000
腦卒中是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器官損傷,高血壓和中風的進展和預后患者腦血流動力學。中風是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重大疾病,致死致殘率高。腦卒中干預的危險因素是預防和治療中風的一個重要手段,一些中老年人的風險因素是一個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而高血壓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高血壓是中老年人的重大疾病在人群中亦是一個主要的行程,但舊的之間的關系高血壓和CVHP的尚未見報道。老年患者高血壓和中風的發(fā)病率和復發(fā)率明顯高于年輕人,因此,老年高血壓和中風的預防更多的關注。經(jīng)顱多普勒被廣泛地用作一種非侵入性的臨床試驗方法,主要顱底可觀察到的血流動力學,腦動脈的彈性和腦供血評價是重要的。在本文中,150例高血壓腦卒中患者采用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觀察雙側(cè)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大腦后血流動力學,研究高血壓腦卒中患者和年齡的關系,探討腦血流,現(xiàn)報道如下。
我院住院治療的150例高血壓腦卒中患者,持續(xù)時間2~10d左右,所有的病人都診斷腦CT和臨床癥狀和物理特性符合掃描。分為年齡組和非老年組,老年組100例,年齡 60~87歲,平均(66.3±7.7)歲,平均收縮壓(162.8±9.89)mmHg ,平均舒張壓(98.2±7.4)mmHg,非老年組 50 例,年齡 35~59 歲,平均(48.4±7.3)歲,平均收縮壓(159.3±9.59)mmHg,平均舒張壓(95.3± 6.8)mmHg。標準符合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以上各組的過程中,性別,血壓基本匹配。
采用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檢查,為2MHz探頭,雙側(cè)顳窗檢測雙側(cè)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大腦后動脈,上面記錄的平均流速,搏動指數(shù),阻力指數(shù)的各項指標。和需要的數(shù)據(jù)、分析。
年齡組和非老年組雙側(cè)腦VM、PI和RI測量值。老年組雙側(cè)ACA、MCA、PCA的VM低于非老年組,而PI和RI比非老年組顯著升高。高血壓腦卒中患者VM、PI和RI和與年齡有關,VM老年組顯著低于非老年組,PI,RI高于非老年組,主要是基于腦動脈硬化中風的病理,年齡和血壓是它的主要危險因素。見表1。
表1 年齡組和非老年組雙側(cè)腦VM、PI和RI測量值
我國高血壓的發(fā)病率較高,且有不斷上升的趨勢,中風的危險因素是最重要的。血壓水平,病程,臨床類型,血壓變異性等具體情況,并結(jié)合與其他危險因素如接觸到的各種相關因素中風的發(fā)生。因此,為了分離沖程指示器進行風險評估高血壓病史的有目標的片面性,但各種因素,而且很難以形成復合的指標來評估中風的風險。隨著高血壓,血壓水平升高,腦血管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與進步水平的血流動力學異常升高,增加高血壓腦卒中患者的風險。
傳統(tǒng)觀點認為,老年人維持正常血壓水平略高一些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將有助于確保的是,近年來一些大型的臨床試驗提供循證醫(yī)學證據(jù)顯示,卒中后降壓治療能降低高血壓腦卒中患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減少復發(fā),理想的血壓在正常范圍內(nèi)盡可能地低,只要緩慢而穩(wěn)定的血壓目標水平,可以顯著地減少各種心血管和腦血管事件的危險。有研究表明,TCD測量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可以被看作是直接反映腦動脈灌注腦血流量,特別是Vm的相對指標,Vm的顯示,增加腦血流和Vm的降低,相反,PI增加描述腦血管增加阻力。通過觀察高血壓腦卒中患者后年齡之間的關系,并提供一些客觀的依據(jù)高血壓腦血流TCD檢測腦血流。使用TCD檢測器。首先與探針的喉嚨共同4MPW頸總動脈(CCA),頸內(nèi)動脈(ICA),頸外動脈(ECA)頻譜信號,除了頸內(nèi)動脈閉塞;然后2MPW探針,從檢測的時間窗口在基大腦中動脈(MCA),終端段頸內(nèi)動脈,大腦中動脈和年初動脈(MCA-ACA),大腦前動脈(ACA),大腦后動脈(PCA)和枕骨基底動脈的檢測窗口(BA)和椎動脈(VA)血流頻譜,根據(jù)光譜的形狀,音頻功能,峰值(VM,VS,VD),搏動指數(shù)(PI,S/D),阻力指數(shù)(RI)等做出評價 CT 檢查結(jié)果和比較分析關于年齡和對腦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大腦中、前、后動脈的平均血流速度與年齡無顯著相關性,而脈動指數(shù)和年齡的相關性卻很顯著。這說明盡管年齡是腦血動力學的影響因素,但對血流速度和脈動指數(shù)的影響程度卻不盡相同。
[1]李貫緋,賈小影,韓瑩,等.李麗經(jīng)顱多普勒評估大腦中動脈狹窄患者腦血管反應性[J].吉林醫(yī)學,2011,32(25):5214-5215.
[2]吳迪,郭珍妮.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檢測腦血管儲備的臨床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8):3656-3658.
[3]羅強興,林青,羅桃英.中青年腦卒中患者腦血管血流動力學研究[J].解剖學研究,2012(4):293-294.